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5年5月7日,从纽约启程前往利物浦的卢西塔尼亚号邮轮在即将完成航程的时候,在爱尔兰外海被一艘U型潜艇的鱼雷击沉,在短短18分钟内即宣告沉没,其惨烈程度比泰坦尼克号有过之而无不及。
被U-20号击沉的卢西塔尼亚号
船上的1800名遇难者来自世界各地。大多数人,包括男人、女人和孩子的遗体被冲上爱尔兰的海滩。这次惨案造成了非常严重的政治影响。
卢西塔尼亚号沉没后的插画作品
德国政府宣称这艘邮轮上载有军需品,因而是合法的打击目标。但是全世界其他国家都认为这是一次“世界罪行”。在此之前,从未出现过这种说法。
德国出版的卢西塔尼亚号宣传明信片
鱼雷被错误地描绘为击中了左舷
德意志帝国海军军旗旁边是海军上将提尔皮茨,他是潜舰战的主要支持者
法国和英国政府利用这次沉船事件中130名美国人殒命的事实,把美国拉入了战争,所以卢西塔尼亚号沉没一直称为“美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
《为卢西塔尼亚号复仇!今天加入爱尔兰军团》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爱尔兰招募海报
卢西塔尼亚号的沉没事件
背景
1903年,名称取自伊比利亚半岛西部的古罗马省卢西塔尼亚的卢西塔尼亚号,于苏格兰克莱德班克的约翰·布朗船厂开工。在完工时,卢西塔尼亚号曾一度是当时世界最快、最大的远洋班轮,但很快就被1904年开工的稍大的姐妹船毛里塔尼亚号所取代。西塔尼亚号开创了大西洋远洋班轮的新纪元,之后,大型邮船纷纷把速度和豪华同时作为追求的目标,其中最为著名的属白星航运的奥林匹克级远洋班轮(奥林匹克号、泰坦尼克号和不列颠号)。
卢西塔尼亚号的甲板设计图
卢西塔尼亚号在建造时,其建造与营运成本部分由英国政府补贴,条件是该船在必要时可转为武装商船巡洋舰(Armed Merchant Cruiser,简称AMC)。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英国海军部曾考虑征用卢西塔尼亚号作为武装商船巡洋舰,并将其列入官方的AMC名单中。
1907年,卢西塔尼亚号的处女航图像
然而,英国海军部后来撤销了这一决定。因此卢西塔尼亚号尽管保留在官方AMC预备名单中,实际上并未被征用。《詹氏世界舰船年鉴》1914年版中,仍将卢西塔尼亚号与毛里塔尼亚号一并列为辅助巡洋舰。当时所有英德双方时速超过18节的邮轮皆被列入此类舰艇清单中。
卢西塔尼亚号停靠港岸的照片
1914年秋至1915年冬,许多大型邮轮因大西洋乘客运输需求下降及为避免触雷或其他战争风险而被封存。部分邮轮后来被改为运输舰或医疗船使用。卢西塔尼亚号则继续维持商业营运,虽然当时的订票情况并不热烈,但仍足以维持航线开行。
1907年,卢西塔尼亚号的处女航图像(全景图)
随着海上威胁看似减弱,卢西塔尼亚号亦恢复原本的外观涂装。船名重新以镀金字体呈现,烟囱恢复冠达航运标准涂装,上层建筑也重新漆为白色。此外,船体黑色部分上方新增了一条青铜色/金色的装饰线条。
1914年8月战争爆发后,英国对德国实施海上封锁,并公布了一份广泛的违禁品清单,后来甚至将食物也列为违禁品。1914年11月初,英国进一步宣布北海为“军事区域”,所有进入该海域的船只若不遵守英国皇家海军的特定指示,将自行承担风险。
英国人的封锁区
随着战争进入1915年初,对英国航运构成新威胁的是德国的U型潜艇。最初,潜艇仅用于攻击军舰,战果虽偶有斩获,但主要属于战术性胜利。
战前停泊在基尔港德国潜舰舰队
U-20为左边第二艘
为了在大西洋上争取优势并确立海军的新战略角色,德国海军总司令于1915年2月4日宣称英国本土周边海域为战争区域,自2月18日起,该区域内的协约国船只可被不加警告地击沉。
德国人的封锁区
尽管德国当时仅拥有21艘潜艇,且大多未处于战备状态,外界普遍未将此威胁视为严重。美国政府对此警告德国,如有任何美国公民因此丧命,将“严加追责”。
UC1号潜艇内部结构示意
德国发表潜艇战宣言时,卢西塔尼亚号正横渡大西洋前往利物浦,其反应一度引发混乱。因应潜艇威胁,卢西塔尼亚号也在外观与操作上进行了部分调整。她被命令在战区内不得悬挂任何国旗;船长亦收到多项警告与建议,协助其判断如何最有效保护船只免于潜艇攻击。
1915年4月17日,卢西塔尼亚号自利物浦启航,展开其第201次横渡大西洋的航程,并于4月24日抵达纽约。
1907年卢西塔尼亚号抵达纽约市,是第一艘现代邮轮
1915年4月中旬,德意志帝国驻美大使约翰·海因里希·冯·贝恩斯托夫对潜艇战于2月启动以来的合法性持续抱持疑虑,并认为美国社会对其潜在危险性仍存低估。在与其他德国政府部门代表会商后,决定对美国媒体发出一则公开警告。该通告计划刊登于包括纽约在内的50家美国报纸上:
公告!
