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昆曲博物馆的古戏台,凝固了长久以来的水磨清音。朱漆的柱、雕花的栏,纹理中藏着缕缕旧梦,那是昔日笛声的残响,水袖拂过空气的微颤。仰头见穹顶的藻井美轮美奂,蝙蝠与云头盘旋成十八重天,它亦是自然的声韵容器,让一记檀板、一声婉转,在梁间萦回三转悠悠不绝,送入每一位听客的耳中心底。当年台下观众的叫好,曾经隔着竹帘的眸光,皆已沉淀为历史的注脚,戏台却以木石之身不倒。
楠木厅的“宝和堂”堂名灯担,是清末民初苏州清音班“宝和堂”使用的乐舆。匠人以一百余块红木雕板为骨,雕镂出清逸的松竹梅与栩栩如生的飞鸟。顶部的玛瑙玉石与珍珠珊瑚,在静谧光晕中道尽繁华,四周悬挂的莲花玻璃彩灯,让这件旧物更添璀璨。下部设门供堂名艺人出入,担内天地可容八位艺人围坐。江南的厅堂风雅、氍毹光影,全被收束于一担之中。
中国昆曲博物馆,静驻于全晋会馆的深庭古韵中。清代晋商倾心建造的典雅院落,青砖黛瓦、雕梁回廊,每一处皆流淌着时光的静美。步履所至可闻细腻缠绵的唱腔,《牡丹亭》的痴念,《长生殿》的悲叹,在这方天地中被重新唤醒。博物馆以沉浸式的体验,让古老的艺术再现风华。
更新时间:2025-10-1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