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白了,iPhone Air 就是款失败品 —— 这可不是我随口说的。苹果削减产量、甚至推迟传闻中的后续机型 iPhone Air 2 的消息,足以说明这款手机的需求根本没起来。
对苹果来说,只要不是爆款,大概率就算没达到预期。但 iPhone Air 的表现堪称彻底扑街,这种情况虽不常见,却也不是没有先例。
说实话,看到这结果还挺让人失望的。这么多年来,我们都盼着 iPhone 能来点新东西,一款与众不同、值得入手的机型,而不是年年换汤不换药。但 iPhone Air 的问题 —— 或者说它的妥协与取舍 —— 实在太明显,让人无法忽视。
更关键的是,它不是苹果唯一的机型,甚至不是今年唯一的纤薄手机。一对比就露馅,iPhone Air 根本经不起推敲。抛开 “超薄” 带来的初期新鲜感,剩下的全是槽点,而且 “薄” 本身也没多吸引人。

它的价格是第一个硬伤。现在大家虽然对千美元级别的手机已经习惯,但 iPhone Air 不是唯一选择,更不是最便宜的。聊价格不能不提配置:新款标准版 iPhone 17 终于升级了 ProMotion 自适应刷新率显示屏,多了一颗摄像头,电池容量更大,性能还和 iPhone Air 持平,价格却更便宜。
对不太懂行的消费者来说,这完全说不通 ——iPhone Air 本该卖得更便宜才对。或许是高端材质、创新相机模组平台或新处理器推高了成本,但如果真是这样,苹果本可以再多做些妥协(虽然我也想不出还能砍什么配置了)。
在我看来,iPhone Air 本该是入门级或平价机型。如果 “Air” 的意思是更薄更轻,那它就不该卖得更贵。苹果的 iPad 产品线也有类似的命名混乱:iPad mini、标准版 iPad、两款 iPad Air、两款 iPad Pro,虽然配置和功能随价位递增还算规律,但 iPad Air 也不是最便宜的。
反观 MacBook 系列,现在回归到 MacBook Air 和 MacBook Pro 两款,逻辑就很清晰。除非你对 “超轻薄新款 iPhone” 有执念,否则花更多钱买 iPhone Air 毫无意义 —— 标准版 iPhone 17 明明更划算、更实用。
另一个明显的槽点是:它的 “薄” 根本没解决任何实际问题。和 iPhone 17、17 Pro 放在一起,“薄” 确实有点噱头,但它的屏幕尺寸是 6.5 英寸,比标准版 iPhone 17 还大,只比 17 Pro Max 小一点。

喜欢大屏的话这算是个优点,而且现在 iPhone 也只剩这一种额外尺寸可选 ——Plus 机型没了,mini 更是早就停更了。或许 “大屏 + 纤薄” 让边角操作稍微轻松点,握持感也略舒适,但对我来说,它还是太大了,放口袋里很别扭。这也是我过去几年一直用标准版 Pro 的原因。
“薄” 不等于 “小”,不像当年的 iPhone mini(安息吧)—— 虽然 mini 真的解决了尺寸问题,但大家也不买账。说实话,我从没听过有人抱怨 iPhone “太厚”,反而现在很多人宁愿手机厚一点,只要能换更大的电池、更好的性能,或者没有突兀的相机凸起。
iPhone Air 唯一的优点,大概是材质质感在全系列里算顶尖的。它的外观更像早年的 iPhone:镜面抛光钛金属质感、低调哑光玻璃背板,我这款是天蓝色,让我想起了 iPhone X(这可不是坏事,那款手机确实好看)。
但据苹果说,这套材质组合还不如 iPhone Pro 的 “复古新材” 铝合金机身。说实话,现在真的越来越难跟上苹果的材质命名逻辑了。

再夸它两句:A19 处理器比标准版 iPhone 17 的常规 A19 芯片更强,还配备了 12GB 内存;大屏是 LTPO Super Retina XDR OLED 自适应刷新率面板,亮度也有升级,这两点完全没妥协;正面是 Ceramic Shield 超瓷晶面板,支持 IP68 级防水防尘。
单看这些,它在很多方面都接近 Pro 系列,但在另一些方面,连标准版 iPhone 都比不上。
首先是扬声器:iPhone Air 底部只有一个单扬声器,简直拉胯。估计是手机上半部分实在塞不下第二个扬声器了,音质差异一耳朵就能听出来。
最明显的短板是相机:只有一颗 4800 万像素主摄,和标准版 iPhone 17 的升级款主摄一样,不如 Pro 系列。更关键的是,它没有标准版 17 的超广角镜头,更没有 Pro 系列的长焦镜头。

