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装了,荷兰就光刻机对中国亮明态度,日媒:我们“上当”了

光刻机这玩意儿,说白了就是芯片制造的核心家伙事儿,没有它,高端芯片就别想出世。全球就那么几家能搞定这技术的,阿斯麦这荷兰公司独占鳌头,中国市场对它来说是块大肥肉,营收里头15%都靠这儿呢。

结果呢,美国带头拉着日本和荷兰搞出口限制,表面上铁板一块,骨子里荷兰玩起了小聪明,留了条缝儿,日本一看订单全飞了,直呼上当。这事儿从2023年就开始酝酿,到2025年还在发酵,牵动着全球供应链的神经。

先捋捋光刻机的来龙去脉吧。光刻机本质上是用光线把电路图案印到硅片上的机器,精度越高,芯片就越小越牛。

DUV和EUV是主流类型,EUV更先进,但美国从2023年起就不让阿斯麦卖给中国那最顶尖的货色。DUV呢,本来是成熟技术,广泛用在中低端芯片上,中国晶圆厂像中芯国际啥的,全靠它撑着门面。

全球半导体产业,美日荷三国垄断了上游设备,美国设计、日本材料、荷兰机器,缺一不可。中国这边呢,起步晚,但市场大,需求猛,2024年上半年,阿斯麦从中国就捞了20多亿欧元的单子。要是全堵死,后果可想而知。

美国这几年动作频频,2022年底开始推出口管制,2023年1月,日本和荷兰就跟上了,同意限制先进芯片制造设备对华出口。

华盛顿那帮人铁了心要卡中国脖子,理由是国家安全啥的,但说穿了就是怕中国追上来抢饭碗。2023年3月,荷兰政府正式出台措施,禁止阿斯麦出口某些DUV光刻机型号到中国,具体是那些能用来搞7纳米以下制程的家伙。

阿斯麦当时就表态,说会遵守,但也强调中国订单对公司长远很重要。日本那边更狠,经济产业省直接列了23种设备禁售名单,尼康、佳能这些光学巨头直接中枪,对华出口瞬间凉凉。

转眼到2024年,美国不满足,又开始游说盟友加码。6月份,美国官员跑去东京和海牙,催着进一步限制芯片制造工具出口到中国。

结果呢,三方又签了个秘密协议,瞄准光刻机源头下手。9月6日,荷兰对外贸易和发展合作部扔出炸弹:从9月7日起,扩大对先进半导体设备的管制范围,浸没式DUV光刻机19070i和1980i型号,现在也得申请出口许可证了。

这俩型号是老将,商用多年,本来没那么敏感,但美国单方面禁了,荷兰就跟进。表面上看,荷兰站队了,商务部发言人还说这是维护全球半导体供应链稳定。

可这事儿没那么简单。荷兰的声明里头藏着猫腻,没明说全盘封杀,而是强调“严格审查”,给阿斯麦留了灵活空间。中低端DUV机还能出口,只要不直接用于军用或超先进制程,就能过关。

中国商务部9月8日就回击了,表示对荷兰扩展管制感到不满,反对单边主义损害正常贸易合作。这话搁那儿,日本媒体却炸锅了。

日媒直指,荷兰这手玩得溜,名义上限制旧款DUV,但实际操作留了后门,阿斯麦还能继续卖给中国客户。

日本呢?从2023年起就死磕,2024年对华半导体设备出口直接缩水20%,丢了至少30亿美元的份额。本来日本在中低端光刻机有优势,占中国进口的40%,结果订单全跑去阿斯麦那儿了。

日本这亏吃得叫一个大。2024年上半年,日本半导体出口整体下滑15%,东京电子、尼康这些公司生产线闲置率蹿到20%。

日媒在9月份的报道里头,标题就带了“我们上当了”的味儿。意思是,美国拉着大家站队,结果荷兰聪明地钻了空子,日本傻乎乎全盘跟进,现在中国客户一窝蜂去囤荷兰货,日本企业傻眼了。

中国作为日本半导体原材料大供应商,稀土啥的卡一卡,日本供应链就得抖三抖。日媒分析,日本2024年对华销售本该占全球的四分之一,现在份额蒸发,加速了中国自给自足的步伐。

