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赞英雄②丨民心伟力铸就胜利丰碑——皮定均豫西抗战纪事

编者按:中原大地不仅是文明之源,更是红色热土。从杨靖宇腹中满是草根而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到彭雪枫带领红十三团“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必胜信念,再到吉鸿昌“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的英雄气概……河南籍的抗日英雄们“誓与山河共存亡”,用生命奏响了爱国主义的英雄赞歌。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大河网学术中原推出特别策划《“理”赞英雄》,礼赞英雄们在抗战过程中形成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让英雄的故事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让我们从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中汲取奋进力量,以精神之光照亮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

传奇将军皮定均,以“皮旅”威震中原,孤军深入豫西日占区腹地开辟抗日根据地。这块以民心为基石的根据地,成为中原抗战取得胜利的战略支点,被誉为“砥柱中流的孤岛烽火”,彰显出中国共产党“人民战争”的蓬勃伟力。

一、孤旅渡河:历史变局中的正向抉择

面对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大溃败,皮定均主动肩负起在日、伪、顽势力交织地开辟根据地的重任。1944年4月,侵华日军为摧毁美军在华空军基地并挽救自身在太平洋战场上的颓势,发起代号为“一号作战”的战略性进攻,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中共中央为收复失地,控制中原战略要地,作出向河南进军的部署命令。由太行军区第三团和新编第三十五团组成的豫西抗日独立支队(后改为豫西抗日游击第一支队)共1700余人,在司令员皮定均、政治委员徐子荣的率领下,于1944年9月由林县郭家园誓师出发,向豫西挺进。支队在济源西南之蓼坞渡口击退敌军河防部队,强渡黄河后挺进登封一带。

凭借灵活机动的战术创新和军事胜利,皮定均在豫西的抗战活动迅速展开。支队在向嵩山挺进途中,获悉日寇为从空中向豫西驻军提供给养,在登封周围几个县强征万余名中国民工在嵩山脚下赶修机场,皮定均率领支队在夜间奇袭机场并解放民工,破坏了日军在登封建造军用机场的计划。至9月30日,皮定均率领支队打退日伪军的阻击,进至登封、临汝、禹县边大峪谷地区。10月16日,皮、徐又率支队奔袭正在修复中的巩县黑石关铁路大桥日军据点,歼灭日伪军百余人,解放修桥民工两千余人,切断平汉线运输。至 10 月底,建立登封、巩县、偃师、伊川等多个抗日民主政府和县级办事处,迅速打开嵩箕地区的抗日局面。

皮定均在日、伪、顽多重势力夹击中开辟了持久的抗日根据地,为抗战胜利奠定雄厚基础。1944年11月至1945年初,支队多次粉碎敌伪扫荡,1945年2月,皮、徐支队与王树声、戴季英、刘子久等各自率领部队在嵩山地区会师,将部队整编为河南人民抗日军第一至六支队。其中,皮定均所率支队被整编为河南人民抗日军第一支队兼河南军区第一军分区,皮定均任司令员,徐子荣任政委。并在一至六支队的活动区域成立一至六地委和专署,及二十余个县委、县政府,至此,豫西抗日根据地基本形成。在中共河南区党委和河南军区的统一领导指挥下,皮定均所率支队与其他支队互相配合,取得攻克偃师缑氏伪据点、歼灭巩县琉璃庙沟日伪军、攻克临汝县城、击毙登封大冶镇伪军等军事胜利。经过大小百余次战斗,抗日根据地不断巩固和扩大。

二、鱼水淬刃:人民战争哲学的生动实践

皮定均以优良作风和严明纪律取信于民,争取人民对抗战工作的信任与支持。皮定均在率领支队进入嵩山、箕山地区之初,便遵照中共北方局书记邓小平“依靠党的政策、宣传教育群众、发动组织群众抗日”的指示,派遣支队兵分四路深入嵩山、箕山、宜阳东赵堡、临汝大峪店及登封县的东西白栗坪一带活动,以贴布告、刷标语、散传单等形式宣传党的抗日政策,组织发动人民广泛开展抗日游击战争。还制定《约法五章》,坚决贯彻民主制度,保障人民的言论、集会、结社、武装抗日之自由权利,做出废除苛政、救济灾荒、减轻民负及发展生产等承诺,以示和豫西人民同甘共苦、团结抗日的决心,皮定均领导的抗战活动受到人民广泛拥护。

