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一定年纪便会发现,老人离世时,除了至亲,赴宴者多半不会悲伤,哪怕亲戚也不例外。这番话,2025年9月24日上海一位网友的感悟,道出了人间真相。
父母走后,方知人生如梦。灵堂前人来人往,恍然醒悟:这世上真正为你伤心的人,寥寥无几。人情冷暖,本就如此。谁不是自顾不暇?哪有闲情为他人生死落泪?伤心是奢侈的,真情才显可贵。
父母丧事期间,至亲只觉不适,却难悲伤。诸多事务待办,尽孝送终,让老人走得体面。同时意识到,自己已成家中长辈,需为小辈做表率。丧事办得风光,宾客盈门。有磕头哭丧的,有鞠躬致意的,还有门口谈笑风生的。真正伤心的,不过几人。或许是老人一手带大的小女儿,或许是那个默默守灵、被老人供出的大学生。其他人,多是走个过场,随份子吃顿饭。感情不到,自然伤心不起来。情分深浅,全凭相处时间堆砌,没有付出,何来真心?
赴宴者吃的其实是自己的心事。有人捧个人场,显老人生前人缘不错。生活照旧,不过换个场合。他们也会"纪念"——不是怀念逝者,而是借机总结人生。有人想起自己父母,有人感慨世事无常,还有人暗自比较:"他家办得挺风光""子女挺孝顺"。酒席摆了几十桌,白事也热热闹闹。丧礼如照妖镜,照出人心百态。伤心人各有心事,未必为你。
至亲往往最沉默。真正伤心的,多是受过老人照顾、感受过温暖的亲人。或是多年未见的兄弟姐妹,忆起手足时光,仿佛自己一段岁月随之消逝。感情深浅,不在眼泪多少,而在心中分量。哭天抢地的,未必真心;沉默不语的,定是悲伤。
为何多数人不伤心?答案简单:未曾拥有,何谈失去。老人未抚养过他,未帮助过他,未温暖过他,他凭什么悲伤?能来已是情分。想起一个朋友,父亲去世时,多年未见的远亲一进门就嚎啕大哭,比亲儿子还伤心。后来才知,此人另有所图,想借此拉关系。莫怪他人不伤心。谁不是生活所迫,各有算盘?能来送行,已是有情有义。
后来想通:老人走了,有人送行是福气;有人记得是情分;有人真心哭一场,是缘分。不能强求感同身受,正如我们不会为陌生人痛哭。人这一生,真正在意的不多,真正该在意的也不多。照顾好这几人,足矣。
老人离世,生活仍要继续。怀念却不沉溺,伤心但不绝望。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这才是传承。人活的是未来,不是过去。生前珍惜,问心无愧,自然坦然。感恩惦念,更该鼓起勇气好好生活。珍惜眼前人,做好当下事。
--------------------------------
更新时间:2025-09-3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