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发于头条1822老学长,不可搬运抄袭。
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机器人成为人们接触人工智能的最具象化产品。媒体上也经常报道机器人发展的情况,各式各样的机器人已经在工业、医疗、家政、警用等等领域越来越广泛的使用,代替人类从事不少艰苦、程式化、或精准技术的工作。人们在体会到机器人带来便利生活、工作的同时,也对机器人的技术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何提高机器人的水平?不仅是工业界在思考,学界更是承担着最主要的研究任务。近日,上海传来一则让人惊诧的消息,机器人读博士了!
图源:上理官网
01
首个机器人博士
7月27日,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现场,机器人“学霸01”,获得了上海戏剧学院正式颁发的录取通知书,被录取为上海戏剧学院2025级全日制博士新生,研究方向为数字演艺设计方向。其成为全国首位以“博士”身份入学的具身智能机器人。上海戏剧学院党委书记谢巍亲自为其颁发录取通知书。
机器人读博士,和人类一样,一起接受正规的博士教育,成了机器人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图源:上理官网
首位机器人博士可不简单,是由卓益得机器人有限公司生产,物理机体由上海理工大学李清都教授团队研发。机器人博士的外观由上海戏剧学院杨青青教授做妆造形象设计。体现了跨学科壁垒打通、产学研一体化壁垒打开对于人工智能发展的重要性。
对于这位机器人博士,有着独特的培养方案。由上海理工大学联合上海戏剧学院共同设计培养方案,导师是杨青青教授。培养方案至少会包含基础、艺术、系统和任务等模块,并进入“AI人工智能+演艺”重点实验室和数字演艺集成创新文旅部重点实验室从事科研。
上理是工科强校,上戏是艺术强校,两校结合是典型的新工科、新文科跨界合作的典范,跨学科、跨领域研究是未来科技研究的重要趋势。
02
对大学生的影响
人类研究机器人的目的就是代替人类从事一些体力繁重、流水化作业、或在艰苦环境下的工作,从而提高效率或代替人类无法从事的工作。例如家政机器人可以代替一些因各种原因没有时间或无力照顾老人的人照顾老人,或从事家务劳动等等。2025年3月,马斯克宣布具备遛狗、照看孩子、修剪草坪等功能的擎天柱机器人将在2025年进入试生产阶段。工业机器人是当下已经最为广泛使用的领域,可以代替人类从事需要大量人力的工作等等。
不仅在重体力劳动领域,在高精尖技术领域,机器人的应用场景未来将更加广泛。例如医疗机器人可以代替医生从事更加复杂环境下的手术。截至2025年4月,国产达芬奇机器人已在全国完成装机400余台,年手术量达到15万例,国内累计手术量更是突破60万例。机器人手术代替传统手术,更加精准的解除病灶。
机器人的进一步发展必将对人类的就业产生极大影响,一些网友就感叹,机器人都读博士了,现在大学生压力真的是越来越大。在医疗、治安、金融、生产、高端服务等等各个领域,随着机器人水平的提高,应用将更加广泛,会与大量的技术人员抢工作岗位。备注:本文首发于头条1822老学长,不可搬运抄袭。
机器人的发展对于大学生未来的就业规划以及专业选择都提出了新的思考和挑战。
图源:AI生成
03
回顾与建议
机器人博士的出现,不单单是一次学术性研究,更标志着机器人技术已突破工具属性,成为重塑社会结构的重要力量。机器人与人类如何遵循 "替代 - 协作 - 共生" 的螺旋上升轨迹,是研究者需要思考的问题。
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面对人工智能带来的就业市场出现的 "创造性破坏" 环境,思考三个问题:如何选择适合自己和未来的专业?在校该如何学习才能适应未来挑战?如何做好平衡适合自己和未来环境的职业规划?只有提前想好了,才能在在未来人工智能时代下更好的巩固的自己的职业优势,防止被人工智能抢饭碗。
备注:文中如有引用的图表,已注明来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仅为编者观点,带有局限性,不作任何决策依据。
更新时间:2025-07-2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