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手臂突然失控,以相当于约8000磅的力量猛烈击中了他,这名50岁的员工当场倒地失去意识,而特斯拉则被指控拒绝提供事故视频证据!
失业君小编 | 文
网络 | 图
2023年7月22日,特斯拉弗里蒙特工厂发生了一起令人震惊的工伤事故。现年50岁的员工彼得·欣特尔多布勒在协助工程师拆卸Model 3生产线上的大型机器人时,机器人手臂突然失控,以相当于约8000磅配重的力量猛烈击中了他。
这起事故引发了一项金额达5100万美元(约合3.63亿元人民币)的民事诉讼。截至目前,欣特尔多布勒的医疗费用已超过100万美元,预计未来还需600万美元的后续治疗支出。他提出了包括身体疼痛、精神痛苦和生活不便等方面的巨额赔偿请求。
根据民事诉状,事故发生时欣特尔多布勒正在协助工程师拆卸一台位于Model 3生产线上的大型机器人。诉状描述,当工程师试图“拆除机器人底座的电机以接触其内部线缆组件”时,机器人的手臂突然毫无预兆地松脱。
这次松脱既有机械臂自身的动力,再加上约8000磅重的平衡重物的作用力。机械臂以巨大力量撞向欣特尔多布勒,导致他摔倒在地、失去意识,并造成了严重伤害。
诉状指出,涉事机器人被安置在一个“未指定用于此类设备的区域”。特斯拉被指控在允许员工参与拆卸作业前,未能确保机器人已完全断电、固定并处于稳定状态,严重违反了基本安全程序。
这起诉讼将特斯拉和机器人制造商FANUC均列为被告,凸显了自动化设备安全责任划分的复杂性。原告方指控FANUC在产品设计上存在过失,并未能向用户提供充分的安全操作指导。
欣特尔多布勒的律师团队声称,特斯拉拒绝提供事故发生时的视频证据。这种缺乏透明度的做法引发了外界对特斯拉安全文化的质疑。
事故发生后,特斯拉针对涉事机器人专门制定了新的吊装和安全操作规程。这一举动可能被解读为对设备存在固有风险的间接承认。
案件目前尚处于初期阶段,尚未进入庭审程序。无论结果如何,此案都可能为未来类似的人工智能设备伤害案件设立重要的法律先例。
这起工业事故只是特斯拉自动化技术面临的安全挑战之一。近期,特斯拉在奥斯汀的Robotaxi测试项目也遇到了麻烦。报告显示,特斯拉的机器人出租车在最初7000英里测试中发生了三起撞车事故,这一安全记录远不如Waymo等竞争对手。
这些事故包括与静态物体相撞、交通违规和软件故障导致的危险操作。更令人担忧的是,特斯拉向监管机构提交的事故报告中有关键信息被大量编辑,理由是“竞争担忧”。
投资公司Gerber Kawasaki的联合创始人罗斯·格伯对此批评道,特斯拉的全自动驾驶系统“缺乏必要的安全性,不能被称为全自动驾驶”。
这种批评在一位特斯拉影响力人物尝试实现海岸到海岸的全自动驾驶旅程失败后尤为明显——他的车辆在开启FSD模式下行驶不到60英里就发生了事故。
特斯拉在人形机器人Optimus方面的野心也面临着类似的安全考量。马斯克曾预测,Optimus将成为“特斯拉最重要的产品之一”,可能占据公司未来价值的80%。
然而,Optimus的发展历程引发了对其实用性和安全性的质疑。2024年的展示中,Optimus的多个功能被揭露很大程度上依赖遥控操作。
从叠衣服到端爆米花,这些看似流畅的动作背后都依赖远程操控。
特斯拉已在得克萨斯超级工厂建立Optimus试点生产线,并计划年底前将部署范围扩大到更多工厂。马斯克预计:“到今年底,将有数千台Optimus机器人在特斯拉工厂中投入使用”。
随着机器人数量的增加,确保这些复杂系统与人类安全交互的挑战将变得更加紧迫。
这起事故发生在制造业自动化加速推进的背景下。高盛预测,到2035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1540亿美元,行业销量复合年均增长率可达94%。
特斯拉的优势在于其全面自研的垂直整合能力。Optimus的28个关节全部做成“一体化电驱模组”,电机、减速器、编码器、驱动板、热管理都实现自研。
失业君小编观察认为,技术先进性与安全性之间需要平衡。专业智能体面临三大核心挑战:泛化性、自主性和长程性。这些挑战直接影响到机器人在动态环境中的安全性能。随着人工智能从“知识大脑”向“行动者”转变,确保这些系统安全可靠地运行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这起诉讼可能推动更严格的安全标准和监管措施。目前,自动化设备的安全标准往往落后于技术创新,留下了一定的法律灰色地带。
在机器人领域,中国已计划举办人形机器人格斗大赛和机器人运动会,显示出在这一技术领域的强烈进取势头。但同时,也需要相应的安全框架来确保创新不会以牺牲安全为代价。
对于特斯拉而言,这场诉讼可能影响其保险成本、监管审查和公众形象。更重要的是,它可能迫使整个行业重新评估人机协作环境中的安全协议。
特斯拉的案例将成为未来人机协作安全协议的试金石。随着人工智能逐渐从“知识大脑”向“行动者”转变,如何确保这些高度复杂的系统能够安全地与人类共处,已成为整个行业必须面对的课题。
机器人可以替代重复性劳动,但人类生命价值无法被替代。在自动化浪潮席卷全球工厂的今天,这起事故提醒我们:技术创新必须与安全保障同步前进。
议
网友热议
@嘻笑狐Guy(IP沪):
特斯拉的‘未来感’是建立在血汗工厂之上的? 每次出事第一反应都是隐瞒证据,拒绝提供视频。如果安全文化没有跟上技术扩张的速度,所谓的创新不过是带血的GDP!
@滴迪乐乜(IP京):
5100万美元?是不是有点狮子大开口了。 虽然同情这位员工的遭遇,但这个天价赔偿感觉更像是律师在背后推动。最终能拿到十分之一就不错了。
@小刀刃2010(IP宁):
这才是开始。 随着Optimus这类人形机器人大量上岗,人机协作的复杂性指数级上升,类似的事故只会更多。现在的安全标准和协议太落后了,监管必须跑在技术前面。
@BrianLiu(IP粤):
别光骂特斯拉,FANUC作为机器人制造商没有责任吗? 设备为什么在未指定区域操作?为什么突然失控?产品的安全设计和警示说明到位了吗?责任划分不能模糊。
@想太少先森(IP云):
FSD在路上撞,机器人在工厂里打人。 马斯克画的饼一个比一个大,但最基本的安全底线却一再失守。这已经不是个别案例,而是系统性的问题了。
@PoseLee(IPHK):
这事件给所有追逐‘无人工厂’的企业敲响了警钟。 自动化不是一劳永逸的,维护、拆卸、调试阶段的风险可能比运行时更高。投资自动化硬件的同时,更需要对人的培训和安全体系进行重金投入……
最后一条,
好主意啊!
更新时间:2025-09-2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