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妥协追问!73岁王选仍在调查细菌战真相,受害者的苦难不能忘

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避寒

编辑|避寒

一张日文报纸,改写了一个中国女人的命运。

1995年,在日本留学的王选看到这张报纸时,绝对想不到自己会成为让日本政府头疼25年的女人。

她用一己之力,逼迫东京法院首次承认731部队细菌战罪行。这不是复仇,而是对历史真相最执着的追问。

一张报纸的召唤

1995年秋天,东京。

王选像往常一样翻开《日本时报》,一条新闻跳入眼帘:"首届731部队国际研讨会在哈尔滨召开,浙江义乌崇山村村民准备起诉日本政府。"

义乌崇山村。

那是她父亲的老家,也是她17岁时下乡插队的地方,那里埋葬着她家族8个死于"瘟疫"的亲人。

王选立刻给报社打电话,用尽各种办法,她联系上了两个日本学者:松井英介和森正孝。

见面那天,王选永远忘不了那种感觉。"从未见过面,但我一眼就认出他们了,时间像达利画中的钟表一样停止,他们一直在向我走来,好像是永恒的。"

这不是文学修辞,这是命运的召唤。

松井英介告诉她,1941年,日军731部队在浙江衢县投下鼠疫跳蚤。疫情迅速蔓延到义乌,波及80多个村庄,仅有名有姓的死者就超过1300人。

王选想起父亲讲过的故事,小叔叔死前痛苦哀嚎了一整夜,整个人都变成了黑色。当时家里人以为是瘟疫,现在才知道,那是细菌战。

日本人用中国人做实验,然后把病毒投向无辜的村庄。

这一刻,王选立即决定放弃在日本的高薪工作,回到中国寻找真相。

朋友们都说她疯了,年薪50万日元的工作说不要就不要?为了一个已经过去50年的事情?

王选的回答:"我想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我们不能生活在蒙昧中。"

那个年代,出国留学是件了不起的事,王选在筑波大学拿到教育学硕士学位,所有课程都是A。放弃这样的前程,在别人看来就是自毁前途。

可王选心里有个声音在呐喊,真相比前途更重要。

零下30度的取证之路

1995年冬天,哈尔滨。

零下30度,王选和日本记者南香红趴在731部队遗址的冻土上,用纸拓印日文标语,手冻僵了,就对着手呵气取暖。

这是王选第一次近距离接触731部队的罪证。

南香红被这个中国女人的执着打动了,从此,她们成为搭档,一个翻译,一个记录。

取证工作从崇山村开始。

村里的老人用方言讲述往事,王选翻译,南香红速记,两人经常坐到饭菜都凉了。

王选发现,很多老人一开始不愿意说话,那段记忆太痛苦了。

有个老人指着自己的腿说:"当年得了烂脚病,流脓流了三年。"说着说着就哭了。

有一次,她们采访一个老人,看到老人小腿上因鼠疫留下的溃烂疤痕,南香红按下快门时,眼泪滴在相机上,那张照片后来成了法庭上最有力的证据。

调查范围不断扩大,义乌、宁波、衢州、常德、江山......

每到一地,王选都要核实每一个细节。同一个证人,她会访问三四次,为了保存老人的口述,她自费买录音设备,确保每句话都清晰可辨。

最难的是找到日军士兵的证词。

这些人回到日本后,把在中国的经历完全抹掉了,好像那段历史从来没有发生过。

王选费尽千辛万苦,找到当年731部队的日本老兵,这些人大多已经70多岁,对那段历史守口如瓶几十年。

第一个愿意开口的叫森冈宽介。他告诉王选,最残忍的是活体解剖,"从脖子一直剖到肚子,内脏全部露出来。"

另一个士兵说,他们把中国人叫"马路大",意思是原木,在他们眼里,活生生的人就是实验材料。

这些证词让王选夜不能寐,她开始明白,这不仅仅是中国人的痛苦,也是人类文明的伤疤。

1997年,王选手里已经有了近千件史料,照片、日记、证词、地图......

铁证如山。

东京法庭的8年马拉松

1997年8月11日,东京地方法院。

王选代表180名中国受害者,正式起诉日本政府。

她成为这场世纪诉讼的原告团团长。

日本政府的辩护律师很傲慢:"细菌战没有官方记录,战争行为已过追诉期。"

王选拿出一份份证据,日军士兵的日记、美国解密的731部队调查报告、幸存者的证词......

