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十多年,全球运动鞋服市场经历了一场静悄悄的大洗牌。美国的耐克在市场上占据一定的俄地位,而来自中国的运动品牌也悄然崛起。
安踏作为中国品牌,已经连续三年成为中国运动市场第一,而在全球市场上也直逼耐克。
不过2025年公布的2024财年营收上面,耐克和安踏差距明显,耐克年入514亿美元,安踏情况又是怎样的呢?
耐克的故事,几乎是一个标准的美国梦。创始人菲尔·奈特和比尔·鲍尔曼1963年共同创立蓝带体育公司,也就是耐克的前身。
谁也没想到,这家从大学校园走出来的公司,日后会成为全球体育用品界的符号。
1980年,耐克在美国市场的份额首次超过老对手阿迪达斯,也是同一年,它迈出了进入中国大陆市场的第一步,成为最早一批来到中国的国际鞋类品牌。
耐克最厉害的地方,可能不只是那个经典的Swoosh标志,而是它很早就想明白一件事,自己不用亲自生产东西。它把制造环节外包到亚洲,尤其是越南。
如今耐克一半的鞋类和三成服装都来自越南,这种虚拟生产模式让耐克能更专注于产品研发和品牌营销,也正是凭借这一点,它一步步爬上行业顶峰。
刚刚过去的2024财年,耐克交出了一份看似还不错、但内行人都能看出增长放缓的成绩单,全年营收514亿美元,同比增长仅1%,创下自2010年以来最低增速。
尽管净利润仍达到62亿美元,证明其盈利能力依然强悍,但增长乏力已是不争的事实。
不过,在中国市场,耐克却仍保持了一定的热度。大中华区连续多季度实现增长,尤其是在儿童产品线和跑步、篮球品类表现突出。
从2024年618购物节的数据上可以看到,耐克一举拿下天猫平台十项销售第一。看得出来,耐克依然很懂怎么做营销、怎么抓消费者。
尽管耐克在创新上持续投入,主打Air科技并推出Alphafly 3等新品,也尽管它不断通过JORDAN等子品牌强化高端形象,很多人却开始觉得,耐克好像很久没有真正颠覆过什么了。
它依然强大,但也似乎有点停滞感。而这种感觉,正好为另一家的崛起埋下了伏笔。那么,当耐克还在调整自己的舞步时,安踏又是如何一步步走上舞台中央的?
如果你还认为安踏只是一个卖运动鞋的中国品牌,那可能得更新一下认知了。现在的安踏,早已是一个坐拥众多子品牌、年营收破千亿人民币的体育用品集团。
2024年,安踏集团营收达到708.26亿元,同比增长13.6%。如果把它旗下的亚玛芬体育也算进来,这块业务贡献了372.6亿元。
那么安踏系的总营收直接冲上1080.86亿元,成为全球第三家跨入千亿俱乐部的运动品企业,仅次于耐克和阿迪达斯。
安踏做对了什么?答案可能藏在它的战略里,那就是单聚焦、多品牌、全球化。也就是说,它专注于体育用品这条赛道,但通过收购和运营多个品牌,覆盖不同消费人群和价格带。
从主打大众市场的安踏本体,到时尚运动品牌FILA,专业户外线,再到最近收编的狼爪,以及亚玛芬旗下的始祖鸟、Salomon等。安踏几乎已经把“运动生活方式”的各个细分赛道都纳入了版图。
这种打法看似复杂,但其实非常聪明。它不需要重新发明轮子,而是通过收购成熟品牌、注入运营和渠道资源,让它们重新爆发能量。
安踏集团董事局主席丁世忠也毫不避讳地说,多品牌战略就是为了充分迎合多元化的消费需求。2025年上半年,安踏继续高歌猛进,营收385.4亿元,同比增长14.3%,经营利润突破百亿。
更值得注意的是,其经营利润率达到26.3%,显示集团不仅在做大,更是在做强。除了买买买,安踏也在积极布局渠道和跨界合作。
投资韩国潮流电商平台MUSINSA、成立合资公司,甚至屡次传出有意收购国际品牌。比如Puma或加拿大鹅。这一系列动作让人不禁联想,安踏是不是想做成运动品界的LVMH?
看得出来,安踏的野心绝不止于中国市场。丁世忠多次强调全球消费者和品牌全球化,这意味着安踏未来的战场将是全世界。而从它近期频繁的国际资本动作来看,这盘棋才刚刚开始布局。
如果只看营收数字,安踏集团2024年总营收约708.26亿元,而耐克同期为514亿美元。也就是说,安踏和耐克之间还有着明显的差距。不过,从全球体量上来看,两者还不在一个量级。
但如果把目光聚焦在中国市场,故事就不一样了。从2022年上半年开始,安踏在本土的营收就已经超过耐克中国。
之后每个财年发布时,媒体都习惯把这两家拉出来对比一番,而安踏已经连续四年稳坐中国市场第一。这背后反映的不仅是安踏的崛起,也是耐克在中国所面临的挑战。
尽管耐克在大中华区仍保持增长,但竞争压力肉眼可见地变大。安踏凭借更贴近本土消费者的产品设计、更下沉的渠道布局,以及多品牌覆盖不同人群的策略,逐渐占据了主场优势。
而两者在战略思路上也存在差异,耐克依然以主品牌为核心,通过科技创新和明星代言维持高端形象;而安踏走的是集团军作战,通过品牌矩阵实现人群全覆盖、价格带全渗透。
很难说哪一种绝对更好,但至少在当下中国市场,安踏的策略似乎更见效。安踏在整合国际品牌方面也展现出越来越强的运营能力。
从现金流来看,截至2025年中,安踏手握超过不少的现金及等价物。这意味着,它还有充足的弹药继续开展投资和收购。不少分析师都认为,安踏未来的并购动作还会继续。
回过头来看,耐克和安踏之间的对比,不仅仅是一场商业体量的竞赛,更反映了两种不同发展路径的可行性。
耐克依靠品牌文化、全球化布局和轻资产模式,长期占据行业制高点;而安踏则凭借多品牌战略、本土化运营和资本整合,实现了在中国市场的超越,并逐步拓展全球影响力。
安踏的成长轨迹,某种程度上也映射了中国消费品牌的发展历程,从追随者,到并行者,甚至在某些领域成为引领者。
它可能暂时还没有耐克那样的品牌号召力或历史沉淀,但其灵活的战术、强大的执行力和对中国市场的深度理解,让它持续跑出加速度。
未来三到五年,将是这两大巨头进一步明确竞争格局的关键阶段。耐克能否在创新和本土化方面找回爆发力?安踏又能否真正将多品牌、全球化的战略落地为可持续的盈利能力?这些问题,还没有人能给出肯定答案。
但可以确定的是,运动品牌的赛场永远不会缺乏看点。而我们有幸正在目睹的,是一场逐渐升级的中美争霸赛。
202406/2816:14:26来源:新华网——耐克中国24财年营收75.45亿美元,保持连续七个季度增长
年营收破千亿!登顶全球第三,安踏杀疯了——钱江晚报2025-03-27
安踏踮脚挣大钱,耐克弯腰捡小钱——2024-10-08 10:46·蓝鲸新闻
更新时间:2025-09-0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