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 亿挥别 "中国造"!DHT 给两艘 14 年船龄 VLCC 算清 “天价过路费”

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的油轮巨头DHT Holdings近日完成了一笔引人注目的交易——将旗下两艘由中国渤船重工建造的"海上巨无霸"DHT Lotus号和DHT Peony号正式易主。这两艘32万吨级的"油运航母"在服役14年后,以1.03亿美元的总价完成交接,为DHT带来8500万美元的净现金收益。

这笔看似平常的资产处置,实则暗藏玄机。2017年DHT以1.158亿美元收购这两艘船时,恐怕不会想到8年后要以折价11%的价格出售。但精明的挪威管理层显然算清了这笔账:与其守着两艘"高龄"油轮,不如趁早套现转向更环保、更"安全"的韩国新造船。



地缘政治下的"造船国别焦虑"

美国港口最近竖起了一道无形的"收费墙"——对中国建造的船舶征收额外港口费。这就像给每艘中国造VLCC贴上了"高价停车费"的标签。DHT的财务团队掐指一算:继续留着这两艘"中国制造",未来每年要多掏近600万美元的"过路费"。

更让船东们夜不能寐的是,美国海关对中国造船厂的"特别关照"。一艘渤船重工建造的油轮,在休斯顿港可能要多等三天才能完成清关。在这个讲究效率的行业里,72小时的等待意味着数十万美元的租金损失。


技术迭代的"生死时速"

走进这两艘2011年建造的VLCC的机舱,仿佛穿越回上一个航运时代。老旧的燃油发动机每运转一天,就要比现代船舶多"吞下"10吨燃料。而即将在2026年交付的韩国新船,则装备了最先进的LNG双燃料系统,就像从"油老虎"升级成了"混动车"。

IMO的环保新规像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到2026年,这两艘"老舰"很可能因为碳排放超标被强制降速15%。这意味着它们从波斯湾到宁波的航程要多花3天时间——在这个分秒必争的市场里,这样的"龟速"等于被判了死刑。


航运业的"新三国演义"

这场交易揭开了全球航运业变革的冰山一角:

DHT的CEO用外交辞令形容这是"船队微调",但明眼人都看得出:这分明是一次彻底的"改换门庭"。当21艘现役VLCC和4艘在建新船全部打上"韩国制造"的标签时,这家老牌船东已经完成了它的"站队"。

地缘政治重塑航运业竞争规则:DHT 的 "去中国化" 决策是全球航运业在政策风险、技术迭代与市场周期三重压力下的缩影。对中国造船业而言,需加速绿色技术突破,同时通过 "一带一路" 等战略拓展新兴市场,降低对单一政策区域的依赖。而美国的保护主义措施虽短期影响中国船舶,但长期可能削弱其能源出口竞争力 —— 正如美国液化天然气行业警告,若强制使用本土船舶,将导致出口成本上升 30%,损害其全球市场份额。这场博弈的最终走向,将取决于技术创新、政策韧性与市场理性的动态平衡。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5-03

标签:财经   过路费   中国   船龄   美国   油轮   造船业   船东   船舶   国别   市场   地缘   韩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