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颁给霍普菲尔德和辛顿时,听到后,我第一反应是“这俩搞AI的咋拿物理奖了?朋友圈里不少人都在吵,有人说“这偏离物理老本行了吧”,也有人说“人家的研究本来就和统计物理沾边”。
后来,我翻了翻资料才发现,霍普菲尔德那神经网络模型,还真能和物理里的“伊辛模型”挂上钩,不是随便给的奖,其实,不光2024年,前几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早就开始“跨界玩”了,既有宇宙里的大发现,也有微观世界的新突破,咱们慢慢唠。
2020年那届奖给了研究黑洞的三个人,彭罗斯用数学证明黑洞是广义相对论的产物,根策尔和盖兹还观测到了银河系中心有超大质量黑洞,我一直觉得黑洞这东西特玄乎,看不见摸不着,全靠算和观测,能把这事儿研究透,这三位的功底是真扎实。
后来“事件视界望远镜”还拍了银河系中心黑洞的照片,正好印证了他们的研究,这前后呼应的感觉,就像做题对了答案似的。
2022年的奖给了量子信息科学,阿斯佩、克劳泽、塞林格做的纠缠光子实验,证实了贝尔不等式不成立,本来我以为量子这东西离生活很远,后来发现不是,现在咱们说的量子计算机、量子加密,全是从这儿来的。
IBM前两年还出了个400多量子比特的计算机,咱们国家“京沪干线”也用了量子加密,原来这些高大上的技术,根源都在诺奖认可的研究里。
2023年那仨搞出阿秒光脉冲的科学家也挺牛,1阿秒就是10的负18次方秒,快到能“拍”电子在原子里的运动,本来想觉得这就是个“快镜头”技术,后来发现不对,这技术能帮着研究半导体,现在芯片制造里不少难题,说不定就能靠它解决,实用价值比我想的大得多。
还有2021年那届,真锅淑郎和哈塞尔曼研究气候模型,帕里西找无序材料里的隐藏模式。
搞不清的人可能会问“气候和物理有啥关系?”其实不然,真锅淑郎的模型是联合国气候报告的核心,我们说的全球变暖,就是靠这模型算出来的,帕里西的研究更厉害,数学、生物、机器学习都能用,连新冠疫情传播模型都靠它优化过。
这样来看,物理学早就不是“关起门来算公式”了,跟其他学科混着来,反而能解决更多实际问题。
我猜大概率是高精度测量领域,为什么这么说?我们接着说,2025年为什么看好高精度测量?这些理由很充分,首先要说,高精度测量对物理研究太重要了,海森堡不是说过“能观测到的,只是能测量的”嘛,很多新发现都是靠测量精度突破来的。
比如,前两年欧洲核子中心测“缪子磁矩”,发现和标准模型对不上,这偏差说不定就是新物理的信号,要是测量精度不够,根本发现不了这事儿。
就拿时间测量来说,从以前的铯原子钟,到现在的光学晶格钟,精度越来越高,铯原子钟精度是10的负13次方,光学晶格钟能到10的负18次方,我们国家授时中心的锶光晶格钟,连续跑30天精度都没掉,这水平在国际上都靠前。
更厉害的是核钟,理论精度还能再高一个量级,要是做出来,说不定能帮着找暗物质,这可是物理界的大难题。
而且,高精度测量离咱们生活也近,平时用的北斗、GPS,全靠卫星上的原子钟,北斗卫星上的原子钟要是差1纳秒,定位就差30厘米,现在民用定位能到1米以内,靠的就是这精度。
以后,光学晶格钟实用了,定位能到厘米级,自动驾驶、精密农业都能受益,比如无人机播种,误差能少很多,对农民来说也是好事。
我认为,高精度测量能获奖,还有个原因是它符合诺奖“经受时间检验”的规则,从伽利略用望远镜观测天体,到现在用光学晶格钟测时间,每一次测量精度提升,不是巩固了旧理论,就是打开了新大门,这种能长期推动科学进步的领域,诺奖一般不会错过。
最后,想问问大家,你们觉得2025年诺奖会颁给高精度测量吗?或者你们有其他猜测?评论区里聊聊!
更新时间:2025-10-0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