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阿斯麦这家公司,很多人可能不熟,但它在芯片圈子可是响当当的存在,全球最牛的光刻机基本都出自它手。
2025年这会儿,一条关于阿斯麦考虑从荷兰搬走的传闻闹得沸沸扬扬,直接把荷兰政府逼到墙角。背后呢,美国的出口管制、日本的跟进,加上荷兰自家那些移民政策和审批拖沓,让这家企业觉得日子越来越难过。
俄媒塔斯社直截了当点破,光刻机卖不卖中国,这事儿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中国市场对阿斯麦来说,营收占比一度高达四成多,丢了它等于自断臂膀。
荷兰急眼了,赶紧抛出各种优惠条件挽留,可这出戏演到现在,还真说不准结局会咋样。整个事件不光是企业搬家那么简单,它折射出全球科技链条在中美博弈下的拉锯,欧洲夹在中间,左右不是人。

阿斯麦扎根荷兰四十来年,从1984年起步,到现在成了半导体设备的绝对老大,EUV光刻机这玩意儿全世界就它一家能大规模量产。荷兰人靠它撑起经济脊梁,公司贡献了全国GDP的1.5%,还养活几万个高薪岗位,本该是宝贝疙瘩。可2023年那场美日荷三方协议一签,风向就变了。
美国带头限制先进芯片设备对华出口,荷兰政府虽说表面答应,但内部早炸锅了。审批流程慢得像蜗牛爬,许可证批了又撤,订单谈一半卡壳,这让阿斯麦的销售团队头疼不已。2024年初,公司高管就公开吐槽,说这套节奏影响客户关系,做生意讲究效率,哪能总这么拖着。

转眼2025年,事情更棘手。阿斯麦CEO克里斯托夫·富凯在3月12日路透社采访里直言,移民政策和审批僵局太严苛,公司得考虑迁移选项。
荷兰的反移民倾向越来越明显,去年11月自由党大胜后,议会嚷嚷着缩减海外留学生规模、推进反移民措施,阿斯麦40%的员工是非荷兰籍,研发部门尤其依赖国际人才。这不光是招聘难,还牵扯税收优惠啥的,30%的优惠税率一度被砍,搞得企业叫苦连天。
法国成了热门备选地,那边环境宽松点,阿斯麦甚至传出要在法国建厂的计划。荷兰经济部门一看苗头不对,内部报告显示丢了阿斯麦,产业链会崩一大片,供应商、物流全跟着遭殃。

阿斯麦不是小作坊,它的技术链条全球独一份,零件来自德国光学巨头蔡司,美国软件,日本材料,搬家不是说走就走,得重搭生态。可不搬又憋屈,美国施压越来越狠,2025年7月16日央视新闻报道,美国关税政策让阿斯麦增长前景模糊,财务团队分析数据时曲线直线下滑。
欧洲这边呢,能源成本高企,基础设施老化,教育体系跟不上AI需求,这些老问题叠加地缘压力,阿斯麦的荷兰根基真有点松动了。说白了,企业要活下去,得看长远,股东盯着回报,技术路线图不能总被政策绑手绑脚。

俄媒塔斯社10月的那篇评论来得及时,直指要害:光刻机卖不卖中国,才是阿斯麦的生死关口。中国市场对它来说,从来不是可有可无的配角。
2023年,中国销量占比就爬到26%,到2024年更飙升到42%,主要是DUV深紫外浸没式机器,帮中芯国际这些企业搞定14纳米级芯片。
EUV高端货虽说被美荷禁令卡死,但维修合同和服务还在续,需求没减半分。阿斯麦财报显示,2024年对华营收激增,尽管有秘密协议限供,可中国工厂扩产潮一波接一波,订单像雪片飞来。
可好景不长,2025年美国更新出口规,荷兰跟进不续某些维修许可,中国销量预计锐减。10月15日财联社消息,新一代高数值孔径EUV虽有望到2030年拉动销售,但研发支出占营收21%,这笔赌注押得重,要是市场缩水,回报就成泡影。

