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武汉好多地方都飘雪花啦,大家都看到了吗?寒潮突然来袭,我猜你们一定想吃点热乎的。
最近我们认识了一位热衷分享武汉刁角美食的博主@赛博老登李老撕,你可能也刷到过他的视频,土生土长的武汉伢,从小家里经营餐馆,美食雷达灵敏。
最爱往老社区、老巷子里钻,帮大家找记忆里的武汉味道。
我们请他推荐了5家口味地道、人情热乎的小店。有的藏于深巷,还引来吃货集体排队。天冷了,跟我们去吃点热乎的,暖暖胃~


这家「监利面馆」要不是李老撕带路,我觉得我这辈子都要与它擦肩而过:它地处汉正街居民楼的二楼,非常隐蔽,生意却意外火爆,经营了16年。
李老撕告诉我们,这是汉正街开得很早的监利面馆,带来了监利早酒文化。每天清晨,忙活了一晚上的扁担、生意人,会来这儿喝酒吃面,气氛松弛。


店里的招牌是干挑面,类似干拌面,有丰富的浇头选择,比如猛火现炒的鳝鱼丝、财鱼面,卤好的牛肉、牛腩。
他家的面蛮精神,不糊汤。我打听过了,是定制的碱水面,热水煮过之后再过一道冷水,浇上刚炒出来的浇头。
最关键的是,最后淋的那一勺红油,面拌起来油润爽滑,入口筋道。红油是老板自己琢磨,用筒子骨、肉沫,加上一点青花椒、醋等调料熬出来的,香喷喷。
店里最能体现功力的是“鳝鱼丝干挑面”,三两左右的鳝鱼,去骨切丝,猛火现炒,吃起来完全不腥,28元一碗。



老板卤菜的手艺也不错,朋友点了一碗卤牛肉面,选用的牛腱子肉,卤得软烂进味。吃完就感慨,老板开个卤菜摊生意应该也会红火。
既然可以喝早酒,就意味着这里不止有面,下酒的卤味、小锅仔、小炒,应有尽有。两三好友,一杯小酒,日子再累,也过得有点盼头。


监利面馆(全新社区店)
地点 | 硚口区全新街华新巷家利副食旁上2楼平台
时间 | 06:30-15:30


“八铺街是老武昌城的地界,过早非常地道”。李老撕向我们推荐「姚明糊汤粉」,顺带安利了八铺街的过早。
「姚明糊汤粉」是这条街上的元老之一,老板姚明,性别女,没有2.26米的身高,今年50多岁,一头乌黑长发比文旅君的还浓密。
七十年代,老板外婆那一辈,就已经开始在糊汤粉里打鸡蛋,后来这种做法一直延续了下来。




△店里的油条师傅做了20多年油条,炸出来的油条胖乎乎的,香酥松软,和鲜浓的糊汤粉是绝配
她家的鱼糊汤熬得香浓,每天用小鲫鱼熬制,再和浓香的米浆混合,最后撒上黑胡椒。
进店后,会发现鱼糊没有放在保温桶里,而是放在在一口一米大的铁锅里,小火加热保持热气升腾。这样可以快速冲散鸡蛋,喝起来只有鲜,没有腥。
不想在碗底加鸡蛋的朋友,直接选择糊汤粉即可。她家的糊汤粉胡椒味特浓,可以清晰看到漂在上面的细碎黑胡椒壳。
但吃起来倒不觉得十分辛辣,配上炸得胖乎乎的油条,只觉得鲜香,入口熨帖舒坦。仔细观察,会发现几乎每个人的碗都见了底,一碗糊汤粉被嗦得干干净净。



△店里的糊汤粉分大碗小碗,糊汤粉5元/小碗,6元/大碗,加鸡蛋则加1元。
姚明糊汤粉(解放桥小区店)
地点 | 武昌区八铺围堤与八铺街交叉口西南50米
时间 | 06:00-11:00(卖完收摊)