话说,日本企业界开始游说政府松绑,经济厅开了好几场听证会,企业代表列数据抱怨损失。

荷兰这态度转变,说白了就是现实考量。阿斯麦不是小公司,全球员工三万多,市值上千亿欧元,中国市场丢不得。

2024年,阿斯麦中国订单峰值创纪录,客户囤货囤疯了,生怕以后买不着。荷兰政府也知道,半导体是国家支柱产业,2024年对华出口占GDP的0.5%。

所以,9月份的管制虽严,但审批通过率高达80%,阿斯麦季度报告显示,2024年底中国营收占比虽降到25%,但绝对额还创新高。

进入2025年,荷兰更绝,1月17日宣布把阿斯麦对华销售数据排除在敏感商品出口信息披露范围外。这招高明,直接不报数了,媒体想挖都挖不着。路透社报道,这罕见举动引发关注,但荷兰官方就一句:保护商业机密。

美国一看不对劲,2025年1月15日,荷兰又出新规,针对荷兰半导体设备制造商如阿斯麦和ASM International,限制特定量测和检验设备出口,从4月1日起生效。

这回是冲着芯片检验工具去的,补了之前管制的窟窿。但即便如此,阿斯麦还是淡定,12月2日的声明里说,更新限制的影响在2025年展望内,不会超预期。

中国客户早有准备,2024年下半年就狂囤DUV机,上海微电子这些本土企业也加速自研,国产光刻机精度逐步追上28纳米级别。

阿斯麦在11月的进博会上承认,过去几年没法满足中国全部需求,其他地区订单变了,才多卖了点给中国。

这事儿背后的逻辑,说穿了就是利益博弈。美国想垄断高端,但盟友不傻。荷兰优先企业,国家财政靠出口,2025年4月新规虽来,但针对检验设备,没动DUV核心。

日本呢,站队太猛,忽略了市场反噬。现在全球供应链重塑,中国自研脚步加快,预计2026年光刻机自给率到30%。

阿斯麦保持中立,2025年展望里,中国销售虽受影响,但整体营收还涨10%。日媒的叹息不是白叹,日本反思跟风代价,盟友间信任裂痕越来越大。

再深挖挖,这不光是技术封锁,更是地缘政治的缩影。美国从2022年起就把科技武器化,2023年日荷协议是高光,但2024年裂痕就露了。

荷兰首相2025年1月23日公开说,特朗普政府会继续施压阿斯麦对华出口,但荷兰有自己的算盘。阿斯麦前CEO彼得·温尼克卸任前就警告,地缘摩擦会持续多年,公司得平衡。

2025年7月,财新全球时间线显示,从2023年起,DUV禁令延到年底,中国工厂加班测试囤货设备,产量日增5%。日本大阪半导体展冷清,销售员分发传单,访客聊替代方案。

中国这边,应对稳扎稳打。商务部9月回应后,继续协调对话,2025年2月新加坡芯片峰会,日荷美代表齐聚,日本官员低声抱怨份额流失。

荷兰展示合作案例,阿斯麦高管交换名片谈市场。中国科技部走访企业,演示自研流程,部长记录数据。

国际贸易法庭5月初步审理管制纠纷,律师陈词证据链,荷兰代表强调经济必要。日本旁听席记要点,6月供应链报告出炉,日本损失累计30亿。

话说,这场博弈谁赢谁输?美国短期卡了脖子,但长期看,加速了中国创新。荷兰聪明,保了饭碗,日本吃亏,订单飞了。日媒的“上当”不是空穴来风,日本企业调整生产线,转东南亚,但风险大。

结语:

总的来说,这事儿接地气地说,就是商场如战场,美国当老大拉帮结派,荷兰会算账,日本太实诚。

光刻机这块,中国不会停步,研发投入翻倍,本土企业如上海微电子,测试曝光精度,纳米级图案稳。

阿斯麦2025年1月销售超预期10%,雪盖荷兰工厂,工人继续组装。东京股市再跌,交易员关屏,报告对华降20%。这链条一扯,全世界都疼,但中国韧性在那儿,慢慢追。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28

标签:科技   光刻   荷兰   中国   态度   日本   美国   芯片   管制   全球   半导体   订单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