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纹中轴、更宽轮胎间隙、轻量化气动特性——这些曾在几年前公路骑行爱好者梦想中的实用配置,如今都已成为标配,那么接下来公路车将如何发展?以下是bikeradar预测的2026年公路车5大趋势,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与骑行者协同的车架与组件
未来我们将看到更多为搭载骑行者而设计的车架与组件。比如Factor外观激进的新款气动公路车或Ribble的Ultra Aero车把,这些设计都证明品牌开始将骑行者作为空气动力学优化的核心要素,而非孤立考虑自行车本身。
Trek甚至坦言,其最新款Madone Gen 8车把单独测试时风阻比第七代车把产生更多的阻力,但当骑行者在其后面踩踏时,车把产生的尾流能减少骑行者腿部的风阻,最终实现整体速度更快的效果。
虽然用人体模型测试自行车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但打破固有框架,将自行车与骑行者作为完整系统进行设计才是下一步的发展方向。
Stack(堆高)更高的设计
职业车手和业余爱好者都开始认同这样一种观点:更高的Stack堆高(即五通中心到车架头管中心的垂直距离)可能速度更快。骑行者们摒弃了传统的车把下压式设置,转而使用一些垫圈来抬高车把。这意味着他们能更持久保持小臂水平的气动姿势,有效减小迎风面积。
那未来会不会有自行车厂商推出 “更高堆高” 的车型?虽然2026年实现这种观念转变可能为时过早,但市面上已出现相关案例。荷兰职业车手兼车架设计师彼得斯(Arne Peters)设计的Morpheus Reppit气动公路车,就采用超长头管契合现代骑姿理念。未来,主流品牌会接纳这种新观念吗?还是继续让车手依靠 “堆叠垫圈” 来抬高车头?
专为速度而设计的专属配件
更易维护的内走线设计
变速线与刹车油管的 “内走线设计” 已成为不可逆的趋势。目前市面上仅极少数竞赛车型仍保持线管外露。甚至连新款耐力型与砾石公路车也普遍实现内走线,山地车领域同样开始普及。虽然内走线能提升气动性能,但它让更换碗组轴承这类简单的维修变得耗时费钱。
内走线技术发展至今,品牌们想必离找到既保持碗组轴承易维护性,又兼顾气动效果的解决方案不远了。上一代Cannondale SuperSix Evo的设计就颇有启发性:在头管前方车架上预留了凹槽,让油管从内部穿过,无需经过碗组轴承 (这种设计需要搭配专用转向块,且车头部分会显得更粗壮)。然而最新型号反而倒退——让线管穿过上下轴承以实现前端纤薄设计。
上一代佳能戴尔 SuperSix EVO 在舵管前方设有一个凹槽,用于隐藏变速线与刹车油管,减少风阻。
最新款Cervélo S5和Colnago Y1Rs“折中一步”:前刹车油管从 “卡口式前叉” 的前端穿过,而非经过碗组轴承,但现在是时候有品牌拿出解决方案了。Specialized Tarmac SL8的"Speed Sniffer"超大头管除了具备气动优势外,完全可改造为绕开轴承的走线通道。未来,我们终将迎来既保留内走线的集成优势,又拥有易于维护的碗组的设计。
专为1x系统优化的车架
文章来源bikeradar,单车志综合整理
网址如下
https://www.bikeradar.com/features/opinion/5-ways-race-bikes-will-improve-in-2026
*轻戳图片即可查看哦*
更新时间:2025-10-1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