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美国改变主意,拟在协议里加上两条,不准中国买俄伊石油?

中美谈判又有新变数,美国又“变卦”了。7月21日,美国财长贝森特在国会山公开放话,表示希望在未来的中美贸易协议中,新增两条内容——限制中国从俄罗斯和伊朗进口石油。美国的要求不仅无理荒唐,更是霸道至极。

在这次贝森特的发言中,有三个核心信息非常值得关注。

第一,美国表示“不急于达成协议”,要“有质量的协议”。

这话听起来像是“讲原则”,但实质上却透露出一个信号——美方认为目前是“对中方施压的好时机”。为什么这么想?因为近期中美之间确实出现了一些缓和迹象:比如中国放宽了部分稀土出口管控;美国则象征性地放开了特供芯片的出口。特朗普团队觉得中国已经“松口”,所以赶紧加码,要趁热打铁,拿下更多筹码。

第二,贝森特提出将中国购买俄罗斯和伊朗石油的问题写进贸易协议中。

这一步可谓是“赤裸裸地绑架中美关系”。中国购买哪国的石油,是基于市场规律和国家能源安全的战略选择,完全合法合规。可美国偏不这么看,它要把中国的正常商业行为也纳入其“地缘斗争”的战场。

更重要的是,美国的制裁行为根本没有联合国授权,完全是单边行为。中国并没有义务去执行美国的法律,也没有必要向美方的政治意志让步。

第三,美国依旧对中国喊话,要实施“经济转型”。

这个话题其实不新鲜。过去几年,美国始终希望中国按照其设定的路径来“改造经济”,比如减少国家干预、缩减制造业优势、转向进口美国产品。但问题是,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必须根据自身国情来调整。所谓“转型”,该转什么、怎么转、什么时候转,应该由中国人民自己决定,而不是听美国的“指手画脚”。

说到底,美国这三点内容,看似有轻有重,实则是一套组合拳,目的就是一个:在中美谈判中,用政治和舆论施压,迫使中国让出关键利益。

先来看看为何美国突然对“石油”上心了。

俄罗斯和伊朗,是美国当前战略打压的两大对象。一个因俄乌冲突被全面制裁,另一个因核问题被多年封锁。而这两个国家赖以为生的,就是能源出口。美国自然希望通过切断它们的“经济血管”,达到“以油制政”的目的。

可问题在于,俄罗斯和伊朗的石油还真没被彻底堵死。中国、印度、土耳其等国家,依旧在正常采购——这就让美国的制裁效果大打折扣。

在这个背景下,美国才打起了“中国油桶”的主意——你不配合我制裁,我就把你也拉进来一起“制裁你自己”。

这是典型的“地缘绑架”。

美国并不是不清楚,中国作为全球第一大能源消费国,不能也不会把能源战略寄托在美国的地缘政治意愿上。哪怕中国不从俄伊买油,也不会改从美国买,因为我们追求的是多元、稳定和战略自主,而不是谁给的就买谁的。

所以美国此举,从根上来说,是对自身控制力下降的焦虑反应,是一种“控制不了敌人,就控制敌人的朋友”的思维延伸。

贝森特的这一番言论,其实也暴露出特朗普政府的一贯做法——谈判从来不是“求同存异”,而是“步步紧逼”。

一方面,美国不断向中国释放善意:取消部分出口限制、恢复部分高科技产品的供应,看上去是在“修复关系”。可另一方面,却又悄悄在协议里埋地雷,试图让中国在不知不觉中做出战略性让步。

这种“两手政策”,在过去被称作“胡萝卜+大棒”,现在更像是“让利诱饵+制度陷阱”。

比如,美国这次希望把“限制中国购买俄伊石油”写入协议,一旦中国签字,就等于自我绑定,一旦违反,美国就能堂而皇之地发起“法律制裁”或“协议仲裁”。这就相当于在我们头上提前架了一把“贸易达摩克利斯之剑”。

一旦这类条款进入协议,其连锁效应将会非常严重:不但限制中国的能源自主权,还可能削弱与中东、中亚甚至非洲的战略合作,进一步压缩中国在全球的外交空间。

所以说,这种谈判手段,说白了就是在“下套”。而中方早已看穿这一点,多次强调:谈判要公平,协议要平等,任何涉及主权和国家安全的议题,都不能成为交易筹码。

贝森特这次讲话虽然语气强硬,但更多是心理战。他在“协议尚未确定”的阶段提前放出内容,实质上是试图用媒体压力来制造舆论氛围,逼迫中国“默认”或“妥协”。这是一种很典型的“外压内化”手法,目的就是让中方在国际舆论场上丧失主动权。

但对中国来说,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保持战略定力,不被节奏带乱。能源采购,是中国国家安全战略的一部分,也是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自然结果。只要中国继续坚持多元合作、稳定采购、合理分散风险,哪怕美国再怎么跳脚,也改变不了大局。

此外,中国经济确实处于转型期,但这种转型,是从制造向高质制造、高新科技、绿色发展进化,而不是抛弃制造、完全转向消费。美国所谓的“转型建议”,根本不符合中国国情。更不可能靠外交谈判“转型成功”。

从这次贝森特的发言中,我们看到了美国对中美谈判节奏的操控欲、对中国战略自主的深度戒备、对全球能源格局的强势干预。美国希望通过协议,把地缘政治利益直接绑定在中国的手脚上;而中国则必须看清,这些条款背后的真正图谋,始终坚持“不能拿核心利益做交换”的底线。

我们不能幻想美方“谈得懂道理”,也不能被短期缓和迷惑了战略判断,更不能被他们所谓“优质协议”的表象骗了节奏。

下一阶段,中美博弈只会更加复杂,中国必须稳扎稳打,既要斗得赢,也要谈得清,同时,更要守得住底线。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24

标签:财经   美国   中国   主意   协议   石油   中美   战略   伊朗   地缘   俄罗斯   能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