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8日,长江和记实业(长和)发布公告,承认与贝莱德财团长达145天的独家谈判期届满但交易未成,被迫引入中国内地战略投资者中远海运重组交易架构。
这一公告标志着李嘉诚家族试图通过出售全球港口资产套现减债的计划彻底生变,更揭开了中美在巴拿马运河控制权博弈的冰山一角。
长和原计划将全球43个港口分拆为41个售予加拿大、2个核心的港口售予美国贝莱德集团,以规避中国反垄断审查。
但是这一操作被监管部门迅速识破,国家市场监管总局3月启动审查,4月27日明令禁止规避行为,违者最高罚年销售额50%。
拆分后的美洲资产包(含巴拿马运河两端港口)和欧亚资产包虽单项规模低于申报门槛。
但协同效应可能使贝莱德实质控制太平洋-大西洋航运定价权,甚至通过“特别通行费条款”对中国船只加征费用,威胁价值2.3万亿美元的海运贸易安全。
而且,根据《反垄断法》第二条,即使交易不涉及中国境内港口,只要对中国市场竞争产生排除、限制影响,中国即可管辖。
商务部5月15日再次警告“未获批准前不得实施集中”,堵死暗度陈仓的可能。长和联席董事总经理陆法兰5月声明“绝不违法”的底气,在政治压力下彻底瓦解。
就在交易陷入僵局的时候,身为长和集团董事的李泽钜,迎来了巨大的风波。
今年6月,李泽钜突遭香港特首顾问团除名,成为34人中唯一未连任者。
这一事件被解读为触碰“爱国者治港”红线的直接后果,长和执意推进向美出售战略资产,被指漠视国家利益。
此前,李泽钜已卸任内地政协常委,这在没有首席顾问的身份,其家族在政治方面的影响力归零。
而且,因为交易问题长和市值蒸发超780亿港元,内地合作项目全面停滞。
值得玩味的是,长和原计划通过交易套现190亿美元减债,却因政治风险导致融资成本飙升,摩根大通测算,其净负债率或从预期的18%反弹至25%以上。
香港《大公报》社论指出,特首顾问团资格是衡量财阀影响力的隐形标尺。
李泽钜的出局与同期被除名的傅育宁(涉及敏感跨境资产交易)形成鲜明对比,释放出香港资本需服从国家战略的明确信号。
观察者网披露,特首政策组对除名原因仅以“吸纳不同领域专家”搪塞,但对比续任的金融、地产界人士,官方说辞显得苍白无力。
在监管压力下,长和被迫引入中远海运重组交易架构。
中远海运能够介入其中,长和集团除了考量对方是中国企业身份以外,还有其雄厚的实力。
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践行者,中远海运已在巴拿马科隆自贸区设立2万平方米海外仓,通过“海运+仓储+清关”一站式服务降低中拉物流成本10%-15%。
2016年,中远海运旗下“中远海运巴拿马号”成为运河扩建后首航船只,奠定其在拉美航运市场的战略地位。
此次入局不仅可主导港口运营,更能通过数据管控确保中国船只通行数据不外泄。
不过,中远海运提出两大核心诉求:持股超30%并获巴拿马港口否决权,否则中方将否决交易。
这一要求直接打破贝莱德财团原有的股权结构,该财团原计划由贝莱德控股巴拿马港口51%权益,地中海航运(MSC)持有49%。
现在,巴拿马运河两端港口(占中国远洋贸易量21%)成为博弈焦点。
历史上,美国曾通过1903年《巴拿马运河条约》控制运河区近百年,直至1999年才归还主权。
特朗普这次上任之后,直接宣称“借此交易收回运河控制权”,而巴拿马政府亦质疑交易威胁“运河中立性”。
当前局势对美方极为不利:若特朗普阻挠交易,贝莱德228亿美元押注恐血本无归;若放任交易,巴拿马拒当美国附庸,可能丧失控制运河的最后机会。
反观中方,握有审查权这一王牌——不批准则交易归零,而巴拿马已承诺与中国加强合作。
这次的港口交易也折射出国际资本博弈的新规则。
在“爱国者治港”原则下,没有大而不能倒的商业帝国,只有不容逾越的红线意识。
正如巴拿马国际关系学者胡里奥・姚所言:“太平洋虽然足够宽广,但通往未来的航道,必须由中国自己掌控并护航。”
这场涉及12个司法管辖区的港口交易,或将成为全球资本重新评估“中国合规成本”的分水岭。
三湘都市报——2025-07-28《李嘉诚旗下长和港口交易有重大调整,将邀请中国内地投资者加入财团》
更新时间:2025-08-0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