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编辑:嵌入式大杂烩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北斗用了55颗卫星,美国GPS只用24颗,是不是我们技术差远了?”当你听到这个问题时,是不是也曾感到疑惑或不解?
图片来自于网络
今天我们不谈技术参数,只聊这55颗星背后的真实故事,你会发现,这多出来的卫星数量,不仅不是技术落后的证明,反而是我们突破重围、实现自主创新的具体体现,更因为它具备一项GPS无法实现的关键能力。
想搞明白卫星数量的差异,得知道上世纪90年代发生的事情,当时中国下决心搞自己的卫星导航,就像一个家底不厚的年轻人,想在一线城市扎根。
图片来自于网络
兜里没多少钱,技术也得从零攒起,最大的难关,是别人已经把“好位置”都占了,导航卫星的轨道,就像城市里的环路。
美国GPS起步早,占的是最核心的内环快车道,离地面近,跑一圈距离短,用24辆车就能保证24小时无死角巡逻。
图片来自于网络
等我们入场,内环早就没地儿了,我们只能去抢又高又远的外环,甚至是郊区公路,轨道更高,周长更长,想做到无死角覆盖,自然需要更多的“车”来接力。
这不是技术问题,这是生存问题,更要命的是,造卫星的核心零件,比如高精度的原子钟,人家不卖给你。
图片来自于网络
关键的频段资源,国际规则是先到先得,我们只能在别人挑剩下的缝隙里,艰难争取一席之地,所以北斗从第一天起,就注定了必须走一条完全自主的路。
从芯片到系统,每一个环节都不能受制于人。因为我们心里清楚,这东西是国家命脉,是信息时代的水电煤,绝不能把开关交到别人手里。
如果说多花些力气绕远路,是我们的无奈之举,那北斗独有的看家本领,则是我们智慧的反击。
图片来自于网络
你平时用导航,都是手机被动接收信号,它告诉你,你在哪,这就像听收音机,你只能听,不能说,GPS就是这样。
但北斗不一样,它除了让你知道“我在哪”,还能让你告诉别人“我在这”,这是个革命性的功能,它就像把导航仪和对讲机做到了一起,你既能收,也能发。
图片来自于网络
这有什么用?用处太大了,关键时刻能救命,想象一下,一艘渔船在茫茫大海上失联,或者一个探险家在沙漠深处遇险,手机没信号,传统的GPS只能让你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坐标,却无法向外界求救。
这时候,北斗就能派上大用场,遇险者可以直接通过北斗终端,把自己的精确位置和求救信息打包发出去。
图片来自于网络
后方救援中心瞬间就能收到,精准定位,展开营救,汶川地震时,灾区通信全部中断,成了一座信息孤岛,救援队两眼一抹黑,根本不知道里面什么情况。
正是靠着当时还不成熟的北斗一号,从震中发出了第一条携带坐标位置的短报文,为整个救援行动打开了突破口。
图片来自于网络
那时候的短报文,一次只能发几十个字,就是这几十个字,挽救了无数生命,而今天,北斗的短报文功能已经能发送1200个汉字,还能传图片和语音,累计救助的人数早已过万。
别觉得北斗只在军事、救援这些“高大上”的领域里发光,它早已像空气一样,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
图片来自于网络
你开车用高德地图,看到红绿灯倒计时,心里是不是踏实多了?这项覆盖全国的功能,背后就有北斗高精度定位的功劳。
共享单车的电子围栏,能让你在规定区域内精准还车,牧民在手机上就能看到自家牛羊的实时位置,水库大坝上毫米级的位移监测,背后都有北斗在默默守护。
图片来自于网络
从农业播种、电网授时,到金融交易、防灾减灾,北斗的应用,只受限于你的想象力,一个更让人骄傲的事实是,当年我们被“卡脖子”的导航芯片,如今已经白菜化。
国产北斗芯片的出货量早已突破数亿片,还带着技术和服务,出口到全球一半以上的国家,我们不仅建成了自己的路,还把这条路修到了全世界,带动了一条数千亿产值的庞大产业链。
图片来自于网络
所以下次你手机信号不好时,看到屏幕上跳出“GPS信号弱”,别再误会了,这只是个历史遗留的习惯叫法,就像我们管所有方便面都叫“康师傅”一样。
如今市面上几乎所有的国产手机,早已默认使用北斗系统,而且是多个系统联合定位,精度和稳定性远超从前,你用的,十有八九就是北斗。
回到最初的问题,北斗系统建成,为什么还要发第57、58颗星?其实,北斗三号系统,理论上35颗卫星就够用了,那多出来的二十多颗是干嘛的?
图片来自于网络
这里面有为了追赶进度、抢占轨道,在不同阶段发射的技术验证星,有早期服役,如今功成身退的“老兵”,但更多的,是备份和冗余。
这就像一支球队,除了11个首发队员,还得有实力强劲的替补,随时准备应对伤病和意外,保证整个赛季的稳定发挥。
图片来自于网络
这些“替补”卫星,保证了北斗系统在任何极端情况下都能稳如泰山,同时也为下一代系统的研发测试,提供了宝贵的平台。
我们去年底的发射,就是一次“在轨升级”,新卫星的技术更强,性能更优,它不是简单的数量叠加,而是对整个系统的迭代和优化。
所以纠结于24和55这两个数字,本身就问错了方向,这背后没有谁比谁“聪明”,而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发展哲学。
图片来自于网络
GPS走的是一条技术精英的捷径,而北斗,走的是一条自力更生的长征路,这条路虽然艰辛,但我们走得踏实。
因为我们把核心技术、安全命脉、未来发展的可能性,都牢牢攥在了自己手里,这55颗星,是中国人写在星空中的史诗,它不仅标记着我们每个人的位置,更标记着我们这个民族,在世界坐标中的位置。
参考信息
北斗卫星拿下收官之战,中国组建起覆盖全球卫星导航星座
澎湃新闻2020-06-24
北斗三号实现全员到位意味着什么?
2024年10月09日 08:21 来源:北京日报
为何你的手机还是GPS不是国产北斗?这其实是个误解
人民日报2019-12-28
更新时间:2025-07-2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