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不住香港,我们以死谢罪”!解密惊心动魄的香港保卫战细节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点右上方的“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还能及时阅读最新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1998年,索罗斯卷土重来,要用金融手段撕裂香港,击穿中国经济。

一时间,恒指暴跌,汇市风雨,香港几近崩盘。

就在所有人都绝望之时,时任香港特首的董建华半小时拍板决定政府入市。

中央火速支援1400亿美元外汇弹药,一场史无前例的“国家VS资本”大战打响。

时任香港特区政府财务司司长的曾荫权,喊出:

“输了,我们以死谢罪!都是轻的”。

索罗斯铩羽而归,香港人守住家园

1998年8月28日,香港恒生指数站上7851点,全港证券交易所沸腾了。

不是涨停,也不是跌停,而是终于挺过了最恐怖的“血战七天”。

这一天,所有香港金融从业者、决策者和打工仔都松了口气。

因为他们刚刚联手把国际金融大鳄索罗斯——请注意,是“吃了东南亚的鲸鱼、啃过英镑的狼”——给打跑了。

这场香港保卫战,要从前几个月说起。

1997年,整个东南亚迎来金融风暴的席卷,随之蔓延。

泰铢率先被击垮,印尼盾崩盘,韩元暴跌,整个亚洲经济体系一夜间摇摇欲坠。

操盘手正是那个声名显赫的“金融大鳄”——乔治·索罗斯。

索罗斯,1930年出生于一个犹太人家庭。

少年时代的他,经历了纳粹德国对犹太人的迫害,在枪林弹雨和种族清洗的阴影中学会生存。

二战结束后,索罗斯于1947年移居英国,进入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SE)深造。

受经济学家卡尔·波普尔影响,他发展出“反身性理论”。

认为市场行为和参与者的预期会相互作用,构成正反馈或负反馈循环,颠覆了传统经济学对“理性市场”的认知。

他凭借这一理念,在投资领域开辟出自己独特的道路。

1956年,索罗斯前往美国,在纽约开始其投资生涯。

1969年,索罗斯成立“量子基金”,这是他真正建立个人金融帝国的起点。

此后几十年间,他凭借对全球金融趋势的敏锐判断和高风险投资操作,使该基金年均回报率达到30%以上。

索罗斯成名最广为人知的事件发生在1992年。

那一年,他察觉英镑高估且英国央行抗通胀乏力,便带头做空英镑。

他联合其他对冲基金巨头,发动市场攻势,逼迫英国央行大规模干预。

最终,英格兰银行因无法维持英镑汇率稳定,被迫退出欧洲汇率机制(ERM)。

此役之后,索罗斯一战成名,斩获10亿美元利润,赢得“打爆英格兰银行的人”称号。

而英镑危机后,他开始频繁在全球金融市场“出击”:

1994年,做空墨西哥比索;

1997年,参与东南亚金融风暴,压垮泰铢、印尼盾和马来西亚林吉特。

曾荫权急进宫,董建华拍桌子

索罗斯像一条游弋在全球市场的掠食者,专挑制度漏洞、经济基础薄弱的市场下手,一路从英镑咬到泰铢,赚得盆满钵满。

而他的下一个目标,就是1997年刚刚回归祖国的香港。

香港长期实行联系汇率制度,港元与美元保持固定汇率。

索罗斯和国际投机资金押注:只要打击恒生指数,让香港资本市场暴跌,逼得港府抛售外汇支撑股市,港币的防线自然就破了。

他们的计划是“两头夹击”——一头猛砸港股期货,引发市场恐慌;另一头狂买港币远期合约,赌港府顶不住抛压,最终汇率崩盘。

1998年8月,香港市场陷入空前恐慌,恒指接连下跌,一度逼近6500点大关,投资者人心惶惶。

金融管理局急了,港府也急了,投资者更急了——香港这艘船,要翻了?

关键时刻,财政司司长曾荫权跑去找特首董建华,提议政府入市救市。

本以为对方会犹豫,毕竟输了政府的信誉也输了。

不想对方半个小时就拍板同意了。

就这样,短短半小时,一场全世界都没想到的“政府入市”计划拍板。

可曾荫权的内心依旧高高悬起。

毕竟这些都是香港人民的血汗钱,赢了还好;万一输了,别说引咎辞职,他们几个就是以死谢罪都是轻的。

但现在别无他路,只能拼命一搏。

那一晚,曾荫权哭了一整晚。

国家上场,八月血战,天天开盘像上战场

光靠港府还真不够看。

这边消息一到北京,中央立即反应。

中国人民银行两位副行长火速飞抵香港“坐镇”,同时从国家外汇储备中调拨1400亿美元“军费”,一字令下:全力支援!

表面上是港府在买股票、护恒指,背后是国家级力量在撑场子。

这叫:一个国家的信用,不容践踏,香港人民也不容他人欺负。

1998年从8月14日开始到28日,这两周堪比金融界的敦刻尔克。

炒家如狼似虎:开盘前狂砸恒指期货,尾盘再做空港币,一天两头烧。

政府也硬刚:开市就扫盘,拉蓝筹,恒生指数从6660点被硬抬到7851点。

你砸100亿,我就拿200亿顶你,看看谁先喘不过气。

8月28日,恒指收盘7851点!

炒家跳脚,索罗斯郁闷,据说当晚损失几个亿,脸都绿了。

这一仗,港府动用了1200亿港币,动用外汇储备数百亿;救市成功。

香港人回忆那段时间,是“政府成了最后的堡垒”。

香港金融保卫战不是商业搏杀,是主权护卫。

它教会我们:自由市场不是没有底线的放纵,而是需要国家后盾的理性自由。

它也让全球看见:中国不会任人宰割,资本可以博弈,但不能撒野。

所以,香港没丢。国家守住了港元,也守住了尊严。

有人说,这是中国金融自立的起点,也是世界资本第一次知道:中国不是提款机。

“保不住香港,我们以死谢罪!都是轻的”

这句话太承重,但好在他们拼了,也赢了。

历史不会忘记那个夏天:

一个刚回归一年的香港,在中央撑腰下,硬生生顶住了全世界最凶狠的金融攻击。

资本市场有个真理:信心比黄金重要。

而那一次,我们用血性和决心守住了信心。


参考文献:

【特别推荐】"保不住香港,我们以死谢罪"!解密惊心动魄的香港保卫战!!澎湃新闻,2019-08-20

香港金融保卫战:港府对决索罗斯,鄂志寰,中国经济周刊,2019-09-30,期刊

打赢港币保卫战——访香港金融管理局总裁陈德霖,孙芙蓉 ,中国金融,2013-02-01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5-23

标签:财经   香港   保卫战   惊心动魄   细节   港府   金融   恒生指数   英镑   港币   市场   政府   东南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