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想到,现在的高速服务区已经踏进了网红赛道。
小桥流水、白墙黛瓦、古调香茶……旅行者仅仅在服务区就已提前感受到南方的温润与雅致。
难怪十一长假期间,仅苏台高速洲泉服务区三天就涌入了一万车次,让本应该短暂停留的旅者,一个个驻足打卡流连忘返。
一直以来,服务区给人们的印象就是“泡碗面、接杯水、打个小盹儿”的临时驿站。
甚至,多年前有些服务区地面油污点点,垃圾随处可见,而如今这些场景都已经没了踪影。
而以桐乡人为代表的服务区产业链,走出了一条特立独行的双赢之路。
“服务区商圈”这一小众赛道硬生生让一群浙商干出200亿,将车流与人潮转化为真金白银的致富方式。
如今的高速服务区,早已不是临时驿站的代名词。
沪宁高速江苏段有连片的网红打卡点,其中,最“打眼”就是阳澄湖服务区、梅村服务区和广陵服务区,它们以“文旅+餐饮+品牌商圈服务”的特质成为旅行者的心头好。
梅村作为服务区商业化的前行者,从美味餐食到各色土特产再到旅游文创、品牌服饰,一个个让人眼花缭乱,一拨拨的人流接踵而至,不知道的还以为来到了哪个商圈中心。
据统计,早在7年前,梅村服务区的日均营业额就已达到70万元,日均客流量达到惊人的10万人次。
不断提升的服务以及商圈业务的拓展,不仅吸引了远道而来的游客,就连附近的居民也成为常客。
而后起之秀广陵服务区则在地方特色基础上集合智慧科技服务,让乡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便捷相交融,颠覆了传统服务区的印象。
智慧泊车、科技如厕、大数据智能补给……旅行者被美景和高效的服务所吸引不得不驻足流连,将流量变“流量”,创造了“高服产业链”的异军突起。
江苏段服务区不仅有古色古香,还有“欧气十足”的古典城堡,常洲滆湖服务区可谓是叠buff的高手,远远望去城堡林立,进入服务区云中餐厅又可远观滆湖风光。
迷你恐龙游乐园,让一路“疯玩”的“神兽”们来了兴致,家长们也稳住了心神乐得其所。
但凡走过沪宁高速江苏段的游客,在无缝衔接各有千秋的服务区内,咔咔地刷码消费,网上各种随拍视频、打卡图片满天飞,硬生生把这条高速上的服务区推成了顶流。
用心经营,换来热烈的回应。体贴服务,成就了小众赛道的高光时刻。
在江苏段高速沿线,类似这样的网红服务区不在少数。而桐乡则是把服务区,打造成了文旅化集群式发展的典范。
截至目前,全国高速公路服务区的总产值已达到280亿元,仅桐乡人经营管理而获得的产值,就占到总值的80%。
能把临时歇脚的“泡面驿站”变成红红火火的经济增长点,桐乡人着实有一套。
人常说,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
而桐乡人最初也不过是在高速沿线做着贩卖杭白菊的小生意,怎么就能在短短的10年间一跃成为“高服产业链”的缔造者,还将服务区的生意经玩得炉火纯青的呢?
