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地缘历史档案
编辑 | 地缘历史档案
声明:拙见在此,抛砖引玉。诚邀您点个「关注」,方便日后交流。文中观点仅为一家之言,我尤其期待听到您的不同见解甚至反对意见。真理越辩越明,感谢您赐教!
林徽因的墓前,年年有人献花,白百合、黄菊花、粉色康乃馨,摆得整整齐齐。冰心的墓,却曾被亲孙子泼上红漆,写下“教子无方”,引来一片哗然。
而陆小曼的墓,更是几经波折才草草立起,一块“纪念墓”孤零零站在苏州东山,身旁草木无人打理,连照片都褪了色。
同是才女,同是民国风流人物,一个被万人敬仰,一个被家人责骂,还有一个,被时间忘了。
这三位民国女性,生前都风光无限,死后却有着截然不同的结局。到底是命运不公,还是人走过的路,早就写好了结局?
林徽因1955年去世,才51岁。那时候她病得厉害,身体垮得快,但脑子还清醒。
她临终前没交代豪言壮语,只说了两件事,一个是儿子要好好读书,另一个是希望建筑工作能继续下去。
她的墓在北京八宝山,革命烈士公墓二墓区,能葬在这,资格得硬。她不是军人,也没官职,能进“在字组”,靠的是一身真本事。
墓碑上写了六个字:“建筑师林徽因”。碑是梁思成设计的,用的是她当年在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画的图案。
墓周围松柏环绕,干净、庄严,常年有人献花。白百合、黄菊花、康乃馨,没断过。
战争时期,她和梁思成跑遍了15个省,200多个县,记录中国古建筑。那时候日本飞机天天炸,她照样抱着图纸跑,连饭都顾不上吃。
有人劝她出国,她直接回了句:“中国读书人,总还有最后一条路。”
她还参与设计了国徽、人民英雄纪念碑、东北大学校徽,甚至八宝山公墓的整体规划也是她定的。她活着的时候不张扬,死后却给人留下了最实在的东西。
林徽因活得清醒,做事利落,爱国、敬业、干净。她的墓,不靠铺张,不靠炒作,全靠一生的积累。
陆小曼1965年去世,死在上海华东医院,62岁。她最后几年过得不体面,身体瘫了,靠人照顾,钱也不多。她的骨灰火化后被放在殡仪馆,没人认领。
她原本希望和徐志摩合葬。说白了,她这辈子最在乎的就是徐志摩。但徐家人不同意,徐志摩的儿子徐积锴直接拒绝了这个请求,说她不配。
她的骨灰在殡仪馆待了23年,1988年才被她的堂侄和堂侄女出钱,在苏州东山建了一个衣冠冢。
墓碑上写着:“先姑母陆小曼纪念墓”,还嵌了一张她年轻时的照片。没人来扫墓,墓地偏僻,草都长到碑上了。
她曾也是风云人物。年轻时长得好,画得一手好画,钢琴弹得也行,还会法语。她和唐瑛并称“南陆北唐”,是上海滩的时尚代表。
可她把自己的一生押在了徐志摩身上。她和第一任丈夫王庚还没离婚,就跟徐志摩好了,还怀了孕,结果流产。
1926年她和徐志摩结婚,梁启超来当证婚人,当场就讽刺他们“用情不专”。
徐志摩为了维持她的花销,一个月500大洋,合现在十几万。他给大学讲课、写稿、翻译,一天跑三四个地方,最后在赶去讲座的飞机上摔死了。
徐志摩死后,她和按摩师翁瑞午住到一起。两人约定不结婚,翁还说:“我心里还有发妻。”
陆小曼的才华没错,但她一直活在情爱里,活在别人的眼光里。她想靠感情稳住人生,结果连个体面的归宿都没有。
1999年,冰心去世,活了99岁。她的愿望是和丈夫吴文藻合葬,最后两人一起进了北京西山中华文化名人雕塑纪念园。
墓碑是白玉雕的,两个头像靠在一起,看起来温柔又体面。
一开始,这座墓很风光。媒体也报道,说这是“文化夫妻”的典范。可到了2012年,冰心去世13年后,她的墓出事了。
她的亲孙子吴山,拿红漆在墓碑上写下八个字:“教子无方,枉为人表”。
这事震惊全国。原因是吴山的母亲陈凌霞得了癌症,家里没钱治病。他父亲吴平拒绝出一分钱,还在财产问题上闹得很难看。
吴山气不过,披麻戴孝,上坟砸墓,还开记者会道歉。他说自己冲动,但那八个字说到底,是家风出了问题。
冰心一生写了很多关于母爱、家庭、教育的作品。《寄小读者》《小桔灯》《再寄小读者》,感动了几代人。
她也捐了不少稿费,建了“冰心文库”,抗战时在昆明义务教学,做了很多好事。
可在家里,她是个强势母亲。她对文学的标准,也放在了儿子身上。吴平小时候过得并不轻松,成家后和母亲关系就越来越远。
冰心的墓,看起来体面,但实际上藏不住内部的裂缝。她在社会上留下了好名声,却没能把家庭处理好。
墓地是死后的归宿,但更是生前人生的“回音”。林徽因活得有骨气,死后才有尊严。陆小曼一生纠缠情爱,结果连个安稳的墓都没有。冰心写了一辈子温情文章,却没能带好一个家。
我们不说人品,因为人无完人,三种墓地的差异,照出的是不同的人生选择,你这一生值不值得敬,最后都写在了你墓上的那几个字里。
更新时间:2025-08-0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