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财政局辞职下海!61岁郑春颖带领自然堂,冲击港股破增长困局

前言

61岁的郑春颖最近有点忙,他24年前从辽阳财政局辞职创办的自然堂,正冲刺港股IPO。

这个靠“你本来就很美”走红的国货老牌子,如今坐稳国内第三大国货化妆品集团,却面临营收增长慢、净利润波动的困局。

这次上市能帮他破局吗?

家族攥紧88%股权,资本突击入股留悬念

自然堂能走到今天,跟郑家四兄妹脱不了关系。

创始人郑春颖打小是学霸,辽阳文科榜眼进了东北财大,后来在财政局干了十年,90年代偏要辞职折腾,卖过电影票、开过美容院,最后在2001年拉着妹妹弟弟,在上海捣鼓出自然堂。

这二十多年,公司股权就没外人染指过,直到去年重组才稍微松了口。

今年9月,自然堂搞了个大动作:引进欧莱雅旗下公司和加华资本,俩新股东一共投了7亿多,拿了10%左右股份。

但你别看他们投了钱,郑家还是牢牢攥着88%的股权和投票权。换句话说,就算上了港股,公司怎么管、钱往哪花,还是郑家四兄妹说了算。

这里头有个细节挺有意思,员工持股平台只占了1.3%,普通员工想分杯羹,暂时还轮不上。

营收涨得慢,钱都花在卖货上了

自然堂这几年业绩看着稳,其实藏不住问题。

2022年到2024年,营收从42.9亿涨到46亿,平均一年就涨3.5%,跟蜗牛爬似的。

更扎心的是净利润,2022年1.47亿,2023年冲到3亿,结果2024年又掉回1.9亿,同比跌了近40%。

为啥利润忽上忽下?看看销售费用就明白了。这三年,自然堂每年光广告、渠道推广这些“卖货钱”就花24亿、24亿、27亿,占营收一半还多。

去年更夸张,卖货花了27.17亿,差不多每赚100块就要掏59块当“推广费”。对比下同行,珀莱雅卖货费才占47%,人家净利润率能到14%,自然堂只有4%出头。

打个比方,别人卖100块赚14块,自然堂只能赚4块,这差距够明显吧?

老品牌撑全场,新对手追着跑

自然堂现在有点像个“单腿巨人”,95%的营收全靠“自然堂”这个主品牌撑着,剩下四个牌子加起来才贡献5%。

这些年虽然也推了珀芙研、美素这些新牌子,但消费者认的还是老牌子,新牌子根本没起来。

线下渠道也在拖后腿。以前自然堂靠超市、专柜卖货,这两年线下营收从17亿掉到14亿,占比从40%降到30%。

反观新品牌,谷雨靠线上平台一年卖40亿,韩束更狠,靠直播从26亿冲到67亿。

自然堂去年在线上GMV排第九,前面还压着韩束、珀莱雅,想在新渠道翻身没那么容易。

更别说前面还有珀莱雅、上美股份这些老对手,一个营收超自己,一个增速62%,后边又有新品牌往上挤,自然堂这位置,确实有点尴尬。

结语

61岁的郑春颖,当年从财政局辞职下海,把自然堂做成了国货老炮儿。

现在带着24年的积累冲港股,图的就是破局,用募资的钱补渠道、推新品牌、降销售费。

可问题是,港股投资人会买账吗?家族控股88%的“一言堂”,销售费高企的“烧钱模式”,单一品牌的“老本”,这些坎儿不迈过去,就算上了市,增长困局怕是还是解不开。

老郑能不能带着自然堂打个漂亮的翻身仗?咱们等着瞧。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19

标签:财经   财政局   困局   自然   郑春颖   牌子   辽阳   国货   渠道   股权   去年   品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