一一驳斥。

庭审持续了8年,开庭27次。

每次开庭,王选都要陪伴那些70多岁的老人飞到东京,路费、住宿费、翻译费......全靠民间筹资。有时眼看开庭在即,钱还没凑齐,王选急得一夜白头。

王选记得第一次带老人出庭的情形,82岁的徐万智老人拄着拐杖,颤抖着说:"我等了50多年,就是要等这一天。"

法庭上,每个老人的证词都是血泪控诉。

常德的老人说,1941年鼠疫来了,全村死了一半人。"我亲眼看到日本飞机撒下黄色粉末,第二天老鼠就开始死,接着人也开始死。"

日本政府代表听得脸色铁青,但依然死不认账。

最痛苦的是时间,180名原告,随着时间推移,一个个离世。

王选每次接到老人去世的消息,都会哭一场,她觉得对不起他们。

有个老人临死前拉着王选的手说:"我看不到结果了,你一定要坚持下去。"

王选心急如焚。

2002年8月27日,东京地方法院一审宣判。

法官宣读判决书:"根据证据认定,原日军731部队在衢县、宁波、常德、江山等地将细菌武器应用于实战,造成居民感染鼠疫、霍乱,多人死亡,这种行为违反了国际法。"

历史上第一次,日本法院承认了731部队的细菌战罪行。

王选赢了。

但法院同时驳回了赔偿要求,理由是"国家无答责"。

判决当天,老人们坐在法庭外,有人落泪,有人沉默,但没有人放弃。

这不是为了钱,王选说:"我们要的是尊严,是对罪恶的清算。"

美国历史学家谢尔顿·哈里斯开玩笑说:"只要有两个王选这样的中国女人,日本就要沉没了。"

2007年,日本最高法院维持原判,细菌战的历史事实得到确认,但赔偿请求被最终驳回。

3000个老人的记忆拼图

诉讼结束了,王选的使命没有结束。

2007年,她开始了一个更大的项目《大贱年》。

这是关于1943年山东霍乱疫情的调查,根据日军战俘供述,那场疫情背后是日军的"山东霍乱作战"。

王选组织了400多名大学生志愿者。

他们用10年时间,走访卫河沿岸106个乡镇、1371个村庄,采访了2957位平均年龄80岁的老人。

每一个老人,都是历史的活证人。

清河县的一位老人说:"灾荒年,鬼子在临西县下毒药,人就得霍乱,上吐下泻,我爹病了6个月,我10岁,赤脚去抓药。"

这些朴素的话语,比任何史书都真实。

有个大学生志愿者跟王选说,第一次听老人讲述时,整个人都震惊了。"原来历史课本上的几行字,背后是这样的人间地狱。"

有时为了找到一个证人,志愿者要跑三四个村子,有些老人已经不能说话,只能用手势比划。

每次访问都是和时间赛跑。

王选到临清调查时,想找到当年目睹日军决堤的150多名中国农民,一个都没找到。

她想起金华一个叫"烂脚村"的地方,村民对她说:"王选,你来晚了!"

这话,像刀子一样刺痛王选的心。

王选说:"我来晚了。"

是的,时间是最大的敌人,每过一天,就有证人离世,每一次迟到,都是历史的损失。

2017年,《大贱年——1943年卫河流域战争灾难口述史》出版,全12册。

这是中国民间第一次独立完成的大规模细菌战调查,以前的调查都有日本学者参与,这次完全是中国人自己做的。

王选拿到20万稿费,全部捐给了参与调查的志愿者。

有人问她为什么不留着自己用?王选说:"钱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些记忆不能消失。"

现在,73岁的王选还在继续调查。

在义乌崇山村附近,侵华日军细菌战史实陈列馆矗立着,数千份档案、700多张照片,用铁证揭露那段历史。

有记者问王选,这么多年的坚持值得吗?

她的回答:"我们做这个不是为了仇恨,是为了把历史记录下来。"

历史不能被遗忘。

王选经常说一句话:"跟我一起做这件事的,很多都是日本人,我们追求的是真相,不是仇恨。"

25年过去了,王选从一个普通的留学生,变成了历史真相的守护者,她用自己的方式,让沉默的档案开口说话。

这不是一个人的战争,这是和遗忘的战争。

只要还有一个证人活着,历史就不会死。

参考资料:

央视网:《细菌战"真相守护者"王选:档案让历史不再沉默》,2025年6月11日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23

标签:历史   细菌战   受害者   苦难   真相   老人   日本   东京   日军   部队   证词   鼠疫   证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