今年正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在长达十四年的浴血抗战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民以钢铁般的意志进行了气壮山河的英勇抗争。在我市巍峨的群山深处,至今仍保存着抗联战士当年战斗生活的秘营遗址。这些历经风雨的战斗遗迹,如同镌刻在大地上的抗战史诗,向世人诉说着那段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光辉岁月,时刻警醒着我们铭记历史、珍爱和平,更激励着中华儿女以更加昂扬的姿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砥砺前行、奋勇前进。
东北抗日联军,这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正规化抗日武装,在林海雪原间以密营为核心构建根据地,书写了山地游击战争的壮阔史诗。在五常市小山子镇后三家子屯东山深处,一片抗联密营遗址群静静矗立,将那段烽火岁月的记忆深深镌刻在这片土地上。
2023年10月,国伟、沈启林、蔚裕、刘忠臣等志愿者怀揣敬意,历经三日艰辛搜寻,在小山子镇后三家子屯的东山深处不仅发现多处抗联活动遗迹,更发掘出上世纪三十年代的生活用具、生产工具,以及制式枪支弹壳等珍贵历史遗存。这些物品虽历经岁月侵蚀,却依然清晰诉说着当年战士们的坚守。
这片密营遗址群选址极具智慧,位置隐蔽且规模各异——小则如单间房屋,大的有三四间屋舍。从山口到山顶,各遗址呈前哨与主营地相互呼应之势,更难得的是,每一处遗址无论地势高低,均紧邻清冽山泉或溪流源头,尽显当年抗联将士的周密考量。
在海拔约490米、当地人称“驼腰子”的山脊背坡,一块略平坦的台地格外引人注目。志愿者在此辨认出约四间房大小的房屋墙基轮廓,向导刘忠臣回忆,四十年前他放山途经此处时,这些墙垣还清晰可辨。扒开层层落叶与腐质土,带有铁钜痕迹的大缸残片逐渐显露,一口相对完整的“迫子缸”(二号粗缸)重见天日;砖色的灶坑膛土、镐头、锄头,以及瓦罐、瓷碗碎片与各式子弹壳,也陆续从泥土中被清理出来,拼凑出战士们战斗与生活的日常。
结合“驼腰子”山脊上的两处疑似防御掩体,以及山脚下形似战壕的深沟结构,志愿者初步推断:这里极可能是东北抗联第十军或第三军的一处密营基地。
八十多年时光流转,这些遗迹与物品静默却坚定,记录着抗联战士在冰天雪地里的热血与抗争。铭记抗联历史,是对先烈最好的告慰;传承抗联精神,更让红色基因在新时代永续传承。
更新时间:2025-08-3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