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接待游客达千万人次,延庆区激活文旅三大“金名片”

世园会闭幕后六年,场馆实现创新转型,从“一时盛会”迈向“四季精彩”;长城文旅火爆出圈,中国长城博物馆明年即将开馆;冬奥遗产利用持续深化,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截至当前,延庆区已激活区域三大“金名片”。

7月24日,北京市新闻办举行“一把手发布·京华巡礼”系列延庆专场新闻发布会。延庆区委书记于波介绍,近年来,延庆区用好“走在前、补短板”的工作方法,制定落实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加快推动最美冬奥城建设的实施方案,改革开路、实干争先,推动全区各项事业取得新成效,也交出一份来自首都生态涵养区的“延庆答卷”。

7月24日,北京市新闻办举行“一把手发布·京华巡礼”系列延庆专场新闻发布会。新京报记者 陶冉 摄

延庆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为全市人均面积的2.8倍

于波介绍,立足首都生态涵养区功能定位,延庆区坚持把生态环境指标作为全区“一号指标”,努力建设国际一流的生态文明示范区。一直以来,延庆区强化施工扬尘、道路扬尘、裸地扬尘和外来沙尘“四尘”共治,聚焦重点难点深度治理,持续改善空气质量,2024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08天,成为北京唯一突破300天的区。

在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三水共治”上,延庆区积极推进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7个考核断面水质稳定达标,饮用水源地安全率和优良水体比例均为100%,逐步把“水清岸绿、鱼翔浅底、人水和谐”变为市民群众的生活场景。

在特色景观打造上,延庆区着力巩固“一核、一环、三带、五廊、十园、多点”的城市森林格局,扎实推进燕山山地综合治理等项目,打造“五彩长城”特色景观带,“京畿夏都宜居地 长城脚下森林城”的规划愿景成为现实。同时,着力打造高品位花园城市,系统建设花园式示范街区、花园村庄、社区微花园,在全市首个实现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全覆盖。当下,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是全市人均面积的2.8倍,形成了“城在园中、园绕城区、一步一景、城景交融”的园林美景。

生物多样性是好生态的有力注脚。当前,延庆区共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00种,占全市77%;国家重点保护植物12种,占全市75%。延庆区已成为全市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区之一。同时,延庆区已“集齐”北京地区分布的7种鹤类,以“北京”命名的北京雨燕、北京水毛茛、北京无喙兰等国家重点保护动植物,在延庆区均有分布。

发布会当日,延庆区现场推介延庆好物。新京报记者 陶冉 摄

世园会从“一时盛会”到“四季精彩”

六年前,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在延庆区举办,如今场馆会后利用情况如何?

在发布会上,延庆区委副书记、区长叶大华介绍,世园会后六年来,延庆区呵护园区生态本底,策划系列主题活动,融合多元丰富业态,世园会从“一时盛会”到“四季精彩”,在场馆会后利用方面走出了一条延庆特色之路。

当前,通过合理规划和提升,中国馆升级为生态文明展示平台,常态化举办国际论坛、主题展览与高端峰会。国际馆转型为多功能综合场馆,体育赛事与大型展览并举。生活体验馆建成未来科技馆,聚焦人工智能、低碳科技的应用体验,成为青少年科普教育实践基地。会时媒体中心变为京津冀青少年生态课堂,植物馆转型为生态科普场馆,安保中心改造为奇巴布乐园,登顶京郊亲子榜。万花广场成为“园艺殿堂”,中华展园设立球根花卉、珍稀水生植物等专类园。园区功能更加完善,发展更具活力,魅力持续彰显。

同时,在世园会园区举办的大会相继出圈,盛会聚集、多元的产品供给,也为游客带来沉浸于山水间的休闲度假式体验。叶大华表示,游客平均停留时间从3小时延长至两天半,过夜率45%。运营以来,园区累计接待游客470万人次,今年1-7月,游客接待量同比增长56%。

