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翎谕
信息源: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特朗普的关税政策不仅没让中国低头,还让中国取消了大量美国农产品的订单。
眼看正在失去中国这个最大的出口市场,这让美国大豆商们急眼了。
他们为把大豆卖给中国,竟给30万吨大豆披上阿根廷“马甲”,企图蒙混过关。
然而这种小伎俩,中国直接一秒识破,当场退货。
这是得益于中国早就布下“科技天网”,将美国大豆“洗白产地”的通道给彻底堵死了。
中国虽然作为大豆的产地国,但是因为消费量过大。
每年还需要从国外进口大量的大豆。
其中美国是我们进口大豆的主要来源国之一。
2008年时从美国进口的大豆数量占总进口的40%。
然而9年之后,虽然进口数量翻倍增长,但是占比量却降低了6个点。
到了去年这个比例更小了,只有百分之二十多。
从上面的数据来看,中国在逐渐减少从美国进口大豆的依赖性。
转而从其他国家开始进口大豆。
作为全球最大的大豆消费国之一,中国拥有多元化的进口渠道。
能够灵活选择来自巴西、阿根廷等主要产区的优质大豆。
反观美国大豆产业,则面临着严重的市场依赖问题。
其出口总量的六成以上都销往中国市场。
然而在中美关税战升级以来,中国在不断地削减在美国的“大豆订单”。
这让美国农民陷入“灭顶之灾”。
在特朗普给中国的产品关税提到一个看起来想发笑的数字之后。
中国没有只单一的选择用提高对美关税来对美国进行打击。
而是用一套组合拳告诉美国:
中国可以没有美国市场,但是美国却不能没有中国市场。
所以在关税战开始后,中国进口大豆逐步转向了其他大豆出口国家。
分散风险的同时,还能降低成本。
根据数据显示此前上一次中美贸易战中,美国农业遭受了前所未有的重创。
经济损失累计高达270亿美元之多。
而其中尤以大豆产业遭受的打击最为惨烈,损失金额突破190亿美元大关。
而在上一个月,中国从巴西采购了超900万吨的大豆。
但是同一时期从美国进口的大豆数量才不到10万吨。
数量如此大的锐减让美国农民不得不为之担忧。
美国大豆协会的主席对此表示,上一次的伤疤还没好透。
这一次依然是美国农民来为特朗普的政策买单。
如果当前形势继续恶化,数以万计的农业从业者将被迫面临生存危机。
整个产业或将迎来一场灾难性的破产潮。
因此为了挽回中国市场,一些出口商铤而走险。
想要通过“洗白”产地,希望能借此躲过关税,继续分一杯羹。
但如今中国用科技和制度合力筑起铜墙铁壁。
他们的“聪明”反而成为一场国际笑话。
为了规避中国对美国大豆的进口限制,一些贸易商开始钻营灰色地带。
通过复杂的供应链操作来掩盖大豆的真实来源。
具体做法包括将美国大豆通过河运输至南美洲的港口停留一段时间,再转运至中国;
在运输过程中更换包装,伪装成南美产大豆;伪造原产地证明和运输单据。
这种手法试图利用物流路径的复杂性和监管的漏洞,掩盖大豆的真实来源。
就在4月份的时候,就出现了这样一起洗产地的事件。
当时是一批来自阿根廷的大豆在进入我国海关之后。
被检查出来了存在质量问题,因此要进行进一步的查验。
但是等到打开包装之后。
却发现这批数量为30万吨大豆的包装袋竟然是美国的原装麻袋。
这很明显是给来自美国的大豆“换马甲”。
从美国运输到阿根廷,“洗产地”后再运送到中国售卖。
可惜根本逃不过中国海关的“火眼金睛”。
这些大豆最后的结局就是全部被退回。
出口商白白损失了运输费用,还没把大豆给卖出去。
而这不是美国大豆第一次使用这种手段想进入中国市场了。
在3月份一艘满载大豆的巴西货运船来到中国。
虽然出口商表示这些大豆的产地是巴西。
还是被中国海关给查了出来,这些根本就是美国大豆。
中国海关之所以能这么快就检测出来,得益于采取了一系列技术手段进行反制。
在过去,海关在检查进口农产品产地时,是由进口商提供产地的纸质证明。
然后通过人工来审核,这样子不仅审核的效率很低,还容易让这些进口钻漏洞。
但是现在科技发展了,中国海关也对传统的监管方式进行了彻底升级。
利用“数字防线+科技铁网”的模式,让这些“别有用心”的产品显露原型。
为提升农产品贸易透明度。
中国海关创新性地与全球主要大豆出口国展开深度合作。
共同打造了全球首个区块链溯源平台。
每批进口大豆都需要上传相关数据到这个平台。
比如种植的坐标,什么时间种植和收获的等等一系列相关信息。
并且要求实时上传,确保数据的不可篡改性和可追溯性 。
除了这一方法之外,中国在大豆原产地识别上还有一款高端“武器”。
那就是通过对大豆的蛋白质含量和土壤同位素特征进行检测,就能够精准识别大豆的产地。
因为大豆的品质特征与其生长环境密切相关。
不同产区的土壤成分、气候条件等因素会直接影响作物的营养构成。
研究表明,由于北美和南美大陆在地质构造、气候模式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导致两地种植的大豆在关键指标上呈现出明显区别。
还有土壤中的碳氮同位素也具有地区唯一性。
一旦采样比对,就可精准判断大豆“出生地”。
这一次“穿帮”的阿根廷马甲。
正是因为蛋白质含量引发系统预警,最终查出内藏美豆真身。
为了进一步防范“洗产地”行为,中国海关在检查产地时必须是随机分配的。
检查人员是随机安排的,被检查的货物也要随机抽取;
如果有违规案例,一律在官网公示等等。
尤其是在2025年4月起全面推行的“全船检”模式。
意味着大宗农产品的“走捷径”行为已无操作空间。
这一次,中国不但识破了“马甲戏法”,更向世界展示了科技监管的硬实力。
美国大豆想靠伪装混入中国市场?现在根本不可能。
新浪财经,2025-04-25,《头条‖中国海关锁死美豆“洗白”通道!进口大豆通关卸货遭遇“堵车”,豆粕报价突破4200元/吨,饲料涨价50-100元/吨》
红星新闻2025-04-15《中国转向巴西采购至少240万吨大豆!美大豆协会主席慌了:关税战将使不少农民破产》
更新时间:2025-05-0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