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一款应用软件,相信许多人在使用微信的时候都会遇到下面的这种情况:
“刚给同事的朋友圈点了个赞,5分钟后在微信的发现页就出现了小红点,点进去之后发现全是共同好友点赞或者评论同一条内容的提醒”。
这样的场景,每天都在10亿微信用户的手机里上演。对于这样的提醒,小雨也是非常反感的,在强迫症的驱使下都会点进去查看,但是大多情况下都是共同微信好友在朋友圈的简单互动,压根和自己没有关系。
这种“无效提醒”机制,本质上是将社交行为异化为干扰源。数据显示,微信用户平均每天会收到17条朋友圈互动提醒,其中83%属于共同好友之间的非直接互动。更严重的是,62%的用户因频繁提醒减少了朋友圈互动频率,直接导致“点赞社交”陷入恶性循环——想维持关系却怕被打扰,最终只能默默潜水。
或许是微信官方也看到了这个问题为用户带来的困扰,终于在近日正式推出了一个全新的功能——「仅提醒朋友互动」,允许用户自主决定是否接受与自己不相关微信好友的互动提醒。
如果是需要打开这个功能的话,可以按照下面的步骤进行操作:
1. 打开微信,依次进入「我-朋友圈」,点击「我的朋友圈」,再点击右上角的消息图标,就可以看到朋友圈中自己曾经参与过的全部互动消息。
2. 接下来再点击「消息列表」后右上角3个小点「...」进入消息管理页面。
3. 打开「仅提醒朋友与我的互动」开关即可。
打开这个功能之后,如果你在朋友圈为好友点赞或者评论,后续有共同好友点赞或评论该朋友圈内容时,你就不会再收到“红点”的通知提醒了,不过仍然在消息列表中可以查看这些内容。
这是一个非常小的功能,但是却能在互联网上引起许多人的共鸣,也折射出当代社交的三大转变:
1、从“被动响应”到“主动筛选”:
旧版功能中,用户被迫接收所有共友互动信息,如同在公共场合被强行拉入对话;新版则赋予用户“静音权”,将社交主动权交还个体。
2、及时对“无效社交”说“NO”:
后疫情时代,人们更重视社交质量而非数量。某互联网公司调研显示,25-35岁用户中,78%认为“减少无效提醒”比“增加新功能”更重要。
3、人们的隐私意识增强:
共友互动提醒本质上是社交轨迹的透明化,而关闭提醒则成为一种“个人隐私保护”的行为。尤其在熟人社交圈,用户更希望控制个人互动记录的可见范围。
微信自上线以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不断地推出新功能(如今的鸿蒙版微信正处于这个阶段),然后进入到8.0版本以后,微信官方不再单纯罗列功能,而是更注重对现有功能在一些细节上的优化,比如如朋友圈评论表情包(iOS 8.0.61版本测试)、消息免打扰精细化设置等,均是“做减法”的体现。或许这也是微信9.0版本一直没有上线的原因吧。
当然,除了微信已经上线的“社交减负”功能,用户对微信的一些新功能还是非常期待的,比如朋友圈编辑功能、双向删除好友、语音消息进度条、群聊精华整理等,不知道这些功能会不会在微信9.0版本中上线呢?
更新时间:2025-07-0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