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的各项功能逐渐下降,很多人开始关注体检,想通过体检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尽早采取措施。
然而,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体检项目的种类越来越多,但并不是所有的体检项目都适合每个人,特别是对于55岁以上的人群来说,有些体检项目并不一定能带来预期的健康益处,反而可能带来不必要的身体负担或心理压力。
医生们多次强调,55岁以后,有五种体检项目如果没有特殊症状或家族病史,最好不要盲目进行。过度体检不仅增加了身体的负担,还可能引发一系列不必要的医疗费用和心理负担。

低剂量螺旋CT肺癌筛查这个项目,很多人听说过,而且因为它能发现早期肺癌,大家普遍认为这项检查是非常必要的。
其实,螺旋CT肺癌筛查主要是为了高危人群设计的,特别是长期吸烟、有家族史、以及肺部疾病的高风险人群。
对于55岁以上且没有吸烟史或者肺部疾病史的人来说,进行这种筛查未必能带来实际的健康益处,研究表明,低剂量螺旋CT肺癌筛查虽然能够检测到早期肺癌。

但对于普通人群,尤其是没有高危因素的人群,过度筛查的结果往往是阳性误诊,导致不必要的焦虑和后续的检查,甚至可能做出不必要的手术,带来更多的身体伤害。
尤其是对于55岁以上没有肺癌家族史、没有长期吸烟史的人群来说,做这项检查的风险远大于收益,因而这项检查并不适合普遍人群,尤其是健康状况较好的中老年人。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筛查常常被认为是男性健康检查的必选项目,尤其是年纪大了之后,很多男性认为做PSA检查可以早期发现前列腺癌。

然而,实际上,PSA筛查并非适合所有年龄段的男性,尤其是对于55岁以上没有前列腺疾病家族史的男性来说,做这项检查并不能真正减少前列腺癌的死亡率。
研究显示,PSA筛查虽然可以检测出前列腺肿瘤,但这类肿瘤大多数属于良性,且发展缓慢,不会对患者的生命构成威胁。
通过PSA筛查发现的肿瘤,很多情况下是过度治疗的开始,这不仅会增加患者的医疗负担,还会带来不必要的身体损伤,甚至导致尿失禁、性功能障碍等后遗症。
因此,对于55岁以上的男性,除非有明显的症状或家族病史,否则不建议盲目进行PSA筛查。

第三,肿瘤标志物筛查也是一个常见的体检项目,很多人会选择通过做肿瘤标志物检查来检查自己是否有癌症的迹象。
然而,肿瘤标志物筛查并非适用于所有人群,尤其是55岁以上没有癌症症状的人群,肿瘤标志物筛查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低,很多良性疾病也会导致标志物的升高,容易造成误诊或假阳性。
例如,一些非癌症疾病如肝炎、肾脏问题等也可能导致肿瘤标志物升高。

对于一些健康的人群,做这种筛查很可能出现不必要的恐慌,并且可能导致大量的后续检查,进一步增加了心理负担和医疗费用。
因此,除非有明确的癌症家族史或癌症症状,否则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做肿瘤标志物筛查并不能提供有效的健康信息,反而可能带来负面影响。
再者,颈动脉超声筛查虽然可以检测出颈动脉的堵塞情况,是防止中风的常见筛查项目之一,但并非所有55岁以上的人都需要进行这项检查。

颈动脉超声筛查主要用于中风的高危人群,比如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或吸烟史的人,或者有家族史的人群。
如果没有相关的风险因素,进行这项检查并不会对健康产生实质性的益处,反而可能由于颈动脉的轻微钙化或血管壁增厚被误诊,从而引发不必要的焦虑和后续治疗。
研究表明,颈动脉超声筛查在没有中风症状或其他高危因素的情况下,通常不会显著改善中风的预防效果,且存在一定的过度诊断风险。

对于没有明显症状和高风险因素的55岁以上人群,过度筛查不仅增加医疗负担,也容易造成不必要的身体和心理压力。
最后,全身PET-CT扫描,虽然它是一种精确的影像学检查技术,可以检测身体内部的异常变化,特别是在癌症筛查方面非常有效。
但这项检查并不适合55岁以上的所有人群,尤其是没有任何症状或已知癌症家族史的人。全身PET-CT扫描是一种高辐射的检查方式,过度使用会对身体造成伤害。

此外,PET-CT扫描的结果可能会发现许多微小的、良性的病变,这些病变可能并不会对健康造成威胁,但通过这项检查发现的这些问题,可能会导致一系列不必要的后续检查和治疗,甚至可能引发过度医疗。
因此,对于55岁以上的健康人群,除非有癌症家族史、已知癌症风险或者正在接受癌症治疗,否则不建议盲目进行全身PET-CT扫描。
虽然定期体检对于保持健康、预防疾病有重要作用,但并不是所有的体检项目都适合每一个人,尤其是55岁以上的人群。

在选择体检项目时,应该根据自身的健康状况和病史,谨慎选择,避免盲目体检。医生们多次强调,体检应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和健康风险来进行个性化选择,而不是一味地追求全面的体检。
过度体检不仅可能增加身体负担,还可能引发不必要的焦虑和过度治疗。
因此,55岁以上的人群,尤其是没有特定健康问题或家族病史的人群,应该避免盲目进行一些无必要的筛查项目,如低剂量螺旋CT肺癌筛查、PSA筛查、肿瘤标志物筛查、颈动脉超声筛查和全身PET-CT扫描,只有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自身健康状况合理选择体检项目,才能真正达到预防疾病、保持健康的目的。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若身体不适,请及时咨询专业医生。
关于体检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健康体检与管理质控体系建设与以质控指标为核心的重点工作展望,高学成:马骁,健康体检与管理,2024-04-05
更新时间:2025-11-0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