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在辅导家长的过程中,很是感慨,品学兼优的孩子突然变得摆烂颓废,让父母非常痛心,无法接受。
我很能理解家长的心情,也懂眼见之前乖巧懂事,三观很正很暖的孩子性情大变而无奈和陌生时的落差与落寞。
但还想说现在的果,都是过去种下的因不对。
01
来找我咨询的厌学孩子家长,孩子几乎都遇到了厌学和摆烂以及叛逆等情况。
要么勉强上学,要么隔三差五请假,要么自驱力不足,要么处于休学复学状态。
听着家长说之前孩子的成绩多么亮眼,孩子有多么懂事和上进以及自律,现在就有多颓废和摆烂以及沉迷游戏。
很多家长看着孩子现在的状态,非常焦虑和痛心,也想不通:
我的孩子怎么会变成这样?乖巧懂事,积极上进的孩子,为什么会突然变得叛逆和厌学?
其实孩子叛逆厌学并不是如父母认为的那般,突然发生的,只是之前孩子有情绪或轻微厌学时,父母没有觉察到而已。
或者说,在最初孩子厌学或不想写作业,以及情绪有波动的时候。
父母也意识到了,但并没有多想,不写作业就催和吵,以更严厉的方式控制。
孩子情绪有波动不开心的时候,父母就上一堆大道理:
多大点事啊。你不要总想这件事,它就不是事,你要坚强一点,想开点,知道什么事情对你最重要,不重要的事就不要纠缠。
父母说的看似都对,但实际上对孩子情绪溶解没有任何作用,反而会阻隔孩子倾诉的欲望。
孩子心有苦闷,又无法释怀,有着对自我的高要求,又无法接纳现实的落差,情绪无法流动时,就变成了郁结状态,慢慢的向内攻击自己。
02
让父母最痛心的事情,就是品学兼优的孩子摆烂和厌学,用什么样的方法,孩子都一副消极颓废模样。
父母也想不通,自己精心养育的娃,事事操心,培养习惯,精心呵护,为孩子付出了很多时间和精力,怎么就变成这样了。
看着过去孩子亮眼的成绩,想着孩子过去的各种闪耀以及光坏,悲伤欲绝和意难平。
巨大的落差与内心的痛苦,让父母觉得自己的孩子不该这样啊!
对父母的难过与不接纳,我很理解。我娃从初中的尖子生到高中的中等生,甚至连重点班都没进去,刚开始我也不接纳,心理落差很大。
但不接纳的结果是孩子更加摆烂,甚至出现了厌学和想要休学的念头。
没有一个孩子不想变优秀,没有一个孩子不想上进。但孩子被内疚和落差感包围时,他的价值感,存在感是极低的,自信体系也被摧毁了。
孩子为什么会因为一次人际关系的问题,或者成绩的下滑或分班问题而变得郁郁寡欢,甚至厌学和摆烂呢?
像人际关系,成绩或分班的落差等,只是问题的抓手,核心问题在于家长教育方式。
家庭教育方式的不同,也会导致孩子个性与想法以及逆商的不同。
有不少家长只看成绩,只抓习惯,孩子只用学习就好,其它事情一律都是父母包办,在顺境中孩子看起来积极乐观和努力上进。
但这一切都是在父母强力的推动下进行的,孩子内心还是比较脆弱,孩子的自信完全依赖于外界。
当外界没有正向反馈时,孩子的自信体系就坍塌了。
所以说孩子之所以突然变得厌学和摆烂,只是维系孩子自信的那根救命稻草倒了而已。
孩子的学习能力从来没有问题,只是孩子的心力与心理开了小差。
03
在咨询过程中,看到那些品学兼优的娃变得厌学和摆烂,很是痛心。
因为我也是妈妈,我也用过同样的错误教育方式,为孩子遮风挡雨,为孩子全然包办,对孩子高度控制,把孩子保护得特别周全,孩子只用学习就好。
顺利的时候特别顺,春风得意,孩子觉得被人认可倍有面,于是更有动力学习,每天脸上都挂着笑容。
看似岁月静好,但也暗含很多隐患:
让孩子觉得有价值感的只有成绩,只有老师的认可,同学的仰慕;
孩子会时不时怀疑自己除了成绩,没有什么其它优势,会羡慕朋友很多,混得开的人;
孩子对自我要求很高,尤其是对成绩的下滑会情绪波动很大;
孩子又自负又自卑,觉得聪明的人不需太努力,努力是没苦硬吃,在落后于人时又很不甘心。
这些都为孩子厌学和摆烂,埋下了不少雷。但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
孩子的很多想法,很多都受父母观念的影响,跟父母太想对孩子好,对孩子保护太多,有太强的控制欲和唯成绩论,有着密切的关系。
父母一心只在乎孩子的成绩,习惯,去忽略了孩子心理韧性和自洽力的培养,这些都会埋下废掉青春期孩子最快方式的雷。
更新时间:2025-09-1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