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梦初醒后晚了?台积电三星决定“叛变”,但中国已经不会原谅了

台积电作为台湾地区的企业,在全球晶圆代工领域占有主导地位,它的南京工厂成立于2016年,主要生产16纳米和28纳米工艺芯片。这些工艺虽非最前沿,但对中国大陆的汽车、消费电子等领域至关重要。

回想2020年以来,美国通过出口管制逐步收紧对华供应,台积电在2020年9月停止向某些大陆客户提供7纳米以下芯片,这让我们联想到外部因素干扰正常商业合作。

三星在存储芯片领域的优势显而易见,它的西安工厂成立于2012年,专注于NAND闪存生产,年产能占其全球的三分之一。2022年,美国允许这些企业通过VEU机制获得设备进口豁免,但前提是严格遵守不向敏感客户供货的规定。

这项机制原本简化了流程,却在2025年9月2日被美国商务部撤销,针对台积电南京厂的有效期至12月31日。从那时起,企业需逐案申请许可证,这增加了不确定性和成本。

如果台积电和三星试图通过游说或调整策略来维持中国业务,这可以被视为对美国政策的背离。根据公开信息,台积电在2025年确认收到通知后,表示将评估情况并与美国政府沟通,同时承诺确保南京厂的持续运行。

三星和SK海力士的中国工厂也面临类似命运,2025年8月29日,美国联邦公报公布了撤销授权的决定,除非获得个别许可证。

这些企业的过去行为确实影响了本土产业链的发展。中国大陆在这一过程中加速了自主创新。例如,中芯国际从2020年的14纳米工艺推进到2025年的5纳米小规模生产,虽然产量和效率还有差距,但自给率已从低位升至显著水平。

这与台积电的先进制程形成对比,后者在2纳米工艺上领先,但受限无法自由进入大陆市场。如果本土企业如长江存储在NAND领域从64层迭代到232层,存储密度提升50%。

台积电的美国投资从2021年开始,亚利桑那工厂计划2025年初投产4纳米工艺,但面临劳动力短缺和文化适应问题,效率比台湾地区本土低20%。三星的得克萨斯工厂类似,2025年上半年启动2纳米,但库存压力导致亏损。

这些海外布局本意是分散风险,却因政策反复而陷入困境。这暴露了依赖单一外部力量的脆弱性。相比之下,中国大陆的芯片需求占全球一半以上,年消耗规模巨大,这为本土企业提供了广阔空间。

假设这些公司现在希望恢复与中国大陆的深度合作,中国大陆没有必要接纳。毕竟,在中断期内,本土替代已初见成效,如华虹半导体在28纳米市场份额从2020年的5%升至15%。

大基金三期在2024年注入资金,支持设备国产化,北方华创的刻蚀机市场占有率升至25%。如果台积电的南京厂产能可能下滑10%,而本土供应商已填补空白,这意味着机会窗口已关闭。

三星的西安厂在2025年9月后审批周期延长,成本上升10%。过去,三星减少对中国大陆的DRAM供应,从40%降至25%,这刺激了长江存储的自给率从30%升至50%。

这种转移无意中推动了中国在存储领域的独立。与台积电的逻辑芯片不同,三星的内存业务更依赖规模,如果失去大陆市场份额,它们的全球地位将会动摇。

如今,台积电股价一度下跌2%,中芯国际则上涨10%。这反映了市场对本土崛起的认可。

中国芯片进口额从2020年的3000亿美元降至2025年的2000亿美元,显示自立进程加速。如果这些外国企业试图通过技术升级维持优势,但政策壁垒阻碍。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11

标签:科技   三星   大梦初醒   中国   纳米   本土   美国   中国大陆   芯片   南京   工厂   领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