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红墨
编辑/世界
7 月 19 日上午,西藏临芝的一片开阔地热闹起来,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开工仪式就在这儿举行。
消息一传出,股市里的雅夏水电概念股像打了鸡血,板块里的龙头企业股价连着两天涨停。
咱都知道,国内每年开工的工程一抓一大把,高速公路、高铁、机场年年有新项目上马。
可为啥偏偏雅鲁藏布江这个水电工程,能让市场这么激动,还被称作 “世纪工程”?
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一启动,就被贴上了 “人类历史最宏大基建” 的标签。
单说雅夏水电这部分,体量、建设周期、能带来的影响,都配得上 “世纪工程” 四个字。
要感受它的规模,咱拿三峡工程做个对比,三峡是目前世界最大的水利枢纽,总装机容量 2250 万千瓦,一年能发 1100 亿千瓦时电,占全国水电发电量近 10%。
国家审计署的数据显示,三峡总投资 2072 亿元,再看雅鲁藏布江工程,计划总投资 1.2 万亿元,差不多是三峡的 5.8 倍。
这笔钱啥概念?相当于全国人 9 天的消费总额,要是拿来建保障房,能盖 600 万套,够不少家庭安家。
参照西藏第一座大型水电站的建设情况,雅夏水电工程得建 10 年,每年要投 1200 亿元。
2024 年这部分投资,占全国基建总投资的 0.85%,往后每年占比会慢慢降一点,但总体能让基建投资年均多涨 0.8 个百分点。
中国基建这些年一直被称作 “超级工程收割机”,从港珠澳大桥跨越伶仃洋,到川藏铁路攻克雪域高原的地质难题,每一个大项目都在刷新世界对基建的认知。
雅鲁藏布江工程的启动,更是把这种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 的能力,延伸到了生态和地质条件更复杂的区域,这本身就是中国基建实力的又一次亮相。
花这么多钱建水电站,核心目的就一个 —— 守住国家能源安全的底线。
咱国家每年得进口 5 亿吨石油,这些石油要走海运、陆运等多条通道,万一国际供应链出点岔子,国内能源供应就可能掉链子。
雅鲁藏布江水电站建成后,每年能发 3000 亿度电,这可不是小数目,相当于 1.5 亿吨石油的能量,能顶替全国 1/3 的石油进口量。
以后就算国际油价波动,或者运输出问题,咱也有更多底气,现在国家一直在推进 “双碳” 目标,这个水电站建成,就是实现目标的 “硬核助力”。
去年有新闻报道,我国清洁能源装机容量已经突破 130 亿千瓦,水电在其中占了很大比重。
雅鲁藏布江工程加入后,不仅能让清洁能源版图再扩大,还能倒逼火电产业升级,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这对长远的生态保护太重要了。
除了能源安全,这个工程最让人期待的,是它能给西藏带来的改变。
工程会配套建公路,墨脱县以前因为地形封闭,像是藏在深山中的 “地理末梢”。
以后有了新公路,就能变成对外开放的 “前哨”,边境村落的人口密度或许会慢慢提上来。
工程开工后,会有大批企业和工人进来,当地老百姓不用再只靠传统产业谋生,开个餐馆、办个民宿,就能靠着工程带来的人流增收。
等工程结束,稳定的电力供应还能吸引数据中心这类高端产业,西藏的产业格局说不定会彻底改写。
以前西藏的电力供应挺揪心,主要靠火电和小水电,一到冬天,用电高峰期就容易缺电,企业生产、老百姓生活都受影响。
水电站建成后,不仅能把西藏的用电缺口补上,还能通过 “西电东送” 把电送到东部省份。
东部地区工业发达,用电需求一直很旺,以前得从西北调煤过来发电,又费钱又污染环境。
现在用上雅鲁藏布江的清洁水电,企业用电成本能降下来,空气也能更干净。
就像之前青藏铁路通车后,带动了西藏旅游业和物流业的爆发,这次雅鲁藏布江工程也可能成为西藏发展的 “新引擎”。
有数据显示,青藏铁路开通 10 年,西藏旅游收入增长了近 10 倍,相信雅鲁藏布江工程带来的改变,只会比这更深远。
雅鲁藏布江工程不光让股市热闹,还给普通人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机会,这么大的工程,必然会催生巨量的投资和就业岗位,这是看得见的红利。
过去的经验摆在那儿,重大水利工程每投 1000 亿元,就能拉动 GDP 增长 0.15 个百分点,还能新增 49 万个就业岗位。
按这个标准算,雅鲁藏布江工程 1.2 万亿元的投资,能带动的就业规模会达到数百万级。
具体到这个工程,建设周期超过 10 年,这期间能让全国经济每年多涨约 0.1 个百分点,直接和间接带动的就业岗位大概有 20 万个。
这些岗位不光是建筑工人,还有设计、监理、物流等上下游行业,能让不同技能的人都有机会。
这笔钱能增厚西藏的地方财力,让当地有更多钱搞教育、医疗、交通等民生工程,慢慢减少对中央转移支付的依赖,形成 “造血式” 发展。
就像三峡工程建成后,每年给周边省份带来的财政收入超百亿元,还带动了库区的水产养殖、旅游业发展。
雅鲁藏布江工程运营后,西藏或许会涌现出更多特色产业,老百姓的日子能越过越红火。
从投资角度看,雅鲁藏布江工程涉及的领域很广,民生保障、基建施工、水泥建材、能源转化等行业都能分到 “蛋糕”,相关产业链会迎来确定的增长机会。
比如基建施工企业,要负责大坝、厂房、配套公路的建设,订单量肯定会暴涨。
水泥、钢铁企业,因为工程需要大量建材,销量也会跟着往上走,能源转化领域的企业,能借助水电站的电力,发展新能源加工、储能等业务。
去年国内重大基建项目开工后,相关产业链企业的业绩普遍增长,水泥行业销量同比增长 8%,基建施工企业营收平均增长 15%。
中国基建从来都不只是 “建工程”,而是通过工程带动区域发展、改善民生、提升国家竞争力。
雅鲁藏布江工程既是能源安全的 “压舱石”,也是西藏发展的 “助推器”,更给普通人带来了就业和增收的机会。
这样的世纪工程,难怪能引发这么大的波澜,它背后藏着的,是中国发展的底气和潜力。
更新时间:2025-09-2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