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德城的背叛者:六万太平军的饿死诅咒与一个王朝的崩塌前夜

城墙上的吃人传说

1862年7月19日寅时,广德城西城墙的砖石缝里渗出暗红液体。二等兵王狗子舔了舔干裂的嘴唇,突然发现脚下的泥土里埋着半截人指——三天前,他亲眼看见老班长饿得啃自己的皮带。此刻,远处传来铁器撞击声,他握紧生锈的鸟枪,却听见身后传来熟悉的声音:

"把炮口转向内城。"

回头望去,保王童容海的亲卫正举着洋枪逼近,枪管上还挂着半块没吃完的米糕——那是天王府特供的细粮。

图片来源网络

第一章:从泥腿子到王爷的野望

1853年太平军攻破南京时,19岁的童容海还叫"童大毛"。这个在安徽圩子里替地主放牛的少年,跟着同乡加入太平军,唯一的行李是母亲缝在衣襟里的半块银元。在庐州战场,他第一次杀人后躲在战壕里发抖,却被老兵一脚踹醒:"怕血?那你就去给翼王抬轿子吧!"

没想到这句讥讽成了命运转折。1857年石达开负气出走时,童容海因识字被选入翼王亲兵队,负责管理粮草账册。在广西宜州,他目睹两万饥民冲进太平军粮库,翼王亲兵用刀背驱赶人群,却被饥民扯掉耳朵——那个咬着人耳狂奔的壮汉,眼里泛着饿狼般的绿光,成了他余生的噩梦。

"跟着石达开只有死路一条。"1860年深秋,当队伍在湖南宝庆陷入重围时,童容海悄悄烧掉翼王赐的"赤心报国"腰牌,带着心腹投奔李秀成。在江西河口的会师仪式上,他故意扯开衣襟,露出胸口被饥民抓伤的三道疤痕,成功换来洪秀全召见,并获封"保王"——这个封号后来被湘军讥笑为"保粮王"。

图片来源网络

第二章:粮食比谣言更实在

广德城的惨状超出想象。

北门守将李二牛用刺刀挑起一团黑糊糊的东西:"大帅,这是弟兄们新发明的'通天糕',树皮混着观音土,蒸完能通天!"童容海捏着这块"糕",指甲陷进其中,抠出半截草根——这让他想起三年前在天京吃的"福寿糕",那玩意儿用的是苏杭贡米,嵌着核桃仁和玫瑰酱。

更刺眼的是每天清晨的运粮队。当广德守军啃着皮带时,满载稻米的车队正披着红绸驶向天京,押粮官的鞭子抽在民夫背上:"天王要过万寿节,尔等敢耽误供米?"童容海的密探回报,天京御膳房每天倒掉的剩饭,能喂饱广德两千士兵。

鲍超的密使第三次入城时,带来了实物诱惑:一匣子江南织造的云锦,两罐法国葡萄酒,还有一张浙江巡抚衙门的空白委任状。"只要献城,这些都是保王的。"密使压低声音,"另外,曾大帅说了,保王麾下六万弟兄,每人先发三斤腌肉。"

童容海盯着委任状上的朱砂大印,突然想起母亲临终前的话:"人活一世,别饿死就行。"他蘸着葡萄酒在地图上圈出火器库位置,酒液渗进纸纹,像极了翼王亲兵当年流的血。

图片来源网络

第三章:子时三刻的屠城令

七月十八日亥时,童容海在书房摆下"鸿门宴"。

参将汪海洋刚跨进门,就被绳索套住脖子。"大帅,你可是受过天王亲赐宝剑的人!"这位追随他五年的老将瞪着充血的眼睛,脖子上的麻绳勒出紫痕。童容海别过脸去,盯着墙上洪秀全的画像——那是三年前他回朝时,天王亲手赐的"御笔神象"。

"把姓洪的画像都撕了,换成鲍大帅的'霆'字旗。"他捏碎手中的玉镇纸,碎片划破掌心,"从今夜起,广德城里只准有一个主人。"

丑时,南门传来巨响。预先埋伏的湘军敢死队抬着云梯上城,城楼上的太平军士兵刚要呼救,就被童容海的亲卫割了舌头。与此同时,东门传来哭喊声:童容海的义子童明福带着人冲进"圣库",将来不及转移的太平军眷属赶进护城河,火光中,他看见一个母亲把婴儿举过头顶,却被湘军士兵一矛刺穿两人胸膛。

"哭什么?老子这是救你们出苦海!"童明福一脚踹翻哭号的老妇,腰间挂着从圣库抢来的金锭,在火光中晃得人睁不开眼。

图片来源网络

第四章:多米诺骨牌的第一推

广德失陷的消息传到天京时,洪秀全正在品尝新进贡的荔枝。

"保王叛变?"他手中的羊脂玉碗摔在地上,鲜红的荔枝汁溅在龙袍上,像极了童容海当年胸口的伤疤。三天后,湘军前锋已抵达秣陵关,探马回报:"广德降军做向导,熟知我军布防!"

最致命的连锁反应来自内部。当士兵们得知童容海用《广德布防图》换了浙江巡抚官职后,长江上游的"宁王"周文嘉在池州竖起白旗,临走前在城墙写下八个血字:"跟着洪贼,不如讨饭!"

李秀成在浦口接到战报时,正在给受伤士兵分发掺着木屑的麦饼。他望着江北望不到头的难民潮,突然想起三年前童容海"回朝勤王"时的豪言壮语,不禁苦笑:"原来最坚固的城墙,从来都在人心里。"

图片来源网络

第五章:叛徒的末路与王朝的黄昏

童容海终究没当成浙江巡抚。

清廷给他的官职是"游击",手下只剩三千老弱病残,还要时刻防备鲍超的猜忌。1864年天京陷落后,他在杭州街头看见湘军士兵抢粮,突然想起广德城破那晚,自己纵容士兵屠杀时的场景。一个瞎眼老妇摸到他的官服,哭着哀求:"军爷,给点吃的吧,我儿子也是太平军..."

他猛地推开老妇,却在她掉落的草席下看见半块"通天糕"。往事如潮水般涌来,他想起母亲饿死前攥着他的手,想起翼王亲兵被饥民撕裂的耳朵,想起广德城墙上那截带血的人指——原来所有的背叛,最终都要回到自己身上。

1871年,穷困潦倒的童容海死在安徽老家。临终前,他让儿子在墓碑上刻"前太平天国保王",却被族长打断:"你也配姓童?"最终,这个曾搅动天下的叛将,墓碑上只有五个模糊的字:"童大毛之墓"。

图片来源网络

历史的诘问

如今的广德博物馆里,陈列着一枚生锈的太平军腰牌,背面刻着"保"字——那是童容海叛变时丢弃的信物。旁边的展柜里,放着湘军缴获的《广德布防图》复制品,图上的血迹虽已褪色,却清晰标注着当年太平军的弱点:

不是城墙不够高,不是火器不够多,而是人心散了。

如果童容海死守广德,能否延缓太平天国灭亡?当生存都成问题时,"忠义"二字该如何衡量?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或许能从这段历史中,照见人性的复杂与时代的无奈。

史实来源

1. 《李秀成自述》原件影印本(台北故宫藏)

2. 曾国藩《奏报克复广德州折》(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3. 罗尔纲《太平天国史》(中华书局)

4. 《鲍超军中日誌》(湖南图书馆藏)

5. 赵烈文《能静居日记》(上海古籍出版社)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5-07

标签:历史   太平军   广德   王朝   背叛者   湘军   太平天国   天王   饥民   亲兵   士兵   来源   城墙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