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高发期!儿童手足口病科学防控指南

【来源:安康疾控】

当前进入秋冬季,手足口病进入高发期。该病为儿童常见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做好科学防治可降低患病风险。

一、识别典型症状

发病初期有低热、咽痛、食欲下降,少数孩子可能呕吐、腹泻,1-2天后手、足、口、臀等部位出现小而独立的红色斑丘疹或疱疹,疱疹液少;疱疹或斑丘疹一般在7-10天消失,发热一般持续4-5天;若持续高热(>39℃)、精神差、肢体抖动,需立即就医。

二、明确主要传播途径

手足口病传染性强,主要通过以下方式传播,家长需重点防范:

接触传播:接触患儿的手、玩具等物品,或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桌椅等后未洗手就接触口鼻,易引发感染。

飞沫传播:患儿咳嗽、打喷嚏时产生的飞沫中携带病毒,近距离吸入后可能感染。

消化道传播:饮用被病毒污染的水、食用被污染的食物(如未洗净的水果、生冷食物),也可能感染病毒。

三、做好日常防控

个人卫生:督促孩子饭前便后、外出后用肥皂洗手,家长接触孩子前也洗手;不给孩子吃生冷食物,及时消毒奶瓶、餐具。

环境防护:定期开窗通风,孩子玩具、衣物、床单等开水烫洗或暴晒;疾病流行季避免带孩子去人群密集、通风差的场所。

接种疫苗:建议6月龄至5岁儿童尽早接种手足口病疫苗预防重症。

四、做好学校防控

日常监测管理:学校落实晨午检,发现发热、皮疹儿童联系家长接回;定期消毒教室、食堂、厕所等,保持通风。

病例应急处置:确诊患儿需居家隔离,不带病上学/入园,症状消失1周后方可解除隔离;班级多例病例时,学校采取临时停课、全面消毒等措施,配合疾控部门调查。

卫生宣传教育:学校通过课堂、宣传栏普及防治知识,引导孩子养成卫生习惯,家长在家同步强化。

手足口病多数预后良好,秋冬高发期需家庭与学校协同防控,筑牢孩子健康防护网!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18

标签:育儿   手足   儿童   科学   指南   孩子   学校   家长   病毒   疱疹   丘疹   生冷   食物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