通过加强干部培养与组织建设,皮定均扩大豫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社会基础。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发展河南敌后工作的指示,皮定均率领支队积极宣传革命思想,开展文化教育工作,培养知识分子参加抗战工作。1944年10月25日,支队在偃师(后移至巩县)开办豫西抗日军政干部学校,皮定均讲授游击战术并担任校长,徐子荣讲授群众运动并担任政委,干校以随军学习的形式,趁战斗间隙或途中休息时开展军事演习活动,拥有党员身份的学员还需参加组织生活并学习延安整风精神。接受培训后的学员大多成为支队优秀干部和指挥员,政治觉悟、理论水平和军事素质获得提高,为抗战胜利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通过开展倒地运动和减租减息等卓有成效的社会改革,皮定均广泛动员人民参与抗战。在中共河南区党委的指示下,皮定均率部通过双方协商、群众评议、政府批准的方式开展倒地运动,获得土地的人民踊跃参军、参政,并主动为部队提供后勤保障与军事支持。1945年初,在攻打登封市大冶据点时,为解决战斗中伤病员的救治问题,当地人民主动腾出院落、房屋及窑洞供伤员、医院工作人员及警卫战士使用。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皮定均率队向登封守城敌军发起总攻。白栗坪村民向部队传递敌情,城郊群众自发组织担架队和送粮队,嵩山民兵参与爆破作业,在人民的支持与帮助下,顺利解放登封,登封的光复标志着河南境内日伪势力被彻底肃清,豫西根据地与太行军区连成整体,完成毛泽东“绾毂中原”的战略构想。

三、民心铸岳:皮定均豫西抗战的永恒启示

民心所向、人民支持是皮定均领导豫西抗战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人民战争的核心要义是要以人民群众为主体,统一人民群众的意志,发挥人民群众的智慧,凝聚人民群众的力量。皮定均及其部队以优良作风和严明纪律取信于民,与人民《约法五章》并制定三项纪律八项规定,在根据地开办党校、短期培训班和干部学校,保证部队的组织纪律和作风建设,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促进军民团结、提高部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提供重要保证。正是因为皮定均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人民解放而不懈奋斗,才能释放蕴藏于广大人民中的战争伟力,团结带领人民取得豫西抗战的胜利。

紧紧依靠人民、充分相信人民是皮定均领导豫西抗战取得胜利的指导原则。毛泽东指出:“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只有动员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只有依靠群众才能进行战争”。皮定均将中国共产党的人民战争革命理论创造性地运用于豫西特殊的社会环境,通过改善豫西地区人民生活,赢得人民的政治认同,以灵活机动的战术创新,在日、伪、顽多重势力夹击中开辟持久的抗日根据地,凭借军民融合鼓动人民为抗战活动做出贡献。其高超的统战艺术和军事创造力印证了只有人民战争,才能打败日本,只有密切联系群众,保证同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才能得到人民的支持和拥护,取得人民战争的胜利。

坚持动员人民、放手发动人民是皮定均领导豫西抗战取得胜利的根本途径。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指出:“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在中共河南区委的领导下,皮定均发动人民广泛开展伏击战、麻雀战等战术战法,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为赢得抗战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从夜袭机场、曹村伏击的军事奇谋,到减租减息、倒地运动的社会改革,皮定均的豫西抗战实践印证了人民群众只有被发动起来、组织起来、团结起来、武装起来,才能真正成为一支强大的革命力量。其抗战实践所彰显的人民立场、群众路线、创新勇气和务实作风揭示了中共抗战的底层逻辑,见证“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初心与实践。

豫西抗日根据地的重要领导人皮定均、徐子荣的陵墓坐落在登封市革命烈士纪念馆内,这里安葬着众多革命先烈,是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英烈已逝,风范永存,其为民初心和铁血精神永远烛照后来者前行之路。

(作者:王笛 单位: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与考古研究所)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09

标签:历史   伟力   丰碑   民心   纪事   英雄   支队   登封   河南   嵩山   人民战争   中原   部队   偃师   伪军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