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点名批评!烧光84亿造不出一辆车,却花5000万给员工买零食?

84亿人民币砸进去,工厂门口却长满了草;一辆车没造出来,员工倒是吃出了进口巧克力的味道。拜腾,这家曾被捧为“中国特斯拉”的明星企业,最终没能从PPT走到现实。央视曾直言其“烧钱如流水”,如今再翻旧账,一盒盒精品零食背后,是一出创业乱象的警示剧。

资本的诅咒:一边融资一边烧钱,真金白银换来一地鸡毛

拜腾的故事,听起来像一场资本泡沫的“炫富秀”。从2017年成立起,它就自带光环:创始人是宝马i8之父毕福康,市场操盘手是英菲尼迪的戴雷,融资轮轮高歌猛进,一共拿到约84亿元人民币。媒体、投资人、产业链,无不寄予厚望,甚至有人喊出“这是中国汽车工业的未来”。

但未来没来,账单倒是先来了。据央视披露,拜腾在北美办公室为300名员工采购零食,三年花了超过5000万元人民币,换算一下,相当于每人每天吃掉450元的“快乐预算”。进口巧克力、精品咖啡、手工饼干……员工嘴巴没亏,企业资金却早早见底。

奢侈消费不止于此:高管出差必须头等舱,销售制服从法国定制空运而来,单件成本上千元;2020年CES展会上,为了展示一辆根本没法量产的“概念车”,公司空运费用高达30万美元,约合200万元人民币。

此时的拜腾,量产车还没影子,研发投入却仅占融资总额的15%。29位副总裁同时在岗,公司内部的会议像联合国大会,效率低到令人发指。财务管理完全失控,管理层把投资人的钱当成自家年终奖在花。

这不是创业,这是一场披着科技外衣的“奢靡派对”。据路透社分析,拜腾的问题并非“缺钱”,而是“钱没用在正地方”。资金流向不透明,项目推进缓慢,所有的高调投入最终都成了“空中楼阁”。

当下的中国新能源汽车政策强调“高效利用、核心技术突破”,而拜腾这一套“花式烧钱”做法,显然背离了国家方向。

拜腾的结局提醒我们:资本是一把双刃剑,有人拿它造车,也有人拿它买咖啡机。如果不对管理层设限、不对资金使用建章立制,84亿也能在一夜之间蒸发得干干净净。

精神的错位:没有主人翁,企业就是座空壳

除了花钱如流水,拜腾更致命的问题出在团队精神的“脱钩”。企业的灵魂,在人。可拜腾管理层的“人”,却像两条不在一个频道的电波。毕福康是技术派,戴雷是市场派,本应互补,却在公司内部展开了“权力拉锯战”。

据媒体报道,两人甚至在发布会上争抢发言顺序,由此引发策略分歧与资源调配矛盾。这种“宫斗剧”式的内耗,把一手好牌打了个稀烂。

公司内部拉帮结派,方案从中国团队提交,要等北美团队批复,邮件往来一来一回就是几周,效率低得令人抓狂。开会不是为了决策,而是为了“表态”;做事不是为了结果,而是为了“站队”。

对比一下同行就更明显了。蔚来创始人李斌,2019年亲自站台卖车,被称为“最惨的创业者”;小鹏汽车的何小鹏,曾在资金短缺时卖房续命。这不是情怀秀,是创业者基本的“主人翁精神”。

而拜腾高管在资金告急时,还在报销法国空运的服装费用。

更讽刺的是,2020年毕福康离职,转身投奔竞争对手。这哪里是创业者?更像是职业经理人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把企业当跳板、把创业当项目。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2020至2022年,新能源汽车初创企业中有超过30%三年内倒闭,而70%的失败原因归结为“内部管理问题”。拜腾不是孤例,但却是“最典型的反面教材”。

企业不是舞台秀,更不是奢侈品展览。它需要信念、责任感以及同一个方向的团队。

那些真正走出来的企业,比如2025年10月交付量破四万台的小鹏、蔚来,它们靠的不是PPT上的未来图景,而是实打实的研发突破和一线执行。

拜腾的失败,不是因为没有技术,也不是因为市场不给机会,而是因为管理层缺乏“把这家企业当命看”的心态。这种精神错位,比烧钱更致命。

创业不是游戏:一座荒废工厂背后的时代警钟

拜腾倒下了,它留下一座杂草丛生的南京工厂,留下一份84亿元被“风一吹就散”的财务报表,也留下一地创业者的梦碎心凉。

但市场并未因此停滞。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持续增长,成为全球绿色转型的重要引擎。国家“双碳”目标持续推进,政策层面对“专精特新”企业给予扶持,但与此同时,投资人也变得更谨慎,协议中开始加入“创始团队锁定期”等硬性条款。

资本在变,市场在变,创业者也必须跟着变。拜腾的警示不只是对一家公司,而是对整个创业生态的反思。如果没有清晰的资金规划,没有强大的团队凝聚力,就算站上风口,也可能被风吹得连渣都不剩。

也正因此,我们看到像蔚来、小鹏、理想这样的企业,越来越注重研发、注重团队文化、注重核心价值。他们不是没有危机,但在危机中展现的是韧性而非乱象。

拜腾的败局说明,创业不是资本的游戏,而是人性的修炼。一个优秀的团队,需要有“主人翁”心态的核心人物,需要在关键节点上做出艰难但正确的决定。资本可以赋能,但不能替代人性;政策可以引导,但不能挽救一颗漂浮的心。

今天的中国,有政策支持、有市场机会、有人才红利,创业环境从未如此宽广。但正因为如此,才更需要创业者守得住初心,耐得住寂寞,管得住欲望。

拜腾烧光84亿的故事,不是一个简单的失败案例,而是一部当代创业者的“警世通言”。它告诉我们:有技术不够,有钱不行,光靠PPT更不靠谱。真正能穿越周期的企业,是那些把钱花在刀刃上、把团队拧成一股绳、把创业当生命的玩家。

一座工厂可以荒废,但教训不能被遗忘。创业的每一步,都是对人性、判断和责任的考验。你觉得,在如今的创业环境下,最关键的成功因素是什么?欢迎在评论区说出你的答案。

参考资料

环球网 烧光84亿还造不出车:拜腾被央视点名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06

标签:财经   零食   央视   批评   员工   企业   团队   创业者   中国   资本   资金   市场   新能源   投资人   工厂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