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不嘴硬了?美媒开始承认:美国GDP落后中国成第二大经济体​

在阅读此文之前,辛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编辑^W.n

说起中美经济,总让人觉得像在比谁的钱包鼓囊囊,可一深挖,就发现数字背后藏着不少弯弯绕。2024年,美国GDP折合美元是29.1万亿,中国则是18.94万亿,差距足足10万亿出头。

这数字一看,美国稳坐头把交椅,可要是换个角度,用购买力平价算账,情况就翻转了。

从数据呈现到趋势分析

《华尔街日报》的报道中,记者约翰・弗里曼详细梳理了 IMF、世界银行及美国商务部经济分析局(BEA)的多组核心数据。报道指出,以 2025年上半年数据为例,按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 GDP 总量达到 29.8 万亿美元,美国则为 25 万亿美元,差距较 2024 年同期进一步拉大。

该报道特别强调,购买力平价(PPP)作为衡量不同国家货币实际购买力的重要指标,能更客观反映商品与服务的实际产出规模,而非单纯依赖汇率换算 —— 这一表述与此前美媒常以 “名义汇率 GDP” 强调美国优势的做法形成明显区别。

CNBC 的专题报道则聚焦产业结构差异对 GDP 总量的影响。报道引用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马克・施奈德的分析,指出中国在制造业、基础设施投资与数字经济领域的持续扩张,是推动购买力平价 GDP 增长的核心动力。

数据显示,2025 年上半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按购买力平价计算达 8.6 万亿美元,占 GDP 比重为 28.9%;而美国同期制造业增加值为 4.2 万亿美元,占 GDP 比重仅 16.8%。

报道还提到,中国在 5G 基站建设、新能源汽车产量、高速铁路里程等领域的规模优势,直接带动了相关服务业与配套产业的产出增长,进一步扩大了购买力平价维度下的经济总量优势。

值得注意的是,美媒此次报道不再回避美国经济面临的结构性问题。《华尔街日报》在文中明确提及,美国当前面临的高通胀后遗症、制造业回流政策效果不及预期、基础设施投资缺口等问题,导致其购买力平价 GDP 增速从 2024 年的 2.1% 放缓至 2025 年上半年的 1.5%。

而中国同期增速保持在 4.8%,经济增长的稳定性与可持续性更为突出。这种对美国经济短板的直接剖析,在此前美国主流媒体的中美经济对比报道中较为罕见。

数据背后的背景

事实上,国际组织对中美购买力平价 GDP 的测算早已呈现中国领先的趋势。IMF 自 2017 年起便在年度《世界经济展望》中指出,按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 GDP 总量已超越美国。

但在此后的 8 年间,美国主流媒体大多选择淡化这一数据,或强调 “名义汇率 GDP 更具国际支付意义”,避免直接承认美国在经济总量维度的领先地位旁落。

此次美媒态度转变,与近期多项客观经济指标的叠加影响密切相关。

2025 年以来,美国国内通胀率虽从高位回落,但核心 PCE 物价指数仍维持在 3.5% 的水平,远高于美联储 2% 的目标,美元实际购买力持续下降,这使得 “名义汇率 GDP” 与 “购买力评价 GDP” 的差距进一步扩大。

按名义汇率计算,2025 年上半年美国 GDP 为 23.2 万亿美元,中国为 19.5 万亿美元,但按购买力平价调整后,两者差距反转,这种鲜明对比让美媒难以再回避数据差异。

2025 年 7 月,中国宣布完成全球最大规模的特高压输电网络建设,覆盖全国 90% 以上的人口,相关基础设施投资直接拉动了电力、建材、装备制造等多个产业的增长。

8 月,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突破 120 万辆,占全球新能源汽车出口总量的 62%,其中对欧洲、东南亚市场的出口增速分别达 45% 和 78%。这些具象化的经济成就,为GDP 的领先提供了直观支撑,也促使美媒不得不正视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

中美经济发展的关键支撑因素对比

从经济增长的动力结构来看,中国购买力平价 GDP 的持续领先,源于多领域的协同发展。在实体经济领域,中国制造业不仅在规模上保持优势,在技术升级方面也成效显著。

数据显示,2025 年上半年,中国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11.2%,其中半导体设备、工业机器人、新能源装备等细分领域的增速均超过 15%;而美国高技术制造业增速仅为 5.3%,且受芯片供应链波动、劳动力短缺等问题影响,部分工厂仍面临产能利用率不足的困境。

中国在交通、能源、数字基础设施等领域的持续投入,形成了 “投资 - 产出 - 消费” 的良性循环。以数字基础设施为例,截至 2025 年 6 月底,中国 5G 基站总数达 386 万个,物联网终端用户突破 25 亿户,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提升至 12.8%。

美国 5G 基站数量约为 120 万个,物联网终端用户约 10 亿户,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占比为 9.5%,基础设施的差距直接影响了相关产业的产出效率与规模。

2025 年上半年美国个人消费支出增速仅为 1.2%,低于 2024 年同期的 2.3%,主要受高利率环境下信用卡债务激增、居民储蓄率下降等因素影响。

截至 2025 年 9 月,美国联邦政府债务规模突破 37 万亿美元,债务占 GDP 比重达 159%,高债务水平不仅限制了政府的基础设施投资能力,还对货币政策调整形成制约。

此外,制造业回流政策效果不及预期,2025 年上半年美国制造业就业人数仅增长 0.8%,远低于政府预期的 2% 目标,部分计划回流的企业因成本过高、供应链不完善等问题推迟了投资计划。

国际社会的反应与全球经济格局影响

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经济发展的核心目标仍是提升国内居民的生活水平与福祉。

中国在推动经济增长的同时,持续加大对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的投入,2025 年上半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速达 5.1%,高于 GDP 增速 0.3 个百分点。

美国也在积极应对通胀、就业与债务问题,美联储近期表示将维持当前利率水平至 2026 年初,以平衡经济增长与物价稳定。

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本质上是各国经济发展模式与政策选择的结果,而非零和博弈的产物,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仍是未来全球经济发展的主流方向。

官方信源及链接

美国《华尔街日报》:《购买力平价视角下的全球经济格局转变:中国 GDP 领先美国》
https://www.wsj.com/economy/global/china-us-gdp-parity-shift-2025-09-26

美国 CNBC:《IMF 数据解读:美国退居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优势扩大》
https://www.cnbc.com/2025/09/26/imf-data-china-us-gdp-parity-2025.html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025 年世界经济展望报告(节选)》
https://www.imf.org/en/Publications/WEO/Issues/2025/09/25/world-economic-outlook-september-2025

中国国家统计局:《2025 年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
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2507/t20250717_1894327.html

美国商务部经济分析局(BEA):《2025 年上半年美国 GDP 初步核算报告》
https://www.bea.gov/news/2025/gross-domestic-product-second-quarter-2025-advance-estimate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07

标签:财经   嘴硬   美国   中国   经济体   落后   购买力   平价   上半年   美元   基础设施   数据   中美   制造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