抓机遇,小生意撬动大商圈。
江苏高速服务区的“一路繁华”,让桐乡人赚得盆满钵满。
而他们不过是在“要想富,先修路”的热潮中,最先洞察到机遇的一拨人。
1983年312国道开通,公路沿线的居民看着来来往往的车流,将当地独具特色的杭白菊、小锅面条、粽子等土特产摆在国道两侧售卖。
改革开放初期,省市间的物流系统并不发达,正是这一辆辆过往的货车让桐乡的杭白菊生意渐渐卖得火热。
国道周围开始有了规整的专卖店,桐乡也因此名声在外,几年时间就成为周边地级市发展三产的标杆。
1998年年底,沪杭高速正式通车,原来三个小时的路程可以压缩到一个小时,312国道瞬间没了车水马龙的喧闹, 杭白菊生意也一落千丈。
而只有始终迎着潮流前行,才能抓住机遇。
经过短暂的低迷,头脑灵活的桐乡人打听到高速沿线的服务区,为乘客和司机提供短暂休息的场所。
有人就有生意,出路就在眼前。
他们决定承包服务区的专柜,销售杭白菊。
梅村服务区和嘉兴服务区,成为桐乡人小试身手的地方。
当初,谁也没想到服务区除了卖点泡面、火腿肠还能做什么,而桐乡人首先打破了服务区的固定模式,杭白菊等土特产经过包装后生意火爆,越来越多的桐乡人,闯入了这个行业。
激烈竞争之下,谁贴近需求就必然受到欢迎和追捧。
为了迎合沿途司机和乘客快节奏的需求,承包者将餐饮方式由点餐付款模式转变为自助快餐模式,将土特产包装成各式伴手礼,吃顿饭再顺带捎点特产礼包, 成为江苏高速沿线服务区的特色。
特别是服务区仓储式超市的建成,极大地方便了出行者,桐乡人再一次赚得盆满钵满。当周边城市还不明白超市是什么概念时,他们已经走在了前列。
据统计,早在2004年,桐乡下辖的同福乡就有30多人从事着高速服务区业务,掌握着全国120多个服务区的经营权。
在他们的用心经营下,不少司机和乘客宁愿多走几十公里也要绕过来休息购物,每年3亿元的年收入远超其他城市。
而要想持续吸引客流,就必须符合大众的需求,不断推陈出新。
近几年,通过不断的改造升级,先后引入了品牌餐饮、明星文创、智能补给,每当客流量大时还调派机动充电桩,为新能源车主提供更全面的服务,还贴心地为妈妈们提供了孕婴室。
仅嘉兴服务区在升级改造后营业额就增长了20%,客流量提升了40%。
目前,桐乡人已经把生意做到除西藏和台湾之外的所有省市。
当经营者把服务做得既有烟火气又有体恤的关怀时,这场双赢的生意必然会做大做强。
近几年,高速服务区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因地制宜才能更长远地发展。
并不是所有的高速服务区,都能实现车水马龙。
就连经营了几十年的桐乡人,也仅仅把经营承包点多设置在沿海地区以及中原和西南等较发达的地区。
经过对当地人文环境及地理优势的审慎考核,才能决定服务区下一步的规划,否则绝不可轻易入局。
背靠区域旅游的风向,打造本地特色服务模式,才能吸引更多的游客在服务区内消费。
目前,学习借鉴联同发展是服务区行业的又一亮点。
四川的雅康高速天全服务区,就借助当地川藏线主题特色,以江苏地区高速服务方式为模板打造出属于自己的标杆。
“自驾318”文创系列产品以及川藏公路博物馆、大熊猫主题馆等特色,都成留客的拳头产品。
还有入口处的藏族歌舞表演,以及从上百种小吃中挑选出来最具特色的10种川味食品,让游客将这里当作又一个旅游打卡点。
而天津王庆坨服务区吸收多地服务区的改造经验,一改封闭式经营的方式,升级设计了开放式服务区的模式受到了消费者的欢迎。真正达到了内外兼顾,双向服务的效果。
难怪有网友说,升级改造后的高速服务区,才真正是我们的灵魂伴侣。
不得不说,桐乡人硬生生闯出了一条特有的发展之路。
从洲泉服务区的假日盛况,到遍布全国的“桐乡模式”,服务区已经从功能单一的便捷驿站,演变为一个充满活力的商业圈。
它不仅是地域文化和流量经济催生出来的经营模式,更是多元消费的新动能。
未来的高速服务区,是继续向大型商业综合体演变,还是因地制宜发展特色“驿站”,这场关于流量如何转化的重塑与探索,或许正承载着区域经济发展与消费升级的下一片蓝海。
-END-
参考资料:
1、快刀财经:《承包80%高速服务区,一群浙商干出200亿》
2、正解局:《江苏阳澄湖服务区,为何是浙江人开的?》
3、电商在线:《80%都被桐乡人承包,高速公路上的“隐秘生意”,年产值200亿》
4、桐乡发布:《东北大哥,点赞桐乡》
5、天津广播:《天津这个服务区太卷了!能吃能逛能玩!堪比5A级景区》
6、四川日报:《四川最会挣钱的高速服务区,凭啥是它?》
作者:红菱
编辑:歌
#头条深一度#
更新时间:2025-10-2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