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聘任科技专员,让“硬核科技”在生产线上“开花结果”

9月1日,记者从市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我市研究出台《威海市科技专员聘任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通过一系列体系化的政策举措,持续深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有效融合,首批聘任科技专员198人。

图源:威海发布

去年,我市面向全国高校院所选聘106名科技副总、协同创新工程师,精准对接企业开展产学研项目合作,在此基础上,今年出台《管理办法》,明确科技专员聘任条件、职责任务、聘任程序、待遇保障,为科技专员聘任提供全方位保障。

在职责任务方面,《管理办法》明确,聘期内科技专员主要有5项职责,包括帮助企业制订创新发展规划,完善创新组织管理机制;凝练技术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技术攻关、解决技术难题,推动科技成果在企业转化;梳理企业创新需求,帮助对接匹配各类创新资源,搭建科技交流合作平台;优化企业人才队伍,为企业引进培养高层次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开展创新能力培训辅导,协助企业建设创新平台,申报科技、人才、知识产权等各类项目,争取政策资金支持等。

有关待遇保障,《管理办法》明确,每年将根据科技专员履职的考评情况给予一次性工作津贴。符合条件的科技专员可享受我市高层次人才“绿色通道”服务,同等条件下优先推荐参评国家、省级重点人才工程,优先纳入“威海英才”资助计划予以支持。同时鼓励高校院所积极推动人才到企业担任科技专员,在职称评定、项目申报、岗位竞聘、考核管理、表彰奖励等方面予以支持。

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谭远国介绍,为加大科技专员选派力度,市科技局深入一线开展靶向调研,编制技术供需两张清单,为常态化开展产学研对接交流、组织科技专员选聘工作奠定扎实基础。自今年6月印发科技专员申报通知以来,目前首批聘任科技专员198人。

在首批聘任的科技专员中,从高校院所选派情况看,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62人、山东大学(威海)32人、山东药品食品职业学院23人、威海海洋职业学院22人、威海职业学院18人、哈尔滨理工大学荣成学院17人、山东交通学院威海校区10人、山东外事职业大学1人、威海技师学院1人、威海市农业科学院6人、吉林大学威海仿生研究院4人、威海激光通信先进技术研究院2人。从人才学历、职称层次看,博士112人、硕士75人,硕士以上占比94.4%,副高级以上职称120人,占比60.6%。从选派目标企业看,合作服务的企业共154家,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共123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96家、科技型中小企业93家;规上企业60家,规下企业94家。

深化科技产业高效融合,打好产学研融通创新政策“组合拳”,完善产学研合作补助机制,我市出台实施《威海市产学研合作补助资金实施细则(试行)》,鼓励支持企业与高校院所开展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按不超过实际支付金额的5%给予购买方补助,每家企业每年补助金额不超过30万元,全面调动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的主动意识,以制度创新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政策实施以来,共备案产学研合作合同156项,合同额1.43亿元。

深化“揭榜挂帅”科研攻关组织模式,我市还出台《威海市科技计划项目“揭榜挂帅”实施工作指引》,建立“揭榜挂帅”技术需求常态化征集工作机制,累计实施“揭榜挂帅”榜单项目13项,涉及电子信息、先进制造、海洋生物等重点领域,创新效能显著提升。畅通产学研合作交流渠道,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组织科技合作名校直通车、院士专家行等产学研对接交流活动,带领企业走进高校,邀请院士专家来威,搭建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对接桥梁,共推动促成产学研合作340余项。增强平台建设与产业布局匹配度,围绕重点产业领域关键共性需求,鼓励支持科技型企业与市内外高校院所强强联合,以骨干企业为依托建设各类科技创新平台,打造涵盖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技术开发、成果转化的全链条创新平台方阵,建设省级以上创新平台500多家,突破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产出以手术机器人、高性能碳纤维、威海壹号卫星等为代表的重大创新成果。

强化科技资金保障,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我市财政部门始终聚焦全市科技创新战略需求,把支持科技创新摆在突出位置,持续加大财政投入,优化支出结构,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提供坚强保障。今年上半年,全市科技支出已超3亿元。“2025年市级预算继续安排科技创新资金6000万元,重点加大对高新技术企业培育、重点实验室、创新创业共同体、产学研合作及聘任科技专员等支持力度,为提升全市科技创新水平提供财力支撑。”市财政局四级调研员薛垂山介绍。

山东大学(威海)科研管理办公室副主任陈昌珠介绍,校区聚焦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发挥新材料、智能制造、空间科学等学科优势,近五年来与威海企事业单位达成合作项目500余项,占校区对外科技合作总量的一半以上。本次选派的32名科技专员,精准覆盖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海洋科技、新能源等重点领域,将深度对接山东捷讯通信、威海广泰空港、好当家集团等企业。

“我校深入摸排重点产业技术需求清单,系统梳理校内教师专业特长清单,通过两张清单搭建双向交流对接平台,建立定向组织选派机制,确保供需匹配度和聘任契合度。本次共为威海市51家企业选派科技专员62人,服务领域涵盖先进复合材料、船舶海工、低空经济、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重点产业。”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科技发展处副处长李精一介绍,校区将坚持“全链条服务、多模式创新、深层次协同”,构建覆盖知识产权运营、成果转化对接、人才协同支撑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深度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来源:威海日报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04

标签:科技   威海   开花结果   专员   产学研   企业   威海市   院所   我市   需求   高校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