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1870字 阅读3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有人刚刚还在说笑,下一秒就倒地不起,有人凌晨胸口一闷,家属送来时人已经没了意识。心梗、脑梗发作的速度,远比你想象得快。
我们都知道,这类突发疾病“时间就是生命”。发作后前3分钟是黄金抢救期,如果能在这段时间内正确应对,很多人其实可以活下来。但问题是,大多数人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做。
今天,我要告诉大家一个关键时刻能“救命”的办法——按压“内关穴”。
我们先得搞清楚心梗、脑梗到底怎么来的。这类疾病的本质,是血管突然堵了。
比如心梗,是心脏供血的冠状动脉堵住了,心肌因为得不到血就开始坏死;脑梗,是大脑的某条动脉堵了,脑细胞没氧没营养,很快就“熄火”。
堵得越久,坏死范围越大,后果越严重。所以医生总说:“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大脑。”
但很多人明明已经出现症状了,却没当回事。心梗的早期表现可能只是胸闷、出汗、恶心,甚至不典型到你以为只是胃不好。
脑梗发作前也可能只是头晕、舌头发麻、说话含糊一会儿。等到真的倒下去,家属再慌慌张张打120,已经晚了。
这时候,如果有人懂一点急救知识,就可能扭转局面。
我们常说“黄金三分钟”,但现实里,救护车一般需要10~20分钟才能赶到。这段时间里,能不能挺过去,往往就靠你自己,或者你身边的人。
这就是我想教大家的重点:内关穴。它在中医里叫“镇心要穴”,现代医学也发现,它与自主神经系统、心血管调节密切相关。
简单说,它能帮助心脏稳定节律、缓解血管痉挛、减少恶性事件的发生风险。在突发心脑血管事件的第一时间,按压它,能为抢救争取宝贵时间。
位置并不复杂,用你自己的手就能找到。
把一只手掌心朝上,另一只手的三根手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并排放在手腕横纹上,从手腕往上量三横指的地方,在两根筋之间,按下去会有酸胀感的那个点,就是内关穴。
按压方法如下:用拇指垂直按压内关穴,每次按压5秒,放松2秒;持续按压1~2分钟,或直到症状缓解;双侧都可以按,但建议先按左手,再按右手;可配合深呼吸,帮助身体放松。
很多患者发作时会焦躁不安,呼吸急促。这个时候,一边按压内关穴,一边让他缓慢、规律地呼吸,能帮助身体逐渐“稳下来”。
特别提醒:这不是替代治疗,而是争取时间的急救措施。一旦发现疑似心梗、脑梗症状,第一时间拨打120,按压只是“过渡”,而不是“解决”。
并不是只有心脑血管病患者才需要这个知识。实际上,以下几类人尤其应该牢记:
有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史的人,这些是公认的心脑血管病高危因素;
有家族病史的人,比如父母有过中风或心梗;
经常熬夜、应酬、情绪起伏大的人,这些会让血管长期处于“紧绷”状态;
40岁以上的男性,以及绝经后的女性,这是发病高峰期;
已经发生过一次心梗、脑梗,但目前恢复良好的人,二次发作的风险更高;
如果你自己属于这些人,建议现在就去学会这个穴位的位置,把它记牢。如果你是家里的“主心骨”,也请教会你的家人。突发事件从不会提前通知,准备好,才不慌张。
可能有人会问:“按个穴位,真的有用吗?”我可以明确告诉你——这不是迷信,有循证医学支持。
已有多项研究提到,刺激内关穴可有效调节心率变化、缓解心绞痛、减少心律失常发生率。
临床试验显示,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在送医途中按压内关穴,较对照组可显著减少猝死率。
世界卫生组织(WHO)也早在2008年将内关穴列入“优先推荐的临床应用穴位”之一。
当然我们也要强调,这种急救方式不能替代药物溶栓、支架植入等规范治疗,但在等待过程中,它确实能让你多撑几分钟。
很多人对心脑血管病的误判,都是从一句“我歇一会就好了”开始的。
别以为自己年轻、身体好,就不会中招。现在心梗、脑梗的发病年龄正在迅速年轻化,门诊里三十多岁发病的也不少见。
在医生赶来之前,记住今天学到的这一个动作——按压内关穴,也许,它就是你或家人的“生门”。
参考文献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2023年第11期,《内关穴按压对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中华内科杂志》,2022年第8期,《基于自主神经调节的内关穴镇心机制研究》
WHO标准针灸穴位命名与定位(2008版)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23》,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发布
《中国卒中防治报告2022》,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
感谢每一位关注我们的你!有你在,我们会更好!
更新时间:2025-08-2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