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光20亿、向洋人下跪、国籍问题,邓亚萍身上的标签到底是真是假

一张剑桥照片,一句“败光20亿”,再加一个法国出生的孩子,三顶帽子往邓亚萍头上一扣,舆论立马开火。可真相不靠喊口号,她打得了球,读得了博士,干得了项目,被贴的这些标签,拆开看看才有意思。

标题党背后,真相才扎实

2008年,一张“剑桥跪拜照”开始在网络流传。邓亚萍身穿学袍、半跪于地,被扣上了“向洋人下跪”的帽子。十年之后,她开口回应,跪的不是洋人,也不是神父,是自己学院的领导。

剑桥博士学位授予仪式有固定流程,学生必须依次行“跪拜礼”,而这一传统可以追溯至英王亨利八世设立剑桥大学国王学院时期。那天现场是2008年剑桥的毕业典礼,流程公开,拍照无误。照片定格了一秒钟,标签却延续了十年。

标签从不孤单,第二个标签“败光20亿”很快就来了。从2013年即刻搜索与盘古搜索合并成立“中国搜索”,到2014年底项目被暂缓整合,外界开始传播一句结论,邓亚萍败光20亿,但她从未回应。

2014年12月,知情人士首度发声,当时即刻搜索核心团队约600人,前期投入约为2亿元,资源主要集中在谷歌中国原副总裁刘骏为首的技术团队建设上。项目本身由人民日报主管,属国家战略型技术储备方案。

邓亚萍作为项目执行层人员,在2010年调入,主管产品整合,因受纪律约束无法对外说明。即刻搜索并未公开商业化目标,平台以“公益服务+国家入口”为设计初衷,并开发出面向公众的“抢票工具”和面向监管的“药监数据库”。

第三个标签“外籍国籍”,与她儿子的出生地有关。2006年,她在法国巴黎生产,孩子名为林瀚铭。2019年2月17日,她晒出护照,公开回应,我和儿子一直是中国国籍。

当年她结婚时户口未迁,孩子自然随母籍。儿子接受北京市乒乓球二队系统训练,无任何外籍登记。从护照号段到行政记录,全部归属中华人民共和国。

三个标签传了十年流传,结论在图像之外,但传谣者从不关心背景,只在乎转发量。

下跪不是投降,剑桥不是教堂

剑桥大学博士授位礼仪,来自16世纪英格兰旧制度。每位博士领取学位前,需脱帽跪地,向颁授官员行礼。此规矩自亨利八世批准国王学院建制以来沿用至今,已无神职色彩,也不具宗教含义。

2008年夏,邓亚萍完成政治学博士课程,依规参加毕业典礼。当日约有三十余名博士候选人一一入场,全程拍照录像,资料由学院归档管理,流程完全公开。

网络中的截图选自学院直播截图,镜头截取的是邓亚萍行礼瞬间,背景人物着礼袍,面带微笑。图片经由社交平台反复裁切,被配上“下跪教皇”“求洋人赐学位”之类文字,逐渐脱离现实语境。

2018年11月,邓亚萍在接受采访时再次解释,毕业典礼是学院安排,行礼对象是教授,现场都是同学。她并未主动回应过“下跪事件”,直到十年后,这条标签仍在断章取义地传播。

自1988年进入国家队,邓亚萍曾获得18个世界冠军,累计获得4枚奥运金牌。2004年退役后进入清华大学深造,之后赴英国诺丁汉大学和剑桥大学读硕士与博士。整个博士学习周期为4年半,其间曾赴欧盟理事会做研究访问。

她的研究领域为国际政治沟通,博士论文聚焦于“中国形象的跨文化传播”,由学院导师Mark Thatcher亲自指导,毕业后论文归档至剑桥社会科学系馆藏。

仪式只是形式,数据才是学术的底色。论文、导师、馆藏记录,层层可查。可在网络标签逻辑里,这些细节无从传播,因为照片更有传播力。剑桥行礼是一段历史性制度的延续,不具政治姿态。而标签的制造者,选择视而不见。

一个公开的毕业仪式,被当作私密忏悔;一个全球化学术流程,被转译为政治立场。她跪的那一秒,是剑桥规矩。标签写的那一行,完全是断章取义。

20亿砸搜索?你知道有几个人干活吗

2010年6月30日,人民日报旗下的“即刻搜索”项目正式上线,定位为国家级搜索平台。与市面上的搜索工具不同,即刻搜索以“国家入口”为设计目标,初期并无商业变现方案。

2011年2月,新华社主导的“盘古搜索”平台也上线,目标同样是“构建自主可控的国家搜索引擎”。两家平台在同一年启动,分属不同系统。

2013年11月,经高层协调,即刻与盘古合并为“中国搜索”,整合工作持续至2014年初。整合过程包含域名迁移、数据接口重建、产品打通三大模块。

当年,即刻团队核心人员已扩至600人,技术总监由谷歌中国前副总裁刘骏出任,其带领的团队曾负责谷歌语义索引结构设计。整合期间,中国搜索曾短时间上线过“抢票神器”功能,一度成为春运期间流量第二的搜索产品。

项目曾受到多个监管单位肯定,人民日报、新华社、工信部及国家药监局等均参与数据接口合作。在“国家药品数据库”服务中,即刻搜索与360搜索协同,为普通用户提供实时可查药品信息。搜索入口与政务系统打通,具备医疗、投诉、曝光等多种信息入口功能。

但搜索市场早已被商业资本主导,百度、搜狗、360等企业已建立稳定入口机制。即刻搜索本身并未设计商业化变现系统,团队研发周期以年为单位推进,缺少流量反馈支撑。

网络中“邓亚萍败光20亿”的标签,缺乏公开财务依据。邓亚萍本人在项目中担任管理执行岗,无预算审批权,亦不参与财务决策。她的工作内容主要集中于“政务对接与平台传播”。

项目暂停并非终止,中国搜索平台域名仍在运行,部分信息接口至今仍在维持基础功能。项目被视作“国家技术储备试验田”,并未定义为失败工程。把国家级工程简化为“一个人败家”的故事,完全背离了事实真相,是对当事人的严重曲解。

舆论看图说话,标签信口开河。哪怕事实写得明明白,网络也只认情绪,不问时间地点。真相没标签好转发,可真相才经得起十年之后的再验证。

参考资料:

业内人:说邓亚萍败光20亿不靠谱 曾求教李开复.新浪.2014年12月10日

邓亚萍晒护照回应国籍争议:我和儿子一直都是中国籍.观察者.2019-02-17

邓亚萍谈10年前毕业“下跪门”:没跪教皇 只是学院领导.观察者.2018-11-29

专访“大魔王”邓亚萍11年转换人生.新京报.2020-08-14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03

标签:娱乐   洋人   国籍   身上   标签   邓亚萍   剑桥   项目   剑桥大学   盘古   学院   博士   人民日报   平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