旅客, 凡欲搭乘横渡大西洋航程,敬请留意:德意志帝国及其同盟国与大不列颠及其同盟国之间现正处于战争状态;战争区域包括英国本土附近海域;根据德意志帝国政府正式公告,凡悬挂英国或其同盟国旗帜之船只,在上述水域内均有可能被摧毁;因此,凡搭乘英国或其同盟国船只于战区航行者,须自行承担风险。
德意志帝国大使馆
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1915年4月22日
该公告原定于4月24日、5月1日与5月8日(皆为星期六)刊登,惟因技术问题,最终延至4月30日才正式刊出,距卢西塔尼亚号回航仅剩一天。
德意志帝国大使馆发布关于美国公民前往英国旅行的‘官方警告’
于4月30日记载在卢西塔尼亚号宣传广告旁。
有些报纸甚至将警告与卢西塔尼亚号返航广告刊登于同一版面,形成引人注目的并列画面。
事件经过
尽管许多英国客轮已被征召参与战争任务,卢西塔尼亚号仍维持其常规航线,往返于英国利物浦与美国纽约之间。1915年5月1日中午,卢西塔尼亚号自纽约启程返回利物浦,比原定时间晚了两小时。
卢西塔尼亚号最后一次航程自纽约出发的影像记录
摄于1915年5月1日
当卢西塔尼亚号自纽约54号码头离开时,船上共载有1,960人,包括693名船员、3名偷渡者与1,264名乘客。乘客主要为英国公民与大量加拿大人,其中包括159位美国人。另有124名儿童。
在卢西塔尼亚号航行于大西洋期间,英国皇家海军海军部通过信号情报和无线电测向寻找技术,持续追踪由施维格上尉指挥的德国潜艇U-20的动态。该潜艇于4月30日从博尔库姆出发,向西北方向驶过北海。5月2日,U-20抵达彼得黑德,随后绕过苏格兰北部和爱尔兰,沿爱尔兰的西南海岸行驶,最终进入爱尔兰海。
瓦尔特·施维格,U-20指挥官
5月5日,德国U-20潜艇在金塞尔岬附近拦截了一艘商用纵帆船“拉索姆伯爵号”(Earl of Lathom),检查其证件后,命令船员弃船,随即以炮火将该船击沉。5月6日,U-20在快速岩(Fastnet Rock)附近向一艘自古巴出发、悬挂中立国旗的英国汽船“卡约罗曼诺号”(Cayo Romano)发射鱼雷,但仅以数英尺之差未击中。
5月5日22时30分,英国皇家海军向所有船只发出未加密警告:“爱尔兰南岸附近有潜艇活动”,而在午夜的例行晚间警报中则补充:“快速岩附近有潜艇出没”。
5月6日,U-20击沉了6,000吨级汽船“候选人号”。不久,U-20又击沉了另一艘未悬挂国旗的6,000吨英国货船“百夫长号”。这些行动均发生于法斯耐特灯塔附近,约在卢西塔尼亚号最终遇袭地点以东70英里处。
随附地图显示了卢西塔尼亚号与U-20于沉没前的行动路线
并标记了U-20于5月6日至7日期间击沉的船只及主要地理位置
5月6日早晨,卢西塔尼亚号仍位于爱尔兰南方750海里(1,390公里)外的北大西洋上。当晚,船上举办了水手慈善基金音乐会,在头等舱交谊厅内参加活动。至7日凌晨5时,卢西塔尼亚号航至快速岩以西南约120海里(220公里)处,与武装登船舰“鹧鸪号”会合。11时52分左右,卢西塔尼亚号收到来自海军部的另一则警告,警告内容为:
爱尔兰海峡南部有U型潜艇活动。最后一次报告位置为康宁贝格灯船以南20英里。
13时,船上又接获新讯息:
上午10时在克里尔角以南5英里处发现潜艇,正向西航行。
该讯息实际上不正确,因为当时该地区并无潜艇,但却让人误以为已经安全通过潜艇威胁。另一方面,U-20潜艇此时燃料告急,仅剩三枚鱼雷。当天上午,因能见度不佳,舰长施维格决定返航。上午11时,在目击一艘疑似英国巡逻船的渔船后,U-20潜艇选择下潜。
12时45分,由于当时能见度极佳,U-20潜艇再次浮出水面。13时20分,潜艇观测到远处有物体,施维格被召至指挥塔。最初,这些物体看起来像是几艘船,因为可见到多个烟囱和桅杆,但随后发现是一艘大型蒸汽船出现在地平线上。
