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排哥登热搜,草根网红的泼天流量,该接还是该放?

国庆最后一天,“鸡排哥成立工作室”直接冲上微博热搜。

这事儿还挺有意思,假期里的流量狂欢没停,反倒用这么个消息留了个“未完待续”的尾巴。

说实话,鸡排哥这名字最近老在短视频里刷到,没成想他居然真把“卖鸡排”做成了要开工作室的事儿。

鸡排哥火得有点突然

鸡排哥本名叫李俊永,江西南昌人,早年从技校毕业,还去南昌学了三年厨师,后来觉得厨师工资太低,1996年就支起了小吃摊。

这一摆就是20多年,酱香饼、鸡蛋饼、烧烤都卖过。

本来想觉得他就是个普通摊主,后来发现人家能火,还真有点东西。

他的视频里,自己瘦得黑黢黢,嘴唇泛着点黑,站在油锅熏烟里,张口就是“请给我一个服务你的机会”“这个鸡排有点大,请你原谅我”。

这种“英式中文”一出来,围观的人都被逗乐了。

更绝的是,他还让顾客自己打开塑料袋,说“不要和我聊天,你现在的任务是排队”。

换别人这么说可能挨骂,但他说出来,顾客还笑嘻嘻照做。

这不是装出来的反差感,是他摆了20多年摊练出来的市井智慧。

之前他全网互动量才11.4万,没俩月就飙到1127.9万,连央视新闻都拍了他卖鸡排的现场。

你说这流量来得快不快?但这种快,也藏着点让人担心的地方,他能火多久?

聊完鸡排哥,你可能会问,就他一个人这么幸运吗?不是的,之前还有不少草根跟他一样,突然就站到了流量中心。

河南的郭有才就是一个,1999年生在农村,10岁没了妈,13岁就辍学打工,修车、卖小商品都干过,大冬天摆摊手指冻得发青。

后来他白天卖烧烤,晚上用300块买的吉他直播唱歌,那吉他还是花6块钱买教程自学的。

有次直播,他一边唱“不能抗拒命运左右”,一边被城管赶,这段视频还火了一阵。

还有湖南的理发师晓华、烟台的于文亮,都是普通人突然爆红,晓华单日涨粉50万,于文亮也有42万。

郭有才爆红时说“像做梦一样,轻飘飘的”,这话我特能理解,普通人突然被这么多目光盯着,换谁都懵。

爆火后难躲的流量魔咒

但火起来只是第一步,更让人头疼的是,这流量留不住啊。

郭有才粉丝涨到1600万后,就没怎么涨过了,晓华更直接,后来调侃“热度就像一阵风吹过”。

之前看《工人日报》聊过这事儿,说多数草根网红的流量窗口期特别短。

这窗口期短得有点残忍,你刚适应被人关注,还没琢磨透怎么回事,流量就开始往下掉。

郭有才还好,至少粉丝基数还在,晓华直接就没了声浪。

为什么会这样?我觉得是草根们没准备好,他们靠一个梗、一个片段火了,但没能力一直出新鲜内容,观众看腻了,自然就走了。

除了流量留不住,要不要签MCN也是个大难题。

粥饼伦就是例子,他靠模仿火了之后,河北有家MCN找他签约,给3000块底薪。

本来想这是个机会,结果他看不懂合同,每天都怕出事,干了一个月就解约了。

现在不少MCN就盯着草根不懂行,合同里藏着各种坑。

你想靠人家资源发展,人家可能就想赚你的解约费。

草根没法律知识,没行业经验,真碰到这种事,除了解约也没别的办法。

搞不清的情况下,签MCN真不是明智之举。

想变现?难住一群人

留不住流量就算了,想靠流量赚点钱,更是难上加难。

黄子诚的事儿就挺可惜,他靠模仿黄子韬火了之后,就一直盯着“明星平替”这个路子。

直播时有人让他唱歌,一开口就跑调,问他有啥原创作品,他说“我在学黄子韬”。

观众看久了肯定腻啊,后来他把所有积蓄拿出来搞互联网创业,最后破产了。

他还说“感觉被人做局了”,但说实话,根本问题是他没自己的东西。

一直靠模仿吃饭,路肯定走不远。

于文亮更冤,刚火的时候说“父母顶不住了才接广告”,这话说得挺圈粉。

结果才一个月,直播PK时人家说“我就是来圈钱的”,他接了句“那就一块圈吧”。

这话一出口,粉丝直接炸了,账号没多久就没人关注了。

很显然,草根网红变现,最忌讳的就是人设崩塌。

你立了“清高”的人设,转头就说“圈钱”,观众肯定不买账。

而且多数草根就靠直播打赏变现,方式太单一,一旦人设崩了,基本就没退路了。

这些人走出了新路子

不过也别太悲观,还是有人在流量里找到出路的,他们的做法其实挺值得琢磨。

鹿哈就是个聪明人,他之前在“ESO”组合里靠模仿火的,后来直接改回本名凌乐达,把所有模仿视频都删了。

他直播的时候也不装,蹲在仓库里啃馒头,卖橘子就开三轮车去果园,泥土溅到裤脚也不在乎。

有人提醒他吃太快伤胃,他说“没关系,这是我的工作”,还跟粉丝聊走红后的感受,说自己在“压制飘的心态”。

就这种真实,反而让他圈了不少粉,直播带货做得还不错。

他最聪明的就是及时抛开“模仿”标签,把真实的自己露出来。

观众看网红,看的就是“真实”,你越装,越容易翻车。

还有“疯狂小杨哥”,他也是草根出身,后来没靠别人,自己建了供应链,搞了自主品牌。

别人还在靠带徒弟涨流量的时候,他已经把重心放在“货”上了,毫无疑问,流量是虚的,货是实的,这样做反而更稳。

粥饼伦虽然之前踩过坑,但后来也找对了路子,他知道自己玩不转互联网,就把饼摊升级成店铺,还搞了全国“巡饼”。

地方文旅也愿意推他,线上热度反哺线下生意,虽然赚得可能没那么多,但至少稳当。

其实草根网红想接住流量,关键就是别被流量绑架。

鸡排哥开工作室是好事,但也得想想后续怎么出新鲜内容,鹿哈、小杨哥、粥饼伦的路子不一样,但有个共同点,都结合了自己的优势。

未来肯定还会有更多普通人被流量砸中,但能不能接住,就看你会不会找自己的路。

别盲目跟风签MCN,别一直靠单一内容吃饭,更别随便崩人设。

流量是机会,但也得慢慢走,才能走得远。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16

标签:娱乐   草根   流量   路子   观众   粉丝   普通人   圈钱   这话   视频   真实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