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17首发惨烈,电商巨头“贴脸开大”,黄牛亏本后惨淡离场!

iPhone 17首发,苹果实体店外,那些为了成为首批iPhone17系列用户的身影,依旧在发售日当天凌晨排起了长龙,可在美国加州发布会上惊艳亮相的新机iPhone17,一部在外观和配置上都迎来显著升级的年度旗舰,如今在发售的第一秒,价格就已跌破官方防线。


前魅族高管李楠甚至给出了“性价比之王”的评价,他猜测苹果将标准版定价在5999元,或许就是为了巧妙地迎合国家补贴的门槛。

赔本赚吆喝的流量密码

对于电商巨头们来说,为iPhone17掏腰包补贴,更像是一场稳赚不赔的战略投资。他们的目标,从来不只是卖出几部手机那么简单。


产业经济观察家梁振鹏一语道破天机,iPhone庞大的用户基础和无与伦比的社会关注度,使其成为提升平台流量与活跃度的终极武器。补贴就是点燃这枚武器的引信。

鹿客岛科技的创始人卢克林更是直言不讳地将其称为“流量核武器”。在他看来,用区区数百元的价差,就能精准锁定一个高消费能力(高ARPU值)的苹果用户,这笔获客成本简直低到不可思议。


这根本不是烧钱,而是将营销预算花在了刀刃上,效率远超传统广告。京东平台上超过八百万人的预约量,以及天猫预约数接近上一代三倍的惊人增长,都赤裸裸地证明了iPhone作为引流神器的恐怖效能。

卢克林分析,当用户完成支付的那一刻,他的实名信息、收货地址、金融偏好等多维度核心数据,便悄无声息地沉淀在了平台的数据库中,为日后的交叉销售和精准营销埋下了伏笔。


梁振鹏也认为,补贴的涟漪效应远不止于此,它能有效带动平台其他商品的销售,提升整体交易额。美团闪购的入局,就是最好的例证。

这家即时零售平台首次参与iPhone发售,在北京、深圳等城市打出“国补iPhone新品30分钟到手”的口号,其真实目的,是用iPhone这块金字招牌,推广自己赖以生存的快送服务,从而将用户更深地绑定在自己的生态之内。


价格战,只是表象。拼多多“百亿补贴”项目在九月十二日晚八点就已上线,宣称“史上最大”力度,直接将iPhone17标准版价格拉到4999元,Pro和ProMax版本也分别直降千元。

天猫则祭出全系24期免息的大招,并叠加最高2000元的以旧换新补贴。而京东,除了高达2100元的换新补贴,更提供了满3000减300的优惠券。


这些看似疯狂的让利,本质上都是平台在利用iPhone构建差异化的竞争壁垒,通过价格、服务和体验,牢牢增强用户的黏性。短期利润的损失,换来的是用户价值、市场地位和生态优势的长期回报。

等等党这次真的赢麻了

电商平台的神仙打架,却意外地让消费者成了最大的赢家。曾经围绕着iPhone的稀缺感、高昂的购买门槛和漫长的等待,正在被一种前所未有的普惠和便利所取代。


财务门槛,几乎被夷为平地。天猫的24期免息,将一部手机的购买压力分解到每天,日均花费仅约7.6元。再加上部分地方政府发放的消费券,购买6000元以上数码产品可再减1000元,消费者的瞬时支付压力被极大缓解。

京东的以旧换新服务更是火爆,今年的销量直接达到了去年的四倍。对于手持旧款的用户来说,升级的成本被显著拉低。


现在,美团的“30分钟送达”服务,让一部分消费者几乎在下单的同时就收到了新机。京东同样展现了其强大的物流实力,发售日当天,配送网络就覆盖了全国八成的区县,到中午时分,已有超过三万名用户拿到了崭新的iPhone17。

过去对货源和售后的担忧也一扫而空。天猫的AppleStore官方旗舰店高调宣称,其货源与苹果官网同为第一优先级,货量充足,并且破天荒地提供了“激活可退”服务,彻底打消了消费者的后顾之忧。


更重要的是,信息壁垒的崩塌让价格变得空前透明。拼多多用券后5099元(256GB版本)的震撼价,直接戳破了市场的价格幻想。在二手平台闲鱼上,超过一半(53%)的用户对iPhone17的价格持看跌态度。

甚至有消费者在一位标价5699元的卖家商品下留言,善意提醒他拼多多的价格更低。这种场景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它标志着消费者已经从被动的信息接收者,转变为掌握主动权的精明买家。

黄牛的秋天比天气还冷

曾经,iPhone发售是黄牛们的年度狂欢。在苹果正式发布前,他们就已经开始热炒,港版iPhone17的代购费在原价基础上就能加价8%到10%,最高加价额度一度达到惊人的2500元。

这2500元被他们明码标价,拆解为1000元的跑腿费、1000元的首发稀缺费和500元的原封带回费,每一分都赚得理直气壮。即便是前两代的iPhone15和16系列,也曾在发售初期被短暂炒作为“理财期货”。


然而今年,时代变了。由于苹果充足的出货量、国家补贴的介入以及电商平台毫不留情的让利,iPhone17的价格在发售瞬间就迅速回落。

黄牛们发现,自己赖以生存的信息差和稀缺性,一夜之间荡然无存。二手平台闲鱼,成了他们溃败最直观的战场。近期虽有4.5万人在该平台搜索iPhone17,显示出极高的市场热度,但近七日的成交均价却仅为6099元。


9月19日当天,256GB版本的二手成交价,集中在5999元至6166元之间,部分成交价甚至低至5500元。这个价格与电商补贴后的价格几乎持平,甚至还略高一些,曾经动辄上千的暴利,如今缩水到只够赚个“饭钱”。

在这场围绕iPhone17展开的激烈商战中,似乎没有绝对的输家,电商平台用真金白银换来了梦寐以求的流量、数据和高价值用户。消费者则享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实惠与便利。而苹果,虽然失掉了部分价格控制权,却很可能换来了销量的稳固增长。


唯一的失意者,是黄牛。他们的离场,标志着iPhone正从一个需要“抢”的特殊符号,回归为一部可以随时随地、以更合理价格获得的普通电子消费品。

可以预见,iPhone的“工具化”趋势还将继续深化。未来,顶级科技产品的发布,将越来越深度地与电商平台的战略野心捆绑在一起。这不仅仅是营销模式的变革,更是一场关于品牌、平台与消费者之间权力关系的深刻重塑。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23

标签:数码   黄牛   惨淡   惨烈   巨头   价格   平台   用户   消费者   苹果   二手   标准版   流量   门槛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