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补冬,不补嘴空”,周五立冬吃点什么好?吃这老3样准没错

导读:立冬补冬,不补嘴空!老祖宗传下的“老三样”,吃对了安稳过寒冬

风卷落叶,寒意渐浓,转眼间立冬已至,就是在这周五。

而每逢立冬来临,老辈人就开始念叨了“立冬补冬,不补嘴空”,这是一句流传千年的俗语,藏着顺应时节的养生智慧。

在这个万物闭藏的节气里,唯有把胃填满、把身体补暖,才能积攒足够的能量,安然度过漫长寒冬。

那么立冬补冬,又该怎么补呢?到底吃点什么好呢?其实也很简单,根据老传统,吃这老三样就可以了!

1“立冬补冬,不补嘴空”,有道理吗?

老祖宗的这话,可并非单纯的吃货执念,而是有实打实的中医道理。

中医讲究“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经过春夏的生长消耗,人体在秋冬季节的消化吸收功能达到顶峰,此时进补,营养能更好地被身体接纳,填补春夏的损耗,为来年的生机储备能量。


这就像农民冬天给土地施肥,看似沉寂,实则是为了来年的丰收蓄力。它遵循“天人相应”的原则,立冬进补不是盲目大补,而是顺势而为的身体调理,让阳气潜藏、阴精蓄积,才能增强抵抗力,抵御冬日严寒,这样也能少生病!

2立冬补冬,怎么吃?

老祖宗传下的“老三样”准没错,每一样都藏着满满的暖意与讲究。

第一样是饺子,北方人的立冬,餐桌绝对少不了这道硬菜。相传东汉名医张仲景,见冬日百姓耳朵冻伤,便用羊肉、驱寒药材做馅,包成“娇耳”煮给大家吃,从此便有了“立冬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俗语。

如今,饺子不仅是御寒美食,更成了团圆的象征,一家人围坐包饺子,皮薄馅大的饺子咬开一口,汤汁鲜美,暖意瞬间传遍全身。

而南方则流行吃糕点,老话“立冬不吃糕,一死一旮旯”虽有些夸张,却也道出了南方人补冬的讲究,软糯香甜的年糕,寓意“年年高”,吃一口暖身又讨喜。所以大家可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吃饺子,或者是年糕,这也是立冬的节日仪式感!

第二样是萝卜,北方也常吃大葱,都是冬日里的“平价补物”。

老话“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萝卜性温味甘,能消食化积、润肺止咳,尤其适合秋冬吃了油腻食物后解腻。

而北方的生葱,辛辣温热,能驱寒暖身,早上就着馒头吃两根,浑身都透着劲儿。

把萝卜和羊肉搭配,炖一锅萝卜羊肉汤,萝卜吸尽羊肉的油腻,羊肉赋予萝卜鲜美的滋味,暖心暖胃,是立冬进补的绝佳搭配。

第三样是牛羊肉,这是立冬补冬的“重头戏”。牛羊肉性温,富含蛋白质和热量,能有效驱散体内寒气,补充身体所需的营养。

北方人爱炖一锅红烧牛肉,软烂入味,配着米饭吃格外香;南方人则喜欢煮羊肉汤,撒上一把葱花,汤鲜肉嫩,喝一口浑身暖洋洋。

不少人家还会包牛羊肉饺子,把进补的食材藏进面皮里,一口一个,既方便又美味。

立冬进补虽好,却也有不少饮食禁忌要牢记。首先要少食生冷,冰饮、生鱼片等寒凉食物会损伤脾胃阳气,加重体内寒气,秋冬应多吃温热厚重的食物,如粥品、炖菜等。

其次要多喝温水,冬季气候干燥,温水能养阴润燥,还能促进新陈代谢,比喝冰水、饮料更有益健康。

最后要少食咸、多吃苦,中医认为“冬月肾水味咸,恐水克火,故宜养心”,过多的咸味会损伤心脏,而苦味食物能养心安神,比如莲子、苦瓜等,适量食用对身体大有裨益。

周五就是立冬了,今年的这个立冬,不妨按照老祖宗的方法,端上一碗热气腾腾的饺子,炖一锅鲜香的萝卜羊肉汤,再搭配些温润的食材,遵循饮食禁忌,把身体补得暖暖的。

当胃里满是暖意,心里便有了底气,纵使窗外寒风凛冽,也能安稳舒适地度过这个冬天。你家乡立冬还有哪些习俗,又是吃什么呢?欢迎大家留言补充!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06

标签:养生   立冬   萝卜   饺子   老祖宗   身体   牛羊肉   羊肉   秋冬   暖意   食物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