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在五丈原,为延续自己的生命而点“七星灯”,按诸葛亮的说法:“若七日内主灯不灭,吾寿可增一纪”,却因魏延遇敌入帐,做法失败。
最后诸葛亮意识到生死有命,最终放弃了,抛开续命灯不谈,诸葛亮的一生足以称得上神乎其技了。
但事实上,真实历史中的诸葛亮,在这些“神人”中,甚至难以跻身前五的位置。
那么,究竟在这些历史上近乎“神人”的存在中,哪一位才能够名副其实地被誉为第一呢?
«——【·第七位:斩龙脉的谋士·】——»
当刘伯温说出“顺风顺水一扫空”时,恐怕连他自己都想不到,这句谶语会精准“剧透”李自成的崛起。
这位被朱元璋比作“张子房”的谋士,真实身份其实是个“斜杠青年”。
12岁中秀才写出《卖柑者言》痛批世风,后又帮朱元璋制定“先打陈友谅再灭张士诚”战略,在文武双全这方面,他堪称权威的代表。
但民间记住的,却是他“斩龙脉”的传说,据说他带着官兵跑遍全国砍断了99条龙脉,为只为保朱家天下。
也正是因为这样,老百姓才会把他和诸葛亮并列,流传一句“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
«——【·第六位:被文学“封神”的悲情丞相·】——»
诸葛亮的羽毛扇一摇,摇出了多少人的童年幻想?
但真实的诸葛亮,并不是《三国演义》里能“借东风”的神仙,而是个在《出师表》里写“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凡人。
当他在隆中的草庐里说出“三分天下”时,或许没想到自己会从军师变成“神师”。
历史上的诸葛亮,其实更像个“技术流”丞相:他发明了木牛流马解决运粮难题,改进连弩让蜀汉军队战力翻倍,还在益州推行屯田制让百姓“仓廪实而知礼节”。
但民间偏要给他加上“光环”,借东风是假的,可老百姓愿意信,七星灯续命是编的,却成为了戏曲里最动人的桥段。
最有意思的是他的“矛盾人设”,在正史里,诸葛亮五次北伐徒劳无功,到了传说中,他却成了“算无遗策”的化身。
这种“现实失意,神话得意”的反差,反而让他更具魅力,毕竟,谁会不心疼一个拼尽全力对抗天命的凡人呢?
武侯祠的香火千年不断,与其说是拜神,不如说是世人在他身上,看到了自己对“完美”的执着。
«——【·第五位:从刺客到“仙人”·】——»
张良的人生,像极了一部武侠小说,年轻时候他是个敢在博浪沙用大铁锥刺杀秦始皇的狠人,失败后逃到下邳,却在桥上遇到了神秘的黄石公。
老人扔鞋让他捡,三次刁难后送了他一本名为《太公兵法》的书籍,这剧情,十分符合小说里的“落难必有奇遇”的剧情。
但真正让他封神的,不是奇遇,而是他的“微操”。
在鸿门宴上,他仅凭一句“沛公如厕,久未返”,就把刘邦从项羽的刀俎上救了下来。
后来,刘邦想分封六国后人时,他立刻列举出了“八不可”,硬生生把即将走偏的历史拉回了正轨。
最绝的是他的“退场”,功成名就以后,张良没有要任何赏赐,而是直白的告诉刘邦要“从赤松子游”,就此消失在朝堂,成了道教里的“凌虚真人”。
从那以后,民间关于张良的传说就越传越神,有人说他能“撒豆成兵”,有人说他得道成仙跑到《西游记》里参加了蟠桃会。
实际上,剥开这些神话,我们看到的是一个真正懂“进退”的智者:该出手时用谋略定天下,该隐退时拿洒脱全其身。
这种“在江湖里下棋,又在巅峰时离场”的智慧,或许比任何法术都更接近“道”。
«——【·第四位:能算星辰也能算千年的唐代学霸·】——»
当李淳风在长安城抬头看天时,他大概没想到,自己会成为“科学与玄学”的双重偶像。
由他改进的浑天黄道仪,能精准测算星辰轨迹,比欧洲早三百年发现岁差;他编的《算经十书》,成了古代数学教材的“天花板”。
但让他真正出圈的,是一本《推背图》。
传说他和袁天罡一起写这本书时,算着算着就停不下来了,直到袁天罡推他后背说“差不多得了,别把天机全泄了”。
书里的“一兔走,百人逐”被解读为安史之乱,“头有发,衣怕白”暗指清朝,这些模糊的谶语成了后人的“解谜游戏”。
最神的是他的“墓地预言”——他生前说自己的墓会被盗,袁天罡的墓能保全,结果百年后果然应验,这到底是巧合,还是真有“风水密码”?
