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胜利成果不仅是民族复兴的关键基石,更关乎世界和平秩序的稳固。但当下,抗战记忆传承面临诸多难题,历史遗忘与错误解读的阴霾渐浓,从部分年轻人对历史事件的茫然无知,到别有用心者对历史的歪曲篡改,从学校教育中抗战内容的单薄,到社会宣传里抗战精神的淡化,这些问题亟待解决,以守护这段不容忘却的历史。
抗战记忆传承的缺失,首先源于教育引导的不足。学校教育中,部分教师照本宣科,未能深挖抗战历史的精神内涵,使得学生对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仅停留在浅层次认知;家庭教育里,长辈因忙碌或忽视,未将家族的抗战故事传承给后代,导致记忆链条出现断裂。同时,社会舆论对娱乐新闻过度聚焦,抗战题材作品的传播渠道有限,难以引发大众对历史的深度思考。
抗战记忆的模糊,还受到多元思潮冲击的影响。全球化背景下,西方文化大量涌入,部分人盲目追捧,对本土历史文化产生疏离感;网络时代,碎片化信息盛行,真假难辨的历史谣言趁机传播,混淆大众视听;历史虚无主义更是妄图通过否定抗战英雄事迹、歪曲抗战历史进程,瓦解民族精神根基。
传承抗战记忆,需打造“教育普及+文化传播+舆论引导”的全方位格局。学校应优化历史课程设置,增加抗战专题学习,组织学生参观抗战纪念馆、走访抗战老兵,让历史鲜活起来;家庭要重视家风传承,长辈讲述家族抗战故事,将爱国精神融入下一代成长;媒体要发挥传播优势,制作高质量抗战纪录片、专题报道,利用短视频平台创新历史传播形式,扩大受众范围。同时,要加强网络监管,及时辟谣纠错,坚决抵制历史虚无主义,营造清朗的网络历史文化空间。
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到“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无畏,抗战精神的核心始终是捍卫正义、守护和平。当抗战记忆融入社会生活,当抗战精神成为全民信仰,我们必将在复兴之路上步履铿锵,为世界和平注入强大的中国力量,让胜利的荣光永远闪耀在人类历史长河。(郑玉鑫)
更新时间:2025-07-1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