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重要的有四个:经济上的竞争、殖民地的争夺、相冲突的联盟体系和势不两立的民族主义愿望。
一、经济上的竞争。
欧洲大多数强国都卷入了关税战和对外国市场的竞争。例如:1888年至1889 年意大利和法国之间、1879年至1894年俄国和德国之间、1906年至1910 年奥地利和塞尔维亚之间,均爆发了关税战。由于19世纪后期德国工业化的速度迅猛增长,英国和德因之间开始了最为激烈的经济竞争。德国工业总产量的激增意味着在海外市场它同英国的竞争十分激烈,英国虽然能在其殖民地保持经济上的优势,但在拉丁美洲、中东和远东却彻底输给了好斗的德国商人。要确切说明这一经济竞争的政治影响是不可能的,不过,它显然使两国关系变得紧张起来,并通过刺激海军军备竞赛而进一步促成了国际紧张局势。这两个国家竭力叫器,必须建立起海军力量,以保护商船航线和商船运输。
二、殖民地的争夺。
由于欧洲列强竭力寻求新的殖民地,以确保剩余资本和剩余产品有海外市场,经济上的竞争还激起了对殖民地的争夺。19世纪后期,几乎所有的强国都卷入了这场对绝对统治权的争夺,因此,它们在一个又一个地区再三发生冲突。
三、错综复杂的联盟体系。
这些殖民地竞争转而又促成了互相冲突的联盟体系的形成,这些联盟体系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战争的到来。1914年8月,当战争爆发时,一位德国官员绝望地评论道:“这一切都来自这种该死的联盟体系,它们是现代的祸根。”这一判断决不是没有根据的,联盟体系始于1879年德国宰相奥托·冯·俾斯麦与奥匈帝国缔结两国同盟条约之时。这是一个防御性的盟约,旨在保护德国免受法国人的攻击,保护奥匈帝国免受俄国人的攻击。因为法国人想收复1871年失去的阿尔萨斯-洛林地区,而俄国人则在巴尔干半岛同奥匈帝国接连不断地发生冲突。1882年,两国同盟因意大利的加入而变成了三国同盟。1894年法俄同盟缔约成立,它的两个目的是反对三国同盟和抵制英国对殖民地的争夺。法俄同盟因1904年英法协约和1907年英俄协约的签订而成为三国协约。这样,所有强国这时都已加入两大敌对的联盟体系,给国际关系在未来发生重大冲突埋下了隐患——即未来发生重大争端时,两大集团的成员国即使对争端特怀疑态度,也不得不支持各自的直接参与争端的盟国。否则,它们就会担心自己所在的同盟会瓦解,使自己孤立而遭受危险。
四、民族主义的愿望。
最后一个背景原因是欧洲诸多从属少数民族的不断高涨的民族主义愿望。这种愿望在阿尔萨斯-洛林地区是难以对付的,那里的法国人仍不服从德国的统治。而在中欧和东欧,它却是一场噩梦,由于对民族自决的要求日益增长,那里多民族的帝国正处于差不多被撕成碎片的危险之中。
#历史##一战#
更新时间:2025-05-1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