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石巨头竟沦为“弃子”?
2024年,戴比尔斯母公司英美资源集团披露,旗下资产大幅贬值29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08亿元)。同期,钻石批发价两年间暴跌50%,库存积压资金更飙至2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46亿元)。
这个在钻石市场叱咤风云130年的行业巨头,如今受中国中国钻石崛起的冲击,经营状况捉襟见肘,近五年来几乎没能实现盈利。
近日,据彭博社、金融时报等国际媒体的报道,母公司已经对钻石板块的戴比尔斯启动剥离程序,似乎想弃车保帅。
这一切,连老美都惊掉了下巴,毕竟欧美可是钻石成品的主要销售市场。
2018年,国际权威组织把中国钻石与欧美钻石共同划入“真钻”范畴,由此引发了一场行业变革。河南柘城获封“世界钻石之都”,该地钻石生长周期从亿万年压缩至数百小时,成本仅为欧美钻石的5%-10%,年产量达600万克拉。
河南的突破绝非仅体现在产量上。就拿本土品牌柘.光来说,其1克拉D色VVS净度的钻石只要8000元,一举击碎了欧美钻石的“爱情溢价”神话。北京金融高管王先生,在柘.光定制了一枚5克拉的钻戒,他直言:“西方品牌1克拉就得几十万,柘.光有IGI认证,我干脆买个大的,我老婆喜欢得不得了!”
2024年,结婚率下滑了20.5%,可中国真钻的销量却以每年30%的速度递增。如今,钻石不再单纯被视为“爱情的象征”,更多人选择用它来犒赏自己、铭记重要瞬间。
数据表明,河南柘城的钻石备受关注,在京东等平台上搜索“柘.光”的人数持续攀升,柘.光已坐拥80万粉丝,不少人还咨询DNA纪念钻、1:1复刻等特色服务。其专属顾问透露:“超八成客户是高净值人群,他们决策很快,基本聊上10分钟就会下单付款。”
反观戴比尔斯的困境愈发明显,显得有心无力。2023年它尚有7200万美元盈利,到2024年却已亏损2500万美元。
为清理高达20亿美元的库存,它把毛坯钻价格下调了10%-15%,创下历史最大降幅,同时减少了竞拍买家数量,但市场反应依旧冷淡,经销商们仍旧不愿高价拿货,2025年戴比尔斯只能再次将产量预期下调20%。
陷入绝境的戴比尔斯尝试了两个对策:一是与博茨瓦纳将采矿协议延长至2054年,为印度钻石加工中心输送更多原料;二是企图通过减产并宣扬“欧美钻石尊贵”来提价,然而结果却事与愿违。
印度虽占据全球90%的钻石切磨市场份额,但其80万工匠日薪不足2000元,这种低成本模式反而助推了中国真钻生产的规模化发展。更讽刺的是,戴比尔斯2018年曾推出低价钻石品牌,如今却黯然退出,无异于自打耳光,反倒为中国品牌腾出了市场空间。
不过中国真钻产业前行之路亦非坦途,虽占据全球75%的中国钻石毛坯产量,但90%的切磨工序仍依赖印度,导致定价权旁落。此外,国内切磨工人仅约2000人且多数年龄偏大,反观印度坐拥80万熟练工匠,凭借成本与经验优势持续挤压中国企业的利润空间。
更棘手的是,美国宝石协会又使出禁止展示中国真钻的招数,妄图扼杀中国钻石产业的发展。
但我们岂会坐以待毙,柘.光等品牌以“零碳工艺”“文化定制”等特色在国外声名鹊起;中南钻石、豫园股份等企业则加快自建切磨厂的步伐,决心打通从生产到品牌的全产业链。
这场变革,或许会让“河南钻石”成为全球珠宝行业新规则的制定者,美国如今怕是追悔莫及了。
更新时间:2025-10-0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