“硚口的过早水平,全武汉最高!”
李老撕在硚口工作过几年,遍尝硚口美食,得出了这个结论。
原因有三个:这里是汉口之根,也是热干面的发源地,另外,硚口很多家过早店都是有传承的。
“这也是本地人公认的啊,不是我随便说的”。



△「老字号水饺」店内没有座位,旁边健身器材区摆着几张小桌子
他分享了两家开在硚口的水饺店,做的都是传统汉派水饺,判断的基本标准是:
定制碱水皮、筒子骨熬的骨头汤,碗底会放猪油、胡椒、虾皮,肉馅现调,水饺现包现下,吃的就是那一口鲜。
「老字号水饺」的位置隐蔽,总是在排队。铺子开了27年,靠近长堤街。
有一个婆婆跟我介绍,我们这都是老街坊了。店里的嬢嬢姓方,爹爹姓贾,今年都60多岁了,嬢嬢的哥哥80多岁了,每天在店里帮忙。
水饺小碗7元,大碗8元,天天看着他们现包现煮,干净卫生实惠。

「尚和水饺」附近是菜市场,要热闹许多。老板家里人之前是做白案的(白案,负责面食的工种),后来他学了手艺,便开了这家水饺店,一开就是35年,从小伙子做成了爹爹。
有人说他家的汤底熬得香,把点猪油、胡椒粉就鲜得不行。我问了,就是用筒子骨熬得汤,冇得么斯科技与狠货。
来这儿吃的多是熟客,我们遇见了一位姐姐,上初中时就经常来吃,现在带着老公和女儿回来解馋。小女孩走之前跟老板打招呼,甜甜地喊“爷爷再见”。


△店里的骨头汤熬得鲜,现在很多人提倡少油,如果没有特意叮嘱,一般不会在碗底加猪油。
老字号水饺
时间 | 06:00-12:00(卖完收摊)
地址 | 硚口区汉中西路55号
尚和水饺
时间 | 07:00-14:00
地址 | 硚口区汉中路20号


李老撕不愧是老饕,聊起我们写过很多次的大成路,又被他安利了一家“遗珠”。
他着重推荐的是「郑麻婆汤包」,开了30余年,原先在户部巷,后来搬到了大成路。
郑婆婆,武汉本地人,年轻时顶职父亲在「生香酒楼」做白案,1993年获得叁级面点师的技术职称,正式成为了一名白案师。
她发现,武汉人口味重,便创新了汤包的做法,研究出了麻辣烫包。在鲜肉汤包的基础上升级,加麻辣油,加烤肠。




△她家的汤包皮做得软韧,提起来不用担心会破
麻辣汤包28元8粒,推荐一定要搭配店里的醋一起吃,麻辣中带着鲜甜和酸香,滋味丰富。烤肠粒和肉馅儿混在一起,吃起来带点脆脆的口感。
店里的醋选得讲究,专门选用镇江的香醋,不会掩盖住汤包的香味。
现在郑婆婆年纪大了,由女儿接过接力棒,传承自己的手艺。不变的是每天用猪皮熬皮冻,每一笼汤包都坚持现擀皮现包现蒸的做法。
可能效率会低一些,但是很安心。

郑麻婆汤包
时间 | 12:00-22:30
地点 | 武昌区彭刘杨路88号
发现没有,武汉的味道,其实就藏在这些不起眼的小巷子里。
这里没有高楼大厦的恢弘壮观,却有热腾腾的生活和暖暖的人情味。欢迎大家来探索舌尖上的武汉,“跟着美食游武汉”。
上周末,江汉路举办了“知音湖北·超级文旅日”17寻味荆楚武汉主会场活动。武汉市文化和旅游局联动全市文旅商资源推出千万元文旅产品包,不仅包含美食店尝鲜代金券,还有东湖、知音号等热门景区超低折扣。
进入“武汉文旅码”平台即可抢购,部分有效期将持续至2025年12月31日。

编辑| 葆 芩
摄影| 廖晨阳、path
设计| 胖 虎
更新时间:2025-11-1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