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老了想活得舒服些,就要把握好这几点,你能做到吗?
银发浪潮席卷而来,如何优雅地老去,成为每个步入晚年者必须思考的课题。老年不是生命的衰退期,而是人生另一个崭新的开始。想要在晚年活得舒心、活得自在,并非靠物质堆砌,而是需要一种生活的智慧。以下几点,看似简单,实则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一、心态平和,不计较得失,知足常乐
人生如秤,计较越多,负担越重。晚年时光尤其如此。年轻时我们追逐名利,计较得失,到了老年若还放不下这些执念,便如同背负沉重枷锁前行。
古人云:“知足者贫贱亦乐,不知足者富贵亦忧。”西安城里有一位李老先生,退休后每月领着三千多元的养老金,却过得比许多退休金过万的人还要惬意。他常笑着说:“我有饭吃,有衣穿,有屋住,有余力买两本喜欢的书,还有什么不满足的?”相反,他的一位老同事,退休金是他的两倍,却整天抱怨钱不够花,生活不如意,结果郁郁寡欢,身体也每况愈下。
知足不是放弃追求,而是懂得欣赏已经拥有的美好。老年人若能明白这一点,便能从最简单的生活中发现无穷乐趣。
二、不要纠结过去恩怨情仇,舍得放下
人生数十载,谁没有经历过恩怨情仇?然而到了晚年,若还紧紧攥着过去的伤痛不放,无异于自我折磨。
有位禅师说过:“放下不是原谅别人,而是放过自己。”南京的赵奶奶今年78岁,40年前丈夫背叛了她,这件事像一根刺一直扎在她心里。直到去年,她偶然得知前夫已经病逝,突然感到一种莫名的空虚。那天晚上,她想了很久,第二天清晨对女儿说:“我想去给他扫个墓。”女儿惊讶不已,赵奶奶却平静地说:“我不是原谅他,我是要放下自己心里的那块石头。”
从墓地回来后,赵奶奶仿佛变了一个人,脸上的皱纹都似乎舒展了许多。放下过去的恩怨,不是认输,而是给自己一条生路。
三、心情不要因环境所波动,情绪稳定
外界环境变幻莫测,老年人的内心却应该保持一方平静。情绪稳定不是麻木不仁,而是历经风雨后的从容淡定。
苏轼在《定风波》中写道:“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这种境界,正是老年人应当追求的。北京的退休教师刘爷爷,无论遇到什么情况都保持镇定。儿子生意失败,他安慰道:“钱没了可以再赚,人不能垮。”老伴生病住院,他一边细心照料,一边淡定地说:“生老病死是常态,我们积极治疗就好。”
情绪稳定不是没有情绪,而是懂得调控情绪。这种能力让老年人在任何环境下都能保持内心的宁静与愉悦。
四、日常生活要静心能养性,不瞎琢磨
静能生慧,宁静致远。老年人时间充裕,最容易陷入胡思乱想的陷阱。一点小病就怀疑自己得了绝症,子女一句无心之言就琢磨半天,这样只会徒增烦恼。
成都的周奶奶曾经也是个爱瞎琢磨的人。后来她参加了社区的书法班,开始学习静心写字。她说:“一提笔,一蘸墨,心思就全在笔尖上了,哪还有空想那些乱七八糟的。”现在的周奶奶精神矍铄,脸上总是带着温和的笑容。
培养一两项需要专注的爱好,让心灵有所寄托,自然就不会瞎琢磨了。静心养性,是老年人最好的保健品。
五、生活顺其自然随遇而安,活在当下
生命有它的自然规律,老年是人生的一部分,无需抗拒,也不必恐惧。顺应自然,活在当下,才能享受生命每个阶段的美好。
《道德经》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天津的退休工人孙爷爷今年82岁,头发全白,却依然神采奕奕。他常说:“该老就得老,老了有老的好处,不用上班,不用应酬,多自在。”他每天早晨去公园遛弯,下午和老友下棋,晚上看看电视,生活简单却充实。
不念过去,不畏将来,认真过好每一天,这就是活在当下的智慧。老年人若能领悟这一点,便会发现晚年生活别有洞天。
结语
优雅地老去,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智慧。上述五点,相互关联,相辅相成:心态平和才能舍得放下,舍得放下才能情绪稳定,情绪稳定才能静心养性,静心养性才能顺其自然。
这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达到的境界,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断修行。也许我们不能完全做到,但朝着这个方向努力,本身就是一种收获。
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美好,晚年也不例外。把握好这几点,我们不仅能够活得舒服,更能够活出韵味,活出品质,让生命的夕阳绽放出绚丽的光彩。
(此处已添加书籍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你能做到吗?不妨从现在开始尝试。
#仰望U8L上市#
更新时间:2025-09-2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