13时25分,潜艇潜至潜望镜深度(11米),并以最大潜水速度9节设置航向,准备拦截目标。当两艘船只相距2海里(3.7公里)时,卢西塔尼亚号突然转向,施维格担心他失去了目标,但随后船只再次转向,这次航向几乎完美,有利于进行攻击。14时10分,当目标距离约700米(2300英尺)时,施维格下令发射一枚陀螺鱼雷,设置为三米(10英尺)深度运行,鱼雷沿着预定航线,约在一分钟内将击中目标。
卢西塔尼亚号遭到U-20鱼雷破坏的模拟图
14时12分,卢西塔尼亚号船长命令舵手将船舵打向右舷,全速向爱尔兰海岸靠近。舵手确认已执行,但船只失控,迅速无法再受操控。船长立即下令反转引擎试图停船,虽然引擎室收到了指令,但无法执行,因为爆炸后锅炉蒸汽压力持续下降。这使得卢西塔尼亚号无法改变航向,也无法自行搁浅以求自保。船上无线电操作员立即发出求救信号(SOS),并获沿岸无线电台回应。不久后,他又传送了船只的位置:距离金塞尔10海里(约19公里)处。
鱼雷攻击卢西塔尼亚号的示意图
14时14分,船上电力完全中断,舱内一片漆黑。电力中断约一分钟后,船长下令弃船。当时右舷纵向舱室已经被海水灌满,使船身右倾15度。在被袭击后六分钟内,卢西塔尼亚号的艏甲板(前甲板)便开始下沉。
卢西塔尼亚号与沉没事件附近的渔船“流浪者号”
虽然卢西塔尼亚号共配有48艘救生艇,理论上足以容纳所有乘客与船员,但最终仅成功下水6艘,且全都来自右舷。1号救生艇在放下时翻覆,原本艇上的乘客落水,不过之后救生艇自行翻正,并载上了多名落水者。9号艇(5人上艇)与11号艇(7人上艇)安全下水,后来又救起了许多在水中的幸存者。13号与15号救生艇也成功下水,两艇都严重超载,载有约150人。最后,21号救生艇(52人上艇)安全下水,在船体最终沉没前及时脱离了主船体。此外,部分可折叠式救生艇在沉没过程中从甲板上漂离,为一些幸存者提供了浮具。左舷也有两艘救生艇成功离开主船:14号艇(11人上艇)被成功放下,但因为艇塞未安装,艇身迅速灌水,不久便沉没。2号艇则是在艇上原本的乘客因翻艇落水后,新的乘客移除了缆绳与一条“触手般”的烟囱拉索后重新登艇,并在船沉前划离。
卢西塔尼亚号正在下沉的假想图
图中可见爱尔兰渔民正赶赴现场救援
施维格透过U-20潜艇的潜望镜观察到右舷甲板上的惊慌与混乱情景,并在14时25分收起潜望镜,驶离现场。施维格本人最终于1917年9月5日殉职,当时他指挥的U-88潜艇在泰尔斯海灵岛北方触雷沉没,全舰无人生还。
U-20在丹麦搁浅,被艇员自毁
卢西塔尼亚号从被击中到完全沉没仅花了18分钟,沉没地点距离金塞尔角11.5海里(21公里)。尽管距离陆地不远,但救援船只从爱尔兰海岸赶到现场仍需数小时。当救援抵达时,许多落水者已经因水温仅有52°F(11°C)而体温过低死亡。
当天傍晚,已有767名乘客与船员获救并被送往皇后镇(今科夫),但其中4人在上岸后不久死亡。这场灾难最终造成了毁灭性的伤亡:在沉没时,船上共有1,960人,其中1,197人(约61%)罹难,包括94名儿童及约128名美国人(当时官方统计数字略有不同)。
后续影响
卢西塔尼亚号的沉没在大西洋两岸引起了极度的震惊。美国和英国纷纷指责这是一场残酷的谋杀,德国的报纸则声称卢西塔尼亚号是一艘军火船,否则不会这么快沉没(80年代美国和德国人对躺在海底的卢西塔尼亚号残骸的勘测,证实了煤舱粉尘爆炸的观点)。
卢西塔尼亚号沉没的报道
美国国内“立刻对德国宣战”的呼吁声嚣日上。事发后,德国迫于舆论谴责的压力,宣布取消对客船和中立国船只的无限制潜艇战。
卢西塔尼亚海底残骸
直到1917年,由于西线战局的不利,才告恢复(德国恢复无限制潜艇战,直接导致美国向其宣战)。
1917年的漫画
描绘了威廉二世撕毁德国承诺的“无限制潜艇政策”
1917年4月6日,美国向德国宣战。
《拿起正义之剑》之招募海报
背景可见沉没的卢西塔尼亚号
《永远记住,没有德国》,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宣传邮票
——————分割线——————
- END -
编辑 | 卧阑听鱼
文献资料 | 网络
更新时间:2025-05-0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