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金不慌买银“危”,金贵银贱,到底为啥?

自古以来,金贵银贱,这是为啥?

最近黄金价格波动,让不少人赚到钱了。有人眼红了,觉得银子也是贵金属,是不是也能炒一波赚钱呢。那你可要当心了,入手白银的风险比黄金高几十倍。从古至今,黄金的需求和价值都持续攀升,但供给却没有大幅增长。白银则刚好相反,随着科技发展不仅产量暴增,而且替代品众多,“贵金属”人设差点崩了。今天我们就把代表富贵的金银说清聊透,让你对它的每一分价值都了如指掌。

我是嗅嗅,带你越过现象看本质。

当一克金飙到1100多的时候,顾客进门只问不买,怕太贵被割韭菜。金价涨得猛,店里却卖得冷。今年上半年,全国黄金消费同比下滑3.5%,其中黄金首饰大跌26%。门店也撑不住了,光是一季度,周大福关了397家,周大生关了177家,老凤祥也缩了三百多个网点。这是黄金的狂欢,却不是金店的春天。

对普通人来说,金价上涨,也不是机会,而是劝退。以前一对新人五六千能搞定“三金”,现在不翻倍根本抬不起头进店。工费每克七八十起步,有的款式干脆不给称重,一口价。可你真买回家,回收的时候工费全部打水漂,设计溢价也当场蒸发。

现在很多年轻人开始反向操作。要么去银行买金条,自己加工成首饰;要么干脆租“三金”,一天几十块走完仪式流程;还有人直接上“金包银”,看着像足金,价钱却打骨折。面子有了,钱包还活着。

这并不是因为大家“买不起”。而是因为首饰是“金子里最赔钱的那一块”,价格高、流动差、回收贬值。而另一边,金条作为避险资产,黄金ETF一个季度就涨了50%,中国黄金金条和金币销量增长超过46%。

为什么在人类几千年的历史中,黄金的价格始终如此坚挺呢?大部分人只看到表象,就是黄金始终很贵。但本质上,它所承载的价值和功能,已经历了多次变迁。只不过黄金的运气好(天命之子),在每一个时代,都找到了自己的优势和不可替代性。

黄金最大的优势是它的稀缺,根据世界黄金协会的估算,人类有史以来到现在,从地底下挖出来的所有黄金,加起来大约有20万吨。这是个什么概念呢?如果把这些金子全都熔在一起,只能铸成一个边长大约22米的纯金立方体。没错,全人类的黄金家当,就这么大点儿,还没一个标准的奥运会游泳池装得多。

那每年能新增多少呢?全球每年的黄金矿产供应量,大概在3000吨到3500吨之间,新增部分只占现存总量的不到2%。而且,开矿是个极其烧钱又看运气的事儿,探矿可能要十年,建矿又得花几十亿,一块矿石里往往只能提炼出几克黄金,成本高得吓人。你想突然让它大量增加,门儿都没有。

在人类的童年时期(古代社会),黄金的价值核心就两个:权力与神权。永不生锈、永不腐蚀还闪闪发亮的特性,让帝王和宗教都对它青睐有加。这个阶段,黄金主要被做成祭祀的神器、帝王的礼器和顶级贵族的装饰品。老百姓是压根儿接触不到的。

到19世纪,人类进入全球贸易时代。国与国之间做生意,你用铜钱,我用银元,太乱了,急需一个全世界都认的“通用货币”。大家又选中黄金,因为它稀有(总量有限,没法随便印)、稳定(不会腐烂、不易损耗)、易于分割和衡量。“金本位制”横空出世。这是黄金价值的一次巨大变迁。它从权力象征,升级为财富的“信用基石”。

时间来到最近几十年,各国放弃了金本位,但黄金反而更值钱了!因为这次它玩儿了一把“跨界”,同时在金融、科技、文化三条赛道上都找到了“工作”。

金融属性是它老本行,乱世黄金说的就是这个。美元可以狂印,股票能暴跌,但黄金就在那儿,不增不减。每当出现经济危机、战争动荡,人们就对纸币系统产生怀疑,疯狂买入黄金避险。

第二个“工作”是新出现的,它极致的导电性和稳定性,成了高端制造业的“维生素”。黄金导电率在所有金属中位居第三,仅次于铜和银,但它却不像银和铜一样会氧化损耗。这让半导体芯片、航空航天镀膜、医疗人造器官,都非用到黄金不可。

第三个“工作”就是老祖宗传下来的文化,金首饰始终代表财富和吉祥,结婚必买。

有了这三个含金量极高的“工作”,再加上它稀缺的特性,让现代黄金成了“金融避险+尖端科技” 的双料王者,风头更胜从前。

如果说黄金在几千年来是步步高升,那出身相似的白银,则刚好相反。它的故事,是一部从“货币神坛”跌落到“流水线厂工”的辛酸史。

根据白银协会和美国地质调查局的数据,人类历史上挖出的白银总量大约有140万到160万吨,这个数字比黄金的20万吨多不少,但关键的问题在于它的来源。

白银大部分不是独立的矿石,它是挖其他矿时“随机掉落”的伴生矿。全球超过70% 的白银是开采铜、铅、锌这些基础金属的副产品。这种“寄生”式的产出,导致白银的供给取决于其他矿的产量,而且产出成本很低。

比如冶炼厂的目标是炼铜,在电解铜的过程中,白银就自动在电解槽里沉淀下来了,几乎是白捡的。这效率,比古代靠人挖矿再火烧水淬的方式高了不知多少倍。导致白银在现代产量大增。

而且白银“古代货币”的身份不仅没有给它加分,还让它大大贬值。要知道古代大户都有窖藏白银的习惯,从明清的银元宝再到民国的袁大头,埋在地下的数量极其庞大。这些“老祖宗存下的家底”,如今正不断被挖出来,重新流入市场。两头供给的巨大数量,让现代白银市场根本不缺货源。

白银在现代社会的工作非常单一。它的需求大致是:工业应用占一半,珠宝银器占四分之一,投资需求占剩下的。

它凭借优异的导电性拿到了“工业打工人”的岗位,但并不稳固。虽然在光伏、电子触点、电池焊料等领域有广泛应用。但白银有一个致命弱点:可替代性太强了。

你价格一旦上涨,老板立马就把你换掉节约成本。更便宜的铜、铝,甚至一些新型导电高分子材料,都能顶替白银的岗位。

白银最辉煌也就是作为法定货币的时期,明清两朝,税收、贸易、发俸禄都用它。现在则因为供给的泛滥和需求的摇摆,从硬通货沦为了 “看人脸色的打工人”。

所以你看,黄金和白银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东西的价值,永远取决于它到底有多不可替代。 当你的位置谁都能坐时,你的身价,自然就硬气不起来了。


#头条深一度##黄金##白银#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11

标签:时尚   金贵银   黄金   价值   金条   人类   货币   工作   古代   需求   导电性   银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