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7年5月3日,彼得格勒的涅瓦河畔飘着柳絮,也飘着不安的气息。临时政府外交部大楼的窗帘被风吹得猎猎作响,部长米留可夫正对着打字机反复修改一份照会——他不会想到,这份措辞“温和”的外交文件,将成为点燃俄国二月革命后首次政治危机的导火索,让这个新生的资产阶级政权体验了一把“坐在火山口上开茶会”的刺激。
一、“爱国主义”照会:用墨水点燃火药桶
故事要从临时政府的“致命矛盾”说起。二月革命推翻沙皇专制后,资产阶级与工兵代表苏维埃形成了“双重政权”局面。临时政府一心想维持大国体面,坚持履行与协约国的作战承诺,而广大士兵和工人早已厌倦战争。4月18日,米留可夫向协约国发出照会,宣称“将战争进行到彻底胜利”,还特意强调“俄国对君士坦丁堡的历史性诉求”——这相当于在布尔什维克的“和平、土地、面包”口号火上浇油。
5月3日清晨,当《彼得格勒真理报》将照会全文公之于众时,维堡区的工人率先走上街头。他们举着“打倒米留可夫!”“要面包不要战争!”的标语,潮水般涌向市中心。有趣的是,示威人群中既有穿着油污工装的钳工,也有头戴布巾的农妇,甚至还有中学生举着自制的反战漫画——画面上,临时政府总理李沃夫公爵戴着顶滑稽的高帽,帽檐上写着“协约国的傀儡”。
二、克伦斯基的阳台脱口秀与政府大楼攻防战
临时政府此时正在冬宫召开紧急会议,气氛堪比契诃夫的戏剧舞台。农业部长切尔诺夫拍着桌子怒吼:“我们正在重演沙皇的错误!”陆军部长古契柯夫则紧握军刀刀柄:“必须派军队镇压!”就在这时,窗外突然传来山呼海啸般的“打倒战争!”喊声,震得水晶吊灯直晃。总理李沃夫脸色惨白,提议“请苏维埃代表来协商”,却被激进的立宪民主党议员打断:“我们可是合法政府!怎能向暴民妥协?”
真正的戏剧性场面出现在苏维埃总部塔夫利宫。孟什维克领袖策列铁里正在阳台上发表“革命团结”演说,突然被台下一名士兵打断:“您倒是说说,什么时候能停战?”正当策列铁里支支吾吾时,布尔什维克代表加米涅夫抢过话筒:“同志们,临时政府在用你们的鲜血换外交官的勋章!”这句话引发雷鸣般的掌声,人群中有人即兴编起歌谣:“米留可夫的墨水,士兵的血水,李沃夫的宴会,工人的眼泪!”
与此同时,约2万名示威者包围了临时政府所在地玛丽亚宫。士兵们架起机枪守住大门,却发现不少机枪手正与示威者交换面包和香烟。一名年轻少尉试图阻止,却被老兵反问:“您说我们在保卫自由,可自由就是让我们继续死在战壕里吗?”这种“枪口朝天”的对峙,让临时政府宛如被装进了玻璃罐——看得见危险,却摸不清虚实。
三、辞职潮与政权的“破洞毛衣”
5月4日凌晨,危机迎来高潮:陆军部长古契柯夫突然宣布辞职,理由是“无法控制军队”。他在辞职信里写了句耐人寻味的话:“我们以为推翻了沙皇,就能指挥士兵,却忘了士兵已经学会自己思考。”紧接着,米留可夫也挂冠而去,临走前对着镜子扯掉领带:“我本想做俄国的威尔逊,却成了第二个尼古拉二世。”
临时政府被迫改组,引入社会革命党和孟什维克成员,组成所谓“清一色社会主义者政府”。但这场危机暴露的深层矛盾无法掩盖:资产阶级政权既想延续帝国荣光,又没有沙皇的铁腕手段;苏维埃空有群众基础,却甘愿在“双重政权”中做配角。正如列宁在《四月提纲》中辛辣点评的:“他们想同时骑两匹马,结果只能摔进泥坑。”
这场危机的余波延续了整个夏天:6月的前线进攻惨败、7月的流血镇压,最终让临时政府彻底失去民心。而5月那个飘着柳絮的周末,就像俄国革命这部大戏的预告片——理想主义的激情与现实政治的残酷提前上演,预示着更大的风暴正在地平线聚集。
(注:本文所述临时政府危机细节参考《俄国革命史》(托洛茨基)、《1917年俄国革命》(亚·尼·雅科夫列夫)及《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消息报》现场报道,部分场景对话援引自临时政府会议记录与目击者回忆录,人物心理描写结合同时期政治漫画及布尔什维克传单内容合理推演。)
更新时间:2025-05-0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