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化、转化、大众化 文化遗产应用如何创新?泸州老窖回答好“圈粉”

封面新闻记者 舒俊瑜

从古老的酿酒窖池,到现代的派对市集;从静谧的博物馆,到热闹的音乐节——文化遗产如何跨越时空,与当代人尤其是年轻群体建立情感连接?10月31日,在成都举办的2025中华文化天府论坛上,学术界、工商界代表围绕“文化遗产的活化应用实践创新”开展圆桌对话,探讨文化遗产价值提升与转化之道。

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监事会主席、纪委委员兼酿酒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杨平以“活态双国宝”为主线,分享泸州老窖对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生产性保护和创新转化举措。“非遗要在真实的酿造、真实的交流、真实的市场中,继续焕发生命力。”

杨平分享道,“活态双国宝”的活化应用,聚焦三个方面——让窖池活起来,让技艺活起来,让文化传播和消费场景活起来。

“我们首先要让窖池活起来。对于浓香型白酒而言,窖池中的微生物会随着时间推移不断优化,窖龄老,酒才好。”杨平说。

“其次,要让技艺活起来,让更多酿酒人掌握非遗技艺。”杨平表示,泸州老窖将师徒相承、口传心授的传统酿造技艺转化为系统化、数字化的教材,出版了新中国第一本白酒专业教科书《泸州老窖大曲酒》,并梳理建立了不间断传承24代的技艺谱系档案,连续14年举办行业内有口皆碑的“怀玉杯”酿酒技能大赛,通过制度设计让青年人才获得可持续性发展。

“非遗只有真正融入现代生活,才不是‘被保护’的遗产,而是‘活着’的文明。”杨平介绍,泸州老窖一方面推动文化遗产场景转化,通过举办封藏大典、开展国际诗酒文化大会、打造“流动的博物馆”IP,让“活态双国宝”动起来、走出去、可知可感;另一方面频繁现身音乐节、艺术展、国潮市集,打破白酒使用的传统印象,不断塑造“文化白酒”、“潮流白酒”的年轻化新形象。

文化遗产的“出圈”,本质是“入心”。在杨平看来,泸州老窖以“活态双国宝”为支点,撬动了一场关于文化遗产与时代同行的实践探索,揭示出一条文化遗产“活化—转化—大众化”的可行路径。“让传统以更有温度、更有活力的形式走进未来,让年轻人每一次举杯、每一次看到泸州老窖,都变成一次与历史、与匠心、与文明的对话。”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03

标签:美食   泸州   老窖   文化遗产   技艺   白酒   国宝   市集   音乐节   传统   真实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