硬件限制让它少了很多功能 —— 超广角我平时经常用,更好的变焦能力在某些场景也很实用。就算它拍出来的照片和视频确实还不错,用起来也感觉特别受限。好在苹果给它配了新款前置摄像头,能拍横屏自拍,这一点还算良心。
据说苹果想在 iPhone Air 2 里加一颗镜头(如果真的会有后续机型的话)。我内心的 “阴谋论” 作祟 —— 我猜这些厂商故意阉割一些功能,就是为了明年能轻松升级。对我来说,单摄绝对是劝退点,虽然有人说 “没有垃圾微距模式”(毕竟不用切换镜头),但现在苹果那么重视影像,大家也早就习惯了多镜头功能,没几个人愿意倒退着用单摄。

最让人吐槽的肯定是续航。从参数上看,iPhone Air 的电池容量只有 3149 毫安时,比标准版 iPhone 17 少约 500 毫安时,比 Pro 系列少大概 1000 毫安时,比更厚的 17 Pro Max 少了近 2000 毫安时,是今年全系列电池最小的机型 —— 这一点毫不意外,毕竟机身薄,电池容量自然受限。
很多人说 “应该用更好的电池技术”,或者 “等一两年电池技术更成熟、更便宜了再推出”。但残酷的事实是,续航好不好很主观:能不能撑过一天,取决于你的使用强度。如果你是从 Pro Max 换过来的,惊讶于它撑不到中午,那只能怪你自己没摸清需求。
当然,苹果不该在续航上妥协这么多 —— 毕竟电池是手机的核心动力源。但如果你是轻度或普通用户,它的续航完全够用,亮屏时间能达到六七个小时。而且苹果的软件优化做得不错,能提升电池利用率和健康度,用几周后,它熟悉了你的使用习惯,续航可能还会更好一点。
说实话,电池容量是我对它的第一个槽点,我当时还吐槽 “这是自 mini 之后电池最小的 iPhone”。但冷静想想,这不是明摆着的吗?机身这么薄,电池技术又没突破,容量自然大不了。如果执意要选超薄机型,就得降低对续航的期待。
过去几年,我从来都不是苹果的辩护者 —— 事实上,我对近几年的 iPhone 没什么好话,它们年年都一个样,直到今年之前,我也从没直接推荐过。但今年的 iPhone 17 系列确实不错,升级幅度大,终于有了实质性变化。

唯独 iPhone Air,完全不值得入手。我甚至忍不住想:这款手机到底为啥存在?它不是市场上唯一的超薄手机,或许包括苹果在内的厂商都觉得 “薄就是潮流”;又或许,这是它们能想到的 “既与众不同又不至于太小众、太贵” 的方案(比如折叠屏就又小众又贵)。
不过有传闻说,折叠屏 iPhone 最终还是会推出。如果你了解三星的 S25 Edge—— 另一款超纤薄手机,有人说它的轻薄设计和组件,是后续推出的超薄 Fold 7 的铺垫(S25 Edge 研发了好几年,可能是三星想让折叠屏更薄的副产品,也可能反过来)。

所以或许,iPhone Air 只是未来折叠屏 iPhone 的 “半成品”,是苹果验证超薄技术的概念机,刚好落地成了一款过渡机型。不管真相是什么,iPhone Air 本身确实是一款失败品 —— 这很遗憾,但也在意料之中。
后续 iPhone Air 会怎么样?会不会有 Air 2?折叠屏 iPhone 会不会来?Air 会不会变成入门级机型?还是大家会越来越喜欢厚重的手机?我个人倒是希望有一款 10000 毫安时大电池的 “重量级” 智能手机。
你们觉得 iPhone Air 怎么样?有人入手了吗?喜欢吗?如果没买,会考虑吗?欢迎在评论区告诉我你的想法。
更新时间:2025-11-1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