叶大华介绍,延庆区正着力打造冬有龙庆峡冰灯、夏有世园消夏避暑节的全域全时全景全季体验。这个夏天,世园之夜消夏避暑节开幕,音乐演出、体育竞技、啤酒节、无人机表演、灯光秀、陶溪川创意市集等十大亮点精彩纷呈。

中国长城博物馆将于明年开馆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被联合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延庆区是北京地区长城资源最为丰富的区域,区内长城长度179.2公里,约占北京长城总长度的三分之一;全区近90%的乡镇均有长城及附属文物的分布,其中,八达岭长城是万里长城中颇具代表性的段落,花家窑长城以菱形空心敌楼闻名,九眼楼长城以现存建筑规模最大、瞭望孔最多的敌台著称,水关长城更有“铁翼雄关”的美称,可以说,这些共同构成了一座天然开放的长城博物馆。

发布会上,延庆区委常委、区委宣传部部长宋豪杰提到,去年5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八达岭长城脚下的乡亲们作了重要回信,“信中勉励大家像守护家园一样守护好长城,弘扬长城文化,讲好长城故事,带动更多人了解长城、保护长城,把祖先留下的这份珍贵财富世世代代传下去。”

一年来,延庆区奋力书写长城保护发展的“延庆答卷”。一方面,延庆区筑牢“防护线”,引领规划,大力推进长城文化带和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等各项重点任务,累计完成23公里长城保护修缮,砖石长城加固率达90%,修缮质效位居全市前列。在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中,延庆区新发现长城文物线索594处。同时,延庆区推动多学科融合,全面完成大庄科段长城研究性保护修缮工程,形成可复制推广的“北京经验”。

另一方面,延庆区以高品质活动擦亮长城文化品牌,持续打造长城文化活动矩阵、开发长城知识读本和特色课程,引导社会公众参与长城文化传播。值得一提的是,利用八达岭长城这一国际政务接待平台和国际交往窗口,延庆区持续推进国际交往中心建设,累计接待544位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

为推动长城文旅发展,延庆区以八达岭长城为核心,整合水关长城、古长城、花家窑长城等资源,构建“一线贯通、沟谷联动、四门聚势、四区协同、多点绽放”的规划格局,推进八达岭世界级大景区建设。宋豪杰透露,中国长城博物馆将于年底完工,明年将如期开馆。

发布会当日,延庆区现场推介延庆好物。新京报记者 陶冉 摄

延庆区将形成全域旅游消费格局

一直以来,延庆区始终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持续擦亮长城、世园、冬奥三张“金名片”,全力推动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延庆区副区长闫海英介绍,2024年,延庆区接待游客2455万人次,实现旅游总花费13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1.1%、10.8%。今年上半年接待游客100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花费65亿元,人数同比持平,收入同比增长11.9%。“可以说,延庆区正在将文旅产业打造为支柱产业、民生产业、幸福产业。”

闫海英透露,未来,延庆区将不断提升三张“金名片”的含金量。对标5A标准建设世界级长城大景区,围绕长城博物馆构建“核心、景区、周边”三个圈层,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长城文化消费圈;对标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将世园公园打造成集科普研学、亲子度假、运动休闲、赛事会奖等为一体的京郊休闲旅游目的地;立足冬奥遗产后续利用,建设国家级海陀国际体育休闲旅游度假区和国际顶级冰雪赛事中心。同时,打造以八达岭机场低空旅游、龙庆峡山水观光、野鸭湖生态研学等为代表的主题特色消费片区,形成“主题各异、多点支撑”的全域旅游消费格局。

“我们还将依托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建设三年行动重点任务,聚焦生态保护、文旅融合、产业协作等领域,推动与周边区域互联互通。”闫海英表示,当前,延庆区正在筹备第五届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交流活动,通过文化遗产共赏、旅游产品互推等形式,深化与周边地区交流合作。未来,延庆区将携手张家口等城市,共同构建“京张旅游廊道”,推出以“长城文化—草原生态—冬奥遗产”为主题的跨区域精品旅游线路,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

新京报记者 田杰雄

编辑 白爽 校对 李立军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26

标签:旅游   延庆   上半年   名片   游客   长城   生态   北京   文化   场馆   多点   国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