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向往的洁白神圣的雪山,但在其美丽的外表下也带来了巨大的安全隐患。
事情发酵于今年9月25号前后,一段令人揪心的视频在网上流传。直到9月26号,官方消息传来确认了视频中的那名男性登山者在那玛峰不幸遇难。
一场发生在所谓“入门级”雪山上的死亡事故,一个拿着专业证照的领队死在了一座“入门山”上?
这次事件的遇难者姓洪来自四川阿坝州的小金县才31岁。他平时在家务农,但因为持有登山协作证,偶尔也会带些游客登山赚点生活费。这次他就是作为领队,带着四名登山爱好者上山的。
出事的这座山叫那玛峰,一直顶着“初级技术型雪山”的名头。它海拔5588米是贡嘎山的卫峰之一,位于四川甘孜州的康定市。因为风景绝美,能清楚看到贡嘎主峰,天气好时甚至可以一天登顶,因此这里就成了登山圈里的打卡圣地。
但那玛峰在很多登山爱好者眼里,是有着两副面孔的。
它友好的那一面,被社交媒体无限放大。什么“人生第一座雪山”、“绝美贡嘎观景平台”这些标签让它充满了诱惑力。仿佛只要有点勇气穿上装备,就能轻松站上五千多米的高处,收获一张足以炫耀的朋友圈照片。
这种亲民的形象,吸引着一波又一波的人前来打卡。
但大家似乎忘了它冷酷的另一面,它是一座海拔5588米的雪山。这数字本身就代表着高寒、缺氧和变幻莫测的天气。但它终究是一座真正的雪山,不是一个想去就能去想回就能回的地方。
去年这座山就因为出现了一条长达50米的巨大冰裂缝,而被迫暂停过所有的登山活动。这足以说明所谓的“入门级”,绝不等于没有危险。冰裂缝、滑坠、高反,任何一个意外都可能是致命的。
这次洪某的遗体,最终就是在海拔大约5300米的一片碎石堆里被找到的。他从雪脊上滑落了超过两百米早已脱离了积雪区域,重重地摔在了石头上。
网红滤镜下的风景再美,也掩盖不了高海拔雪山冰冷的现实。把一座随时可能夺走生命的雪山当成一个可以随意打卡的景点,这本身就是对风险认知的第一次失衡。
如果说对山的误判是悲剧造成的原因,那洪某个人的行为就是造成悲剧的导火索。
作为一名持有协作证的领队,他理应是团队里最懂规则、最敬畏风险的那个人。安全是他职责的核心,可他在山顶的举动却完全像个新手。
根据知情人的说法,当时他们一行人其实已经成功登顶了。悲剧发生在一件再寻常不过的小事上,给游客进行拍照。
为了给同行的队员拍一张好照片,洪某主动解开了系在身上的安全绳。这根绳子,在雪山上,就是名副其实的“生命线”。解开安全绳的举动,无异于在悬崖边蒙上双眼跳舞。
更要命的是他还顺手把自己的冰镐放在了一边,冰镐是登山者在冰雪坡面上的“第三只脚”,是制动、维持平衡的关键工具。就这样,他放下了身上最重要的两件护身符。
当他拍完照,从蹲着的姿势准备站起来时意外发生了。脚上的冰爪这个本该帮助他牢牢抓住冰面的工具,此刻却绊倒了自己。身体瞬间失去平衡,猛地向后倒去。
视频里同行者发出的惊呼声,洪某在陡峭的雪脊上开始不受控制地向下滑。速度越来越快,期间他好几次挣扎着想站起来但都失败了。
短短几秒钟,他就消失在了大家的视野里。
事后有人在网上问,为什么旁边的人不救他?其实在那样的坡度、那样的速度下,谁都无能为力。离得远速度快,自身都难保,任何不理智的救援尝试,后果都可能只是增加一个遇难者。
我们再来看洪某的经验,有亲属说这是他第一次攀登那玛峰。但也有分析认为,他能带队上来很可能已经来过这附近很多次了。这种信息上的矛盾,或许正暗示了他的经验并非无懈可击,尤其可能缺乏对这座特定山峰细微风险的深入了解。
但不管是为了什么,当一个拥有专业资质的人在一个高风险环境里,因为“应该没事”的侥幸心理,主动放弃了所有安全保障,那么他的专业证书也就成了一张废纸,资质并不能完全等同于时刻在线的风险意识。
这场悲剧还有一个被很多人忽略却至关重要的背景,他们这次登山属于“偷登”。
那玛峰根本就不是一个正规开发的景区,它一直处于未对游客开放的状态。按照规定,任何想要攀登这座山峰的团队都必须提前向康定市的教育体育局进行报备,并且还要和当地的乡镇政府进行确认。
这是一套明确的、为了保障登山者安全的管理流程。但洪某带领的这个队伍,显然绕过了所有这些程序,他们进行了一次彻头彻尾的私自攀登。
为什么一个持证领队会带头违规?这恐怕不是单纯为了省事或者逃避管理费那么简单。更深层的心理动因,可能还是源于对这座山风险的集体性低估。在大家心里可能都觉得:“不过是个入门级的网红山,没必要搞得那么麻烦吧?”
但问题是一旦发生意外,管理部门根本不知道山里有人更不知道他们的准确位置和路线,这会给搜救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
康定市贡嘎镇政府在接到消息后,迅速组织了搜救。万幸的是最终找到了洪某的遗体并运送下山,他的家属也已赶赴事发地处理后事。
但这种“偷登”行为背后反映出的是对规则的集体性漠视,当一座山的名气越来越大攀登门槛看起来却越来越低时,遵守规则的底线似乎也变得越来越模糊。这种风险感知的失衡,从个人心理最终蔓延到了整个团队的行为上。
写在最后
当一座充满客观危险的雪山被人们用“友好”、“入门”的标签过度美化。当一个人的经验和资质,变成了可以放松警惕的资本。当保障生命的规则,被视为可有可无的束缚时,悲剧的发生或许就只是时间问题。
对于所有走向山野的人来说,最重要的行囊永远是那颗敬畏之心,这才是最高级的安全装备。
信息来源:
更新时间:2025-09-3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