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总统很激动:中国兄弟帮我们造的这哪是车?是主权和尊严啊!

一年前,巴西东北部的卡马萨里市是一片沉寂的工业废墟,福特工厂关闭后,杂草爬满了厂区围墙,工人们失去了饭碗,有的摆摊维生,有的不得不背井离乡。

这个城市的工业梦仿佛随福特的撤离一同破碎,但就在近日,现场已然换了风景,比亚迪的新工厂正式投产,掌声雷动。

在下线仪式上,巴西总统卢拉眼含热泪,脱稿发表演讲:“这不仅仅是汽车,这是巴西的主权和尊严,”这句话对过去那段“被动挨打”历史的回应。

废墟的重生

2021年,福特宣布关闭其在巴西的三座工厂,卡马萨里是最先关停的,这对那个城市来说是一个的沉重转折。

超过4000名工人一夜之间失业,原本依赖汽车制造业的家庭陷入生活困境,街头抗议此起彼伏,有人拉起“不要遗弃我们”的横幅,有人被迫离开家乡另谋生计,而这场撤离,也让巴西整个东北地区的工业发展蒙上一层阴影。

福特的决定背后,是全球汽车产业链的深度重组,巴西在这波重组中受创严重,尤其是制造业本就脆弱的北部地区,GDP因此下滑约5%。

更重要的是,这场撤离再次暴露出很多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分工中的被动处境,只做装配,不掌握核心技术,一旦外资撤离,产业链便断裂。

而比亚迪的进入,像是一场及时雨,甚至可以说是一场“逆向突围”,一年之内,这家中国新能源汽车巨头完成了从选址、开工到投产的全过程,总投资高达55亿雷亚尔,年产能可达15万辆。

这是“比亚迪速度”,更是“中国效率”的一次海外展示,据报道,工厂建成后将直接创造超过2万个就业机会,成为亚洲以外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工厂。

比亚迪为何选择巴西,不仅是市场潜力,更是战略布局,规避欧美的贸易壁垒,深入拉美腹地,打造本地化生产链,是其全球化战略的重要一环。

而对巴西来说,这不是被动接受投资,而是一次主动迎接合作的转机,当地州长罗德里格斯公开表态:“欢迎中国企业,卡马萨里将成为新能源汽车的重要据点。”

在这个过程中,巴西不仅得到了工厂,更得到了一次从“原料国”走向“制造国”的机会,比亚迪的到来,不只是资本的流动,而是在废墟上播下希望的种子。

车轮上的主权

比亚迪在巴西的布局,远远不止造车这么简单,它正悄然构建起一条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从电池、电机到锂矿资源的勘探,几乎覆盖了新能源汽车所需的所有关键环节。

特别是在米纳斯吉拉斯州的“锂谷”矿区,比亚迪积极推进本地化勘探与提炼,这意味着巴西不再只是出口矿石,而可能真正掌握新能源的核心资源。

这背后的意义不难理解,长期以来,巴西在全球经济体系中多作为原料输出国存在,铁矿石、大豆、咖啡出口固然庞大,但附加值有限。

而如今,从技术引进到本地制造,从矿产开发到产业培训,比亚迪帮助巴西逐步打通了新能源产业链,这种深度合作,直接提升了巴西的经济自主性,也就是卢拉所说的“主权”。

不仅如此,比亚迪的工厂还被纳入巴西政府的“绿色出行和创新计划”,整座工厂采用太阳能供电系统,目标是在未来几年内实现碳排放的显著减少,这一点,与卢拉政府推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高度契合。

“这不只是商业合作,这是环境、就业、科技的多重融合,”金砖国家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玛尔塔·费尔南德斯有句形象的评价:“中国企业正从资源购买者,转变为共建伙伴,”这句话说出了一个关键点,这场合作并非“买卖关系”,而是“命运共同体”。

西方企业在类似投资中,往往附带诸多条件,一旦经济波动,撤资迅速,留下一地鸡毛,而比亚迪的模式,是“留下来的中国人”,留下技术、留下岗位、留下希望,对巴西而言,这是车轮之上的经济主权,是“走着进来的未来”。

产生了共鸣

在比亚迪工厂投产仪式的现场,卢拉总统脱稿演讲,情绪激动,他回忆起自己年轻时失业一年半、付不起电费的经历,说自己“懂得一个工人失业的痛苦”。

说到动情处,他哽咽着走下讲台,与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紧紧握手,这一幕,不仅感动了在场的宾客,也成了这次合作最深刻的注脚。

王传福的背景同样不凡,13岁丧父,靠奖学金一路读书,白手起家创办比亚迪,他和卢拉,一个出身巴西工人阶层,一个来自中国农村,两人都靠奋斗改变命运,他们的握手,是两个“底层逆袭者”的共鸣,也是一种不言而喻的信任。

这种信任,正是当下国际合作中最稀缺的资源,在传统的南北合作模式中,发展中国家常被当成资源提供者或市场终端,很难真正参与规则制定,而如今,以比亚迪为代表的中国企业,正推动另一种合作模式:基于平等、尊重与共建。

卢拉曾直言:“我们要的是尊重与真诚,”他的话,道出很多南方国家的心声,这一次,中国企业不是来“索取”的,而是带着技术、带着方案,和合作伙伴一起走进未来。

比亚迪不是个例,长城汽车也已在墨西哥设厂,吉利在阿根廷加速布局,中国车企集体进入拉美,不只是市场扩张,更是产能全球化的布局。

根据智库数据,未来十年,巴西有望成为南美新能源汽车出口中心,这一趋势,正在悄然改变全球汽车版图,而这一切,源于一次诚恳的合作,一次真实的情感流露,一次不被看好的逆风翻盘。

从一座被废弃的工厂,到全新的新能源产业园,再到卢拉总统眼角的泪光,这一个国家从被动走向自主的真实写照,比亚迪在巴西种下的是对未来的信念。

正如卢拉所说:“这哪是车,是我们的主权和尊严,”在全球南方集体寻找出路的今天,这种合作方式或许能为旧有国际秩序带来新的答案,风暴再大,也有人愿意逆风而行。

信息来源:

比亚迪第1400万辆新能源车在巴西工厂下线,巴西总统卢拉成为车主 2025-10-15 09:17·大河汽车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16

标签:财经   巴西   主权   中国   尊严   总统   激动   兄弟   新能源   工厂   福特   汽车   中国企业   产业链   布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