俄媒分析得透彻,西方管制策略本想掐中国脖子,结果反噬自己。阿斯麦供应链依赖中国稀土,单台EUV机器稀土磁体用量超10公斤,占电机成本三成。
要是中国反制,原材料一卡,生产线立马瘫。俄罗斯自己也憋着劲搞EUV路线图,到2037年分三阶段,从40纳米起步,科学院专家投影方案,明确要摆脱对阿斯麦依赖。
企业做生意,哪管你地缘政治,先顾眼前账。中国不是光买机器,还拉动周边生态,材料、设计、制造全链条受益。阿斯麦拓展东南亚市场,新加坡、韩国、印度都有动作,美国亚利桑那建厂也落地了,可这些地方需求没中国猛。
丢了中国订单,营收窟窿得靠AI热潮补,可AI芯片也离不开EUV,绕不开中国产能。俄媒这话说白了,就是提醒西方:科技中立者被逼选边,全球产业多样性就没了,企业股东一算账,早晚得出问题。阿斯麦董事会室那些高管,翻地图时标点位,权衡成本风险,心里门儿清。

荷兰政府这回真慌了,3月传闻一出,立马启动“贝多芬”行动,经济部长海牙办公室连夜开会,烟雾缭绕中敲定方案。首相马克·吕特亲自牵头,抛出10亿到13亿欧元资金,专为埃因霍温总部地区发展预留,还恢复技术移民税收减免。
媒体披露的文件草案写得密密麻麻,承诺简化审批、加大人才引进,摆明要给阿斯麦松绑。9月4日,欧盟领导人据说直接打电话,布鲁塞尔那边声音严肃,请求阿斯麦考虑在欧洲其他国家扩展,别全挪走。荷兰经济事务部发言人赶紧回应,说具体细节还在谈,但态度是留人要紧。

可这拉锯战没那么容易赢。阿斯麦在10月22日彭博访谈里,富凯重申不计划彻底离开荷兰,只是在海外增设基地,双手轻抬强调迁移必要性。
壳牌和联合利华早几年就搬了,荷兰营商环境评分滑坡,能源贵、税负重,企业外流成潮流。阿斯麦贡献太大,丢了它等于自戳一刀,议会大厅官员手持报告解释立场,汗水浸湿领口,试图安抚舆论。
可企业算盘打得精,法国不光优惠多,还靠近德国供应商,政治稳定。荷兰砸200亿欧元传闻满天飞,挽留无效的说法也层出不穷,可阿斯麦高管翻阅时笔尖圈出条款,底线没松。
政府急企业稳,欧洲芯片法案虽出台扶持本土,可落实慢半拍。中国SMEE项目迭代,厂房臂架演示参数,技术员记录数据。荷兰的攻势像场持久战,优惠政策一波波来,可阿斯麦的定位是全球玩家,不想被单一市场绑死。

这场闹剧放大看,是全球科技供应链的重塑。美国Chip 4联盟拉日韩,欧洲不甘落后,出台法案补贴企业,东南亚捡漏成熟订单。
中国自力更生,中芯国际推进7纳米,长江存储闪存线运转,SMEE光刻机有实质突破,虽和阿斯麦高端差一截,但进展实打实。稀土出口管制就是信号,技术换不来,原材料总得算账。中国在链条中分量越来越重,从买家变规则参与者。
阿斯麦的动向像一面镜子,照出西方策略的裂痕。管制本想限中国,结果推企业外移,荷兰这事儿就是例子。企业要赚钱,政治口号喊得响,可财务压力和技术路线图摆在那,长久绑架早晚出岔子。
俄罗斯EUV路线图到2037年,首阶段预计在2026-2028落地40纳米机,实验室组装镜组,对准螺丝。这提醒大家,核心在于自家牌面,韧性强了才不怕风浪。

说到底,芯片战是全产业链比拼,设备材料设计制造缺一不可。阿斯麦守中立,在漩涡中稳运营,可迁徙威胁成谈判筹码。
更新时间:2025-11-1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