在他身上,我们能看到古人对“全知”的渴望:既想靠科学丈量世界,又想借玄学预知未来。
或许他真正的“神性”,在于用一生证明了一个道理:人类对未知的探索,本身就是一种超越时代的勇气。
«——【·第三位:把看脸变成“行为艺术”的预言家·】——»
说完了李淳风,我们接着来看看他的“好搭档”袁天罡。
关于袁天罡,民间的传说有很多,其中最出名的大概就是他被请进皇宫,给武则天看相,并说出“若为女,当为天下主”的故事了。
后来,这句话的应验也让他成了“预言界”的顶流。
《旧唐书》里记载着不少关于他的“预言”:给岑文本看相,他说“若得三品,恐是损寿之征”,结果岑文本果然在当上宰相后病逝。
给张行成看相,断言“后当得五品要官”,后来这些预言一一应验。
这些被正史记录的预言,让他的相术超越了江湖骗术,成了一门精准的玄学。
在道教里,袁天罡同样有着神奇的传说:在《西游记》里,他成了斩泾河龙王的术士,和神魔世界产生了奇妙联动;民间还说他发明了“称骨算命法”,至今还有人用生辰八字算命运。
«——【·第二位:在幕后下棋的“上帝”·】——»
鬼谷子的存在,本身就是个谜。
史书上连他的真实姓名都没写清楚,只知道他住在鬼谷,教出了一堆搅动战国的学生:苏秦佩六国相印搞合纵,张仪凭一张嘴搞连横,孙膑和庞涓的恩怨直接改写了军事史。
最神奇的是,他自己从未出山,却好像开了“上帝视角”,能看透各国的兴衰成败。
民间传说他是“天眼通”的得道者,能坐在鬼谷里知晓天下事;道教把他奉为“玄都仙长”,说他最后乘鹤西去,留下“鬼谷传人遍天下”的传说。
他写的《鬼谷子》被帝王们列为禁书,却在民间成了“处世宝鉴”——因为书里讲的不是仁义道德,而是实打实的权谋、心理和辩论技巧,教你如何在乱世中“破局”。
他的“神性”,或许源于人类对“幕后操盘手”的想象——当我们看到历史的惊涛骇浪时,总会猜想是否有一双无形的手在推动。
但剥开传说,真正值得琢磨的是他的思想:在那个战火纷飞的时代,他教会弟子用智慧而非武力改变世界,这种“以谋代战”的理念,至今仍闪烁着超越时代的光芒。
«——【·第一位:从钓鱼翁到“封神榜”的造物主·】——»
渭水之滨,那个愿者上钓的老头,恐怕自己都没想到会成为“神上之神”。
姜子牙八十岁遇文王,帮武王伐纣,写《六韬》奠定中国军事理论,分封诸侯建立西周制度——这些功绩已经足够让他成为“圣人”。
但后人觉得还不够,于是给他加了个“封神”的剧本。
《封神演义》里,他手持打神鞭,分封三百六十五路正神,连鸿钧老祖、元始天尊都要给他几分面子。
民间盖房子时会贴“太公在此,诸神回避”的红条,遇到邪祟就喊他名字驱鬼——他从人臣变成了“万神之神”,成了中国神话体系的“总设计师”。
最有意思的是,他的神格里融合了“官方认证”和“民间信仰”:帝王们敬他是开国功臣,老百姓拜他是驱邪大神,道教把他拉进神仙体系,连小说都让他当“封神总指挥”。
这种“跨界封神”的操作,恐怕连孔子、老子都望尘莫及。
对此,您有着怎样的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免责声明:该文章的内容和图片,均来源于机构官网、媒体网络和第三方平台等公开信息,如有侵权、信息有误或其他异议,请联系本人修改或删除。
«——【·参考资料·】——»
更新